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对策探析

2020-03-17 09:31郑灿栩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格局会计国际化

郑灿栩

摘 要:随着国际投资融资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相关趋势,会计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各国不可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近些年来,会计国际化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加入相应的世贸组织之后。当然,会计作为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一种相关媒介,应尽快地接近相应的国际惯例,逐步地融入到国际会计当中去。

关键词:会计  国际化  新格局

目前,会计国际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不可避免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对于中国来讲,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中国的相关经济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队列当中。此类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会计研究当中比较重要的课题。建立一套和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会计的国际化,从而有力地保证我国的会计事业得到稳健长足的发展。

一、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

(一)会计政策惯例的国际化

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指的是在制定相应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过程当中,在内容、结構体系、制定方法以及程序等方面要尽可能地趋同于国际会计政策惯例,其中的内在核心就是相关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因为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具体核心,一国的会计准则在相应的结构、体系以及规范内容和方法上是否与国际会计准则惯例趋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国际化的具体需求。

(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指的是在相应的制定、修正以及完善会计准则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借鉴国际通行的具体做法,体现国际会计的相关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相关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都具备可比性以及有效性。会计准则的相关国际化程度可以更好地体现着一个国家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三)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会计实务国际化指的是企业在相应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应该采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此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快速地适应国际竞争的具体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建立一套比较符合国际的会计惯例准则可以为实现会计的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但是能否真正实现主要取决于会计惯例的相关状况。如果建立了一套非常有效的会计准则,但是不能系统地进行实施,那么将会成为一纸无用的空文,会计国际化将会变得遥遥无期。

(二)国外的经验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不能灵活协调

目前,我们不能完全把国际惯例当中的一些有益的成分借鉴以及吸收进来。有一种单方面的倾向,主要表现是只关注一些英国以及美国等比较发达的国家,而忽略了相应的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等主要的国家,这些被忽视的国家可能也有先进的经验值得去学习;其二是过于注重国外公司会计以及国际会计惯例的经验,进而忽略掉了宏观会计、政府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相关会计领域,其结果就是使当今预算会计的改革变得更加困难;其三是比较侧重于传统会计以及报告,忽视了相关的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以及环境会计等,国外会计新兴领域也有部分不利于中国会计的发展。

(三)从业人员水平低

从相应的会计人才国际交流角度来看,会计服务趋于国际化,相关会计人才达到一定的国际水平,使之能在全球业务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角度来分析,国内会计水平暂无法为其提供相应的全球服务,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国际化人才。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的执行是不会依赖于法律相关规定的,主要在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判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在国内会计实践当中,它主要取决于相应的法律规定,相反,会计人才几乎没有专业判断的习惯。

三、会计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一)纠正相应的误解

要扩大外汇往来,应逐步地从单向的会计协调转变成为双向的会计协调。双向会计协调活动是某些国际组织相应的当事方通过谈判就某些会计问题达成一个共识,然后以会计标准的形式来确定这些共识,以使当事双方共同参与以及遵守。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重要的相关国际会计组织的协调活动,以更好地扩大中国会计的影响力。同时,在引进以及消化西方会计理论体系的时候,我们应尽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使此理论体系在国际会计界逐步为大家理解以及接受。

(二)加强会计准则执行以及监督

制定会计准则的关键之处就是执行与监督。在会计国际化的过程当中,科学地执行好会计准则尤为必要。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执行机制一定要在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促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主要前提就是要加强相应的会计监督、发展以及完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监督职能,有力地保障准则执行,从而加速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三)构建自身的独特会计框架

中国目前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还有待完善,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之间的关系尚未出现系统的解释。随着中国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中国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重构必须要接近相应的个体化又要遵循相应的国际惯例,以不断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具有不同的监管目标,因此很难实现两者的统一。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的惯例,逐步将财务会计以及税收会计进行分开是非常有必要的,以使财务会计更加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从而进一步地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为促进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应逐步建立会计人员的综合培训体系。在培训会计人员的时候,增加国际会计的相关标准,外国语以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非常有必要。教学内容的完善以及发展可以系统地造就全面的国际会计人才,同时也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现有的相关会计人员及时更新自身的相关知识以及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质量。同时,要强调建立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才进行相应的培训,要遵守各类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此外,逐步形成比较科学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体系、以及完善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模式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五)构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会计环境

中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异,这必然会造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之间也存在着某些差异。因此,可以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标准以及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地加强中国会计准则的相关建设。制定会计准则离不开影响会计的各类环境,比如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会计人员的具体素质等等,我们应该找出差距并使其可以与国际会计兼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的相关规范以及制度,以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发展变化,并使相应的经济形势与国际标准相符合。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会计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应该充分地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特点。同时,中国还应该在教育方面促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比如全面地提高各类会计人员的相关职业素质以及执行水平。实现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一项比较艰巨、复杂以及漫长的任务,但是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相信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将会进展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潘立新.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J].广西财务与会计(11):13-15.

[2]张瑜萍.浅论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魅力中国,No.31(07):46-47.

[3]李林.对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回顾与展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33):79+81.

[4]崔萍.论中国会计国际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5]刘雄伟.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J].时代经贸(下旬刊)2016(11).

[6]常瑜.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问题探讨[J].北方经济,2016(10).

猜你喜欢
新格局会计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丘卫青:以开放基因书写一流开大新格局和新使命
活动预告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从“共享”新闻到“共绘”图景:如何解答新课题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