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艺
【摘要】概率论是对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演绎的研究,它的一些原理和知识普遍应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生活中的抓阄问题、福利彩票的中奖问题、赌博时赌注的合理分配问题等.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文章从概率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事例,对生活中的概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概率论;条件概率;古典概型;贝叶斯公式;数学期望
【基金项目】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20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版课程标准和教资国考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2020GMYSKT02)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分支,它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概率论不仅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为分析社会现象、研究自然科学、处理公共事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事实证明,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概率,而且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往往让我们意想不到.那么怎样学会运用概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概率论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一、彩票问题
双色球彩票是中国福利彩票的一种,开奖规则是从33个红色球中选6个再加上从16个蓝色球中选1个,一共7个数字组成一注.开奖后按号码重合个数决定奖金等级,这其中是不论顺序的,号码对了即可.奖金等级分为一、二、三、四、五、六等奖:一等奖 6红1蓝,浮动奖金;二等奖6红0蓝,浮动奖金;三等奖5红1蓝,3000元;四等奖5红0蓝或4红1蓝,200元;五等奖4红0蓝或3红1蓝,10元;六等奖0红1蓝或2红1蓝或1红1蓝,5元.浮动奖金是根据当期的销售情况来定的,如2010年一、二等奖的奖金平均值分别为696万元、23.4万元.
根据上表容易算出双色球的总中奖率P≈0.067,说明100人各买一注的话,约有6人会中奖.由于中五等奖的概率为7.76×10-3<0.01,故中五等奖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知道,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般不会发生,只有在大量实验后方可发生.所以一般情况下你买的少量几注彩票是不会中奖的.
那么当你拿出2元买一注彩票时,你获利的期望值是多少呢?下面以2010年的浮动奖金计算如下:
5.64×10-8×6960000+8.46×10-7×234000+9.14×10-6×3000+4.34×10-4×200+7.76×10-3×10+5.89×10-2×5+(1-0.067)×(-2)≈-0.789.
即买一注彩票获利的期望值为 -0.789元,说明我们每买一注双色球彩票平均损失0.789元,买得越多越逃不出这个宿命,所以福彩中心永远是赢家.如果三、四、五、六等奖奖金不变,要想获利期望值为零,也就是不赚不亏,那么一等奖奖金要定位为16251600元,二等奖奖金要为546390元.而福彩中心已经明文规定一等奖奖金不超过一千万,这样才会保住他们募集福利资金的宗旨.
二、抓阄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抓阄、抽签的问题,有人会想到先抽者有利,正所谓“先下手为强”,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下面我们先解决如下问题.
例1 n个人用摸彩的方式决定谁得到一张电影票,他们依次摸彩,求第k(k≤n)个人摸到电影票的概率.
分析 这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第k个人摸到,说明前(k-1)个人都没有摸到,第二人摸时是在第一人没摸到的条件下进行的,同样第三人摸时是在第一和第二人同时没摸到的条件下进行的,以此类推.
解 令Ai=“第i个人摸到票”,i=1,2,3,…,(k-1),k,第k个人摸到,说明前(k-1)个人都没有摸到,故第k人摸到的概率为
P[ZK(]=P(A1A2…Ak-1Ak)=[ZK(]P(A1)P(A2A1)P(A3A1A2)…
P(Ak-1A1A2…Ak-2)P(AkA1A2…Ak-1)[ZK)]=n-1n×n-2n-1×n-3n-2×…×n-(k-1)n-(k-2)×1n-(k-1)=1n,[ZK)]
可見每个人摸到电影票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与摸的顺序无关.
