刘庆义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朗读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解读,最后,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激发参与兴趣。这样展开课堂朗读活动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朗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103-01
朗讀指的是将视觉的文字转化成听觉的有声语言,是一种眼睛、嘴巴、耳朵、大脑共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朗读活动,指导学生提升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朗读缺乏主动性、时效性的问题,合理指导,促使学生提升朗读能力。
1.指导技巧,掌握朗读要领
要提升朗读效果,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掌握朗读要领。要通过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倾听,展开模仿朗诵,尝试仿出其中精髓。其次,要鼓励学生整合思考,说说名家的朗诵好在什么地方,在语气语调的掌握上有什么过人之处。最后,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化的朗诵练习,通过单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展开训练。
五下第10课《二泉映月》一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在教学中可利用这篇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技巧。首先,给学生播放名家诵读录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学生认为:“读得比较舒缓,展现出音乐一般的节奏。但是读到高潮的部分,朗读者抬高了音量,速度也略快。”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这样诵读呢?”学生思考后认为:“这样能展现出阿炳坎坷的经历,体现出音乐的高潮。”其次,再指导学生诵读其中展现音乐的片段,鼓励学生思考诵读技巧。“‘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里连续的几个词组展现出了音乐的复杂性,那么你要怎样控制诵读的节奏和语调,展现出复杂性呢?”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在诵读中逐步提高诵读技巧。
在指导朗诵技巧的时候要适当地将理解作品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思考一下语气的轻重缓急和诵读的内容之间是否有差别;鼓励学生思考怎样通过调整音量、音高、频率等方法来区别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的诵读技巧就会更熟练。
2.多元解读,丰富朗读体悟
要想让学生的诵读变得更熟练,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多元解读的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朗读感悟。要引导学生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人物的行为举动,感受作品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再次展开诵读,学生就会因为感受深刻而提升诵读的效果。
六下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在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人物个性:“你要怎样处理‘我和老人的音调呢?怎样展现出他们的不同呢?”学生认为:“老人的声音可以苍老一点。”这样理解说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不够深刻,要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从老人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这样的老人,他的声音只能给人苍老的感觉吗?”学生认为:“老人的身上有着乐观的精神,能感动‘我。所以,他虽然老,但是却不老朽,所以我觉得在苍老之中还要展现出高低起伏,适当拉长音调,体现出老人辽阔的胸怀。”这样的诵读建立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因为理解了作品的价值取向,所以提升了诵读效果。
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直觉经验和诵读感悟结合在了一起,产生了和文本进行对话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在脑海中建立起和文本信息相关联的知识结构,在诵读的时候也会因为掌握的信息而调整诵读的方式,进而起到把握文意,读出韵味的效果。
3.组织活动,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所以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各种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和谐安全的气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朗诵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
在教授六上第5课《负荆请罪》时,鼓励学生展开课本剧的表演活动,将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能看到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活动前,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的诵读方式能展现出不同的廉颇和蔺相如,你想展现的是怎样的形象呢?儒雅的蔺相如、豁达的蔺相如;狂放的廉颇、果敢的廉颇……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这促使学生思考诵读时的语气语调和展现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有学生便故意读出了粗犷的语调,展现出廉颇的性格特点,扮演蔺相如的学生则在诵读中多加了一些停顿,展现出蔺相如沉着、老练、理性的一面。最后评选出表演最精彩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组织朗诵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诵读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创造性,读出情感,进而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出教学的层次性,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注重提升实际效果。这样设计朗读教学才能提升朗读效果,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朗读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屈鹂.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47
[2]曹兴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水平[J].华夏教师,2019(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