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话题
新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对这个班级的情况进行了摸底,选了几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做班干部。可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部分班干部根本管不住学生,一些刺头学生也总是挑事。现在我很被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更不知道怎么去选班干部才能管理好这个班级。
(主持人 广东省廉江市吉水中学 李建科)
1.“小岗位,大作为”将班级岗位细化,明确岗位职责,进行班级岗位竞选。学生自愿申报,撰写竞选稿,上台竞选,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
2.班主任要进行班干部培训,明确班干部职责,要求班干部树立好榜样,指导班干部如何处理班级问题。
3.班主任要协助树立班干部的威信。教师要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指导班干部如何参与班级管理,要引导班干部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问题。
班主任搭建平台,鼓励班干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兴趣比赛、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锻炼各方面能力,通过比赛获得成绩、树立威信。
(杭州市萧山区大桥中心小学 楼建英)
尊重孩子的个性化特点,给班级孩子量身定制各种职务,促进每个孩子积极投身到班级建设班级管理中来,让孩子体验属于自己的成功。
孩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举行竞选演讲,然后民主投票,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定岗定编。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吴文琴)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健全的、有号召力的班集体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认为班干部的选拔要做到“選”“培”结合。“选”,就是选举一些成绩优秀的、有号召力的学生作为班干部,这是班干部的核心力量。“培”,就是培养有组织能力、有潜在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是班干部的潜力股。
班干部的管理应做到“扶”“放”结合。“扶”,就是班主任在放的过程中要加以管理方法的引导,以防走偏。“放”,就是要大胆放手,让班干部来管理班级、处理班级日常事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班主任对选出来的这些班干部要充分信任。
做得好,及时表扬。做得不好,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湖北省枣阳市经济开发区茶棚小学 李经银)
第八期话题
每天疲于应付教学管理中的各项事务,没有时间去思考,没有时间去个人提升,怎样才能做一个高效率的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职业成长?
(主持人 扬州市文津中学 吴志强)
教师的成长可以先从“小课题”研究开始做起,实践出真知。课题研究促进一线教师的快速成长。在教学成长中不经意间践行着课题研究,让教学生活增添了无限精彩,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龙岩市洪川小学 江剑锷)
个人认为:在制订教师个人职业成长规划时,应该是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相结合:长期规划属于教师生涯规划,是高瞻远瞩型的,是需要通过比较漫长的时间来实现的;近期目标是自己通过努力马上能够做到的小目标,效果也是可以在短期内呈现出来的。
(河南省新郑市新华路小学 沈晓丽)
促进教师的个人职业成长应着眼于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习跟统编教材有关的理论,认真研读《2011版新课标》、新课标解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等内容。
积极投身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和丰富课堂教学经验,再将实践成果转化提升、借交流平台示范辐射,实现教学研究的区域性发展。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 赵洪林)
第九期话题
初中老师提问:班级大部分学生一到周末就自由散漫,拖拉作业也不复习,周一回学校就开始抄作业,造成“5+2=0”的坏风气蔓延。想问一下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处理这个问题的?
(主持人 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 王萌)
1.作业要少而精;2.智慧激励孩子;3.尽量让作业有点趣味;4.给孩子自主作业的空间,尤其是学习好的孩子;5.做好长期培养孩子习惯的准备,看得见小进步,不要因为偶尔的不良表现就否定孩子的全部;6.引导和督促孩子慢慢养成先完成作业,再欢快度假的习惯。
(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 温生玺)
我觉得,首先应该考虑作业设计是否科学。
科学的作业设计应该有趣味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完成作业是有意思的,并非枯燥无味的。
科学的作业设计应该有梯级性,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吃饱,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科学的作业评价应该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注重过程大于注重结果,内驱力的调动永远是第一位的。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李立超)
“5+2=0”,说到底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一致的叹息。
学校教育要结合大众媒体、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同伴群体的动态: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现象、校园周边环境的特点。
家庭中父母的教育理念要一致:“身教大于言传”永远是真理,制定和实施家庭规则要和善而坚定。
教师和家长要读懂孩子:充分了解每个年级的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进行分析,并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家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深圳市宝安西乡流塘小学 邹小苑)
比拔除杂草更有效的方式是种上庄稼或鲜花。
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是源于他自己内心的需求。外因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内因更是决定性的因素。班主任要努力让孩子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主体,必须不断地激发孩子内心自我奋发向上的热情。唤醒与鼓舞,指导与帮扶,给孩子转身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从错误里转出来,重拾信心,改变自己的行动,这样才会5+2=7,甚至5+2>7。
(南京市府西街小学 蔡晓梅)
第十期话题
我是一名新教师,因为年龄和学生相仿,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他们也乐于和我沟通分享,这让我很高兴。可是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学生总是直呼我的名字,甚至课堂上也与我开玩笑,在我批评教育的时候,他们也总是不以为然。我很困惑,难道一定要做一个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师吗?和学生接触的距离该怎样掌握?
(主持人 宜昌市龙盘湖国际学校 李艳蛟)
师生的距离应该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保持若近若离,远近适中,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有“尺”、有“度”。
师生关系应该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课下可以打成一片,但课上一定要心有敬畏与虔诚。
师生关系的把握,教师首先要有“尺”,这里的“尺”就是要有一定的原则;学生要有“度”,这里的“度”,要有必要的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
(呼伦贝尔市伊敏河镇第一学校 佟力)
我认为亲近有度是师生相处的最佳距离。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教育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过于亲密的师生关系,增加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难度。
师生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客观存在,学生有了敬畏感以后,对教师的教诲就会更谨慎冷静,提高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但是“距離过远”会因缺乏理解与情感的契合,而导致无法达到情感的共鸣,影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相融的关系。
(丽水市秀山小学 李王慧)
第一,当我们和学生相处进行表达和交流之前,是否想清楚自己的教育观,自己理想的师生关系,做到思想先行。如果你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出口的语言首先考虑的是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训斥。
第二,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多情境下的选择:需要批评,话要怎么讲;要想表扬,点要怎么找;想要表达关心,细节在哪里。有了目的性,那么语言才更可能产生有效性。
第三,个人感觉老师的“威”在信任,学生信任你的出发点,信任你的处理方式,信任你的专业能力,能够让学生从愿意听,到肯和你说,再到有共识常共鸣,唯有共鸣才会是老师也是朋友。
(江苏省淮阴中学 范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