一般地,有下列结论:若n个签中有m(1 三、生日问题 例2 著名生日问题:从一个较大的人群中随机地选取n(n≤365)个人,求其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 分析 两人的生日相同是指两人出生于一年内的同一天,如果排除主观因素,认为生产是自然现象,即每个孩子在哪天出生都是等可能的,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问题. 解 设A=“n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则A-=“n人中没有两人生日相同”,假定一年以365天计算,一个人的生日可以是365天中的任一天,即有365种情况,故n 个人的生日情况包含365n个基本事件. n个人中没有两人同一天生日,就相当于从365天中任意选出n天的排列,即含Cn365·n!个基本事件,故有 P(A-)=Cn365·n!365n=365!365n(365-n)!, 所以 P(A)=1-P(A-)=1-365!365n(365-n)!. 当n较大时,上式计算量很大,下表列出一些具体数值: 从上表容易看出,一个有50个学生组成的班集体,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竟然高达97%,这是难以想象的. 四、比赛问题 乒乓球比赛规则有3赛2胜制、5赛3胜制和7赛4胜制等,在实战中选择哪种规则对自己更有利,选择哪种规则对参赛双方较为公平,这些问题都是参赛者和组织者关注的问题. 例3 甲、乙两乒乓球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甲胜的概率为0.52,乙胜的概率为0.48.试计算3赛2胜制和5赛3胜制哪个对甲更有利.(假设3赛2胜制和5赛3胜制分别打完3场和5场) 解 令A=“一场比赛,甲胜”, 则P(A)=0.52,P(A-)=0.48. (1)对于3赛2胜制:可以看作是n=3的独立重复试验,此时甲胜的概率为 P3(m≥2)=C23×0.522×0.481+C33×0.523=0.529984. (2)对于5赛3胜制:可以看作是n=5的独立重复试验,此时甲胜的概率为: P5(m≥3)[ZK(]=C35×0.523×0.482+C45×0.524×0.48+C55×0.525≈0.537460.[ZK)]可见P5(m≥3)>P3(m≥2),即5赛3胜制对甲更有利. 这表明,如果本方每局获胜的概率比对方的概率大,那么多比赛几局对本方来说是有利的.但从公平的角度而言,3赛2胜制比5赛3胜制更公平、合理. 五、合理分配赌注问题: 2002年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与观众互动节目中有这样的一个题目: 例4 甲、乙两人各出赌资5个金币,形成10个金币的赌资.规定最先赢得5局的人获胜.现在进行了7局,甲赢了4局,乙赢了3局,因故不得不终止比赛.问:这些赌资应如何分配? 当时问了演播厅的三位观众,都说按47和37分配合理. 事实上,从概率论的角度思考,两人在每一局获胜的概率都一样,即12. 现假定再比赛一局(第8局). 甲的形勢是:若甲赢了第8局,则得到全部10个金币,但赢的概率是12,所以期望值是5个金币;若甲输了,那么甲、乙打平,甲得5个金币,但输掉的概率也是12,故期望值是2.5个金币.合计共得7.5个金币. 乙的形势是:若乙赢了第8局,则得到5个金币,但赢的概率是12,故期望值是2.5个金币;若是输了,则得到0个金币. 解 令ξ表示第8局结束后甲能得到的金币数,由于甲输赢的概率都是12,赢了ξ=10,输了ξ=5,即ξ服从的分布表为: 令η表示第8局结束后乙能得到的金币数,由于乙输赢的概率都是12,赢了η=5,输了η=0,即η服从的分布表为: 故ξ与η的数学期望分别为:10×12+5×12=7.5,5×12+0×12=2.5. 即甲、乙两人应分别得到7.5个金币和2.5个金币. 这是帕斯卡分配赌金的故事,最早于1494年由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提出,16世纪中期的卡尔达诺和塔尔塔利亚等人也讨论过这类问题.17世纪中叶法国人梅雷向数学家帕斯卡重提这类问题,引起帕斯卡与另一位数学家费马在1654年7月至10月间的通信讨论,数学史上称这些通信为最早的概率论文献. 六、追究责任问题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责任问题,这些问题追究起来往往是比较麻烦的,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大多属于逆概率问题,也就是说现在是问题出现了(即某事件已经发生),在这样条件下,如果能计算出各方参与这件事的概率有多大,问题便可解决. 例5 仓库有10000个产品,分别为甲厂5000个,乙厂3000个,丙厂2000个,次品率分别为1%,2%和0.5%. (1)求仓库里全部产品的次品率; (2)若仓库规定:生产了次品要追究工厂的经济责任.现在在仓库中任取一个产品,结果为不合格,但这个产品是哪个工厂生产的标志已经脱落,问:仓库该如何处理这个产品比较合理?甲、乙、丙分别应承担多大的经济责任? 解 (1)令A=“任取一个为次品”,B1=“任取一个为甲厂产品”,B2=“任取一个为乙厂产品”,B3=“任取一个为丙厂产品”. (2)从概率论的角度考虑,按概率P(Bi|A)的大小来追究工厂的经济责任较为合理,而 可见乙厂责任较大,丙厂责任较小.如果说要罚款10000元,那么甲、乙、丙分别应承担4170元、5000元和830元才合理. P(Bi|A)=P(Bi)P(A|Bi)P(A)(i=1,2,…,n)叫作贝叶斯公式(也叫逆概率公式),其中P(Bi)叫作先验概率,是长期经验知道的结果,而P(Bi|A)叫作后验概率,是医生常用的结论.这公式是英国医生贝叶斯发现的,最初用于医学的疾病诊断,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市场预测、安全监控等. 上述仅从生活的角度探讨了概率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事实上,概率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科学及农业生产等领域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直观地说,卫星上天、导弹巡航、飞机制造、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等都有概率论的一份功劳.概率论作为理论严谨、应用广泛的数学分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高,王群,朱成杰.统计与概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章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3]毛纲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题方法技巧归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