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莹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影响下,债市跌跌撞撞不断突破前期低点,迎来了2020年开年的第一波牛市行情。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尽管官方陆续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出现转暖迹象,但在中国人民银行春节前呵护市场流动性的背景下,债市逆势小幅上涨。从1月下旬开始,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汉向其他地区扩散,全国进入战“疫”状态。1月10日至2月1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1分别下行29BP和31BP。
具体来看,1月13日至14日,中国人民银行强调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连续多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受缴税等因素影响,资金市场有所收紧,银行间隔夜加权平均利率跳涨至2.53%,7天期加权平均利率收于2.69%。14天至1月期跨春节品种需求旺盛,紧张情绪持续至尾盘。14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2019年12月进出口数据均好于预期,市场弥漫着对经济企稳的担忧,观望情绪浓厚。
1月15日,为维护春节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未作调整。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未降息,资金市场紧张状态却有所缓解,临近尾盘大型商业银行融出,各机构顺利平盘。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19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新增贷款1.14万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7%,各项数据均超预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瞬间下落。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统计口径有所调整,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又回升至开盘水平。1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12月经济数据,低位回暖特征明显,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方面均有超预期表现。数据公布后,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小幅下跌后迅速上升,资金面供给充裕消化了来自基本面转暖的压力。
至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6个交易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實现资金净投放1.15万亿元。资金市场保持全线宽松,银行间隔夜加权平均利率跌至2.0%以下,各期限品种均在加权平均价格附近成交。
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全国进入抗击疫情的紧急状态。受疫情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两天下探,1月23日跌破3.0%压力位,收于2.99%。
2月3日为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1.2万亿元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下降10BP。为抗击疫情,国务院延长春节假期,各地纷纷推迟节后复工日期,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一致预期叠加市场流动性空前充裕,长期债券交投活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开盘创下新低至2.80%,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盘中一度跌至3.16%。
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推财税金融政策。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箱仍然充足,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在政策呵护下,银行间隔夜加权平均利率持续走低,重回1.80%;现券市场避险情绪有所缓解,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随疫情进展变化呈现宽幅震荡;三大政策性银行分别成功发行1年期疫情防控专题债券,市场认购情绪火爆,投标倍数高达12左右,中标利率位于1.61%~1.88%,远低于其他同期限金融债券。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环比上涨1.4%,为2011年10月以来最高增幅。受此影响,午后盘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价格震荡回落,现券收益率小幅上行,但超预期的CPI数据未能缓解市场对疫情发展的担忧情绪,收盘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均较前一日下行1BP。
展望后市,一段期间内,市场走势将与抗击疫情进展高度相关。由于春节后债市大涨部分消化了疫情带来的情绪因素,同时目前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预计更加宽松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市场将小幅震荡,难有大幅波动。疫情转好指标的出现将对市场造成小幅冲击,长端收益率或将小幅上涨。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尚待评估,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可能出现,这两个因素将对未来市场走势产生较大影响。
本次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冲击不容小视,预计未来债市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应高度关注经济超预期下行带来的信用危机,规避低评级信用产品。
注:
1.本文中10年期国债指10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15,10年期国开债指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190215。
作者单位:龙江银行金融市场部
责任编辑:罗邦敏 鹿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