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恬雨 陈 琦
(1 宁波大学法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海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是孕育新产业、引领新增长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在2018年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明确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海洋经济增速呈现出显著放缓趋势,同时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探索科学、可行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准确把握增长质量水平及其演变趋势,是适应并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现有针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可分为广义视角和狭义视角两个层面。广义视角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表现为基于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海洋经济增长的总体质量水平。Jin等(2003)将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应用到海洋经济研究领域,构建了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模型,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测度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1]。殷克东和李兴东(2010)从海洋经济总量、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推动力三个层面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主、客观赋权方法开展了实证研究[2]。此后,有多名国内学者从经济地理视角评估了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状况,进一步拓展了海洋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维度(狄乾斌等,2013;伍业锋,2014;李博等,2017)[3-5]。
狭义视角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主要侧重在从与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密切相关的特定因素着手,从局部反映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陈琦和李京梅(2015)运用Tapio脱钩模型评价了中国不同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之间的协同关系[6]。王泽宇等(2017)通过建立海洋资源“尾效”模型,探究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方式的趋势[7]。另一方面,也有国内学者从科技创新视角,通过探索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评估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王艾敏,2016;李华和高强,2017)[8-9]。
综上,广义视角和狭义视角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辅相成地反映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然而,现有研究所构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反映海洋经济自身的内涵和特质,同时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过程中忽视了对当前新常态宏观背景的考察,多数文献依然是基于增速至上的旧常态发展理念开展实证评估。基于此,本文拟立足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标准,综合测度中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异,以期为政府动态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脉搏、及时优化海洋经济发展路径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依据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参考杨新洪(2017)、魏敏和李书昊(2018)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研究[10-11],结合海洋经济的特色,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见表1)。创新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选取海洋科研人员从业人员数量和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作为衡量海洋科技投入和产出的指标。坚持协调发展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本质要求,主要从海洋产业结构、综合服务水平和劳动力效率的角度衡量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海洋经济是高度依赖资源环境的经济,因此促进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同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地区海域污染程度和环境保护投入量作为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海洋经济是一种外向经济,选取沿海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海洋经济开发程度的指标。坚持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沿海居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收入和就业两个层面。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洋年鉴》以及各沿海省市地区统计年鉴。
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包含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结构效率等多个方面复合概念,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测度和评价。
由于不同指标的属性、量纲不同,在进行主成分分析前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需要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指标共11个,记为x1,x2,…,x11,中国沿海共11个省市,对应的指标数值为xij,i=1,2,…,11,j=1,2,…,11。依据公式(1)对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
(1)
其中,sj表示为:
(2)
对2006—2015年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按照累计贡献率不低于0.85的原则选取4个主成分,各主成分的权重由其方差贡献率计算得到,公式为:
(3)
其中,λk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由各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的系数可以算出每个主成分的得分:
表1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
(4)
最后,根据各主成分的得分计算综合指数的得分:
(5)
从表2可以看出,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增长的创新方面指数均为正值,表明创新对于中国省际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演变趋势看,2007—2016年河北、辽宁、福建、天津、广西的海洋经济增长创新指数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余省份都处于上升的趋势。沿海11省市的协调方面指数为正值,对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多数省市地区协调方面指数都处于上升的趋势,而河北、广西表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主要与两个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关。沿海11省市的绿色方面指数既有正值也有负值,表明部分地区海洋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显著,制约了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除河北和辽宁逐年变动的幅度波动较大以外,其余省份都处于波动性增长的趋势,其中江苏上涨最为明显。2007—2016年,除天津市的开放方面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地区基本呈现上升趋势。除广东、辽宁和浙江的共享方面指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外,其他省市在2010年后,呈现波折上下且波动幅度较大的趋势,随后开放指数稳步上升。总体而言,海洋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显著。
3.2.1 各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
基于五个维度指标的测度结果,进一步测算2007—2016年中国11个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得分,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2007—2016年,中国沿海各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基本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小,上升趋势不明显,其中广东省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最为显著。比较各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可知,广东、上海和山东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高。浙江、江苏2007—2016年间海洋经济质量发展水平相对稳定,在小范围内波动。相较之下,河北、辽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波动幅度则较大,这主要与两个省份所处的海洋产业结构转型期有关。福建、广西和海南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一直处于低位徘徊,其中广西在多个年份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排名处于末位,这主要与其开放、共享程度相对较低有关。未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正式建成,预计将为广西海洋经济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表2 中国省际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维度指数测算结果
图1 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动态变化
3.2.2 分区域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评价
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北部湾四大沿海经济区来看,环渤海、长三角和环北部湾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徘徊状态,变动幅度较小,而珠三角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则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提升趋势,如图2所示。珠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受益于沿海港口货物装卸贸易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珠三角逐步形成了以现代海洋服务业为核心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海洋产业体系。较高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也为珠三角海洋经济的对外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提供了扎实基础,因而在开放指数和共享指数上领先于其他3个沿海经济区。长三角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与珠三角较为相近,其同样具有优异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方面得分是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长三角地区所处的东海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绿色发展指数成为限制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图2 分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趋势
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相对较为平稳,总体水平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在海洋经济规模、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海洋经济密度较大、高层次海洋科研院所与海洋研究基地建设密集,但与此同时绿色、开放和共享方面相对落后,拉低了总体的增长质量水平。环北部湾地区作为一个新兴沿海经济区,在创新、开放层面相对落后于其他三个经济区,从而拉低了海洋经济增长的总体质量水平,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得分仅约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半。但是,环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向海经济”的战略指引下,未来海洋经济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本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新常态下衡量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2016年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各发展维度指标进行定量测度,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从分项指标来看,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均是促进中国各省市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提高的正向因素,而绿色对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在多个年份表现为负值。第二,从省际层面看,上海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河北和广西表现相对较差。11个沿海省市地区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上涨趋势,但除广东省外,其余省市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程度有限,说明多数省市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从“量”向“质”的过渡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第三,从四大沿海经济区角度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较高,而新兴的北部湾经济区在创新、开放及共享层面表现相对较弱。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进一步明确海洋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借助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激发涉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促进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深度融通。尤其是对于海洋创新能力相对落后的环北部湾地区,要着力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集聚地,吸引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激发海洋经济新动能。第二,加快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辽宁、河北和广西等海洋经济增长协调度不高的地区,要进一步围绕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滨海旅游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严守海洋生态红线,创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模式。探索“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的政府、市场多元海洋治理模式,建立绿色财税、绿色税收、绿色信贷等支持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绿色投融资渠道。第四,以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依托,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明确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目标,围绕青岛、上海、广州等地区打造世界级海洋特色城市,打造以港口航运、滨海旅游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特色品牌,由点及面地提升海洋经济开放程度。第五,坚持海洋经济共享发展,激发海洋经济在提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借助海洋产业升级,提高海洋经济在地区就业上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治理海洋环境污染,为沿海居民创造生态良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