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实践逻辑之新视角

2020-03-16 03:34张欣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认知情感

张欣

摘 要:党的领导核心引领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发展。新时代对于党的领导核心的维护要转换视角,以党员为主体,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的角度分析党员的心理因素,揭示党员的心理与维护行为的关系。维护的逻辑起点是通过教育手段使党员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更加清晰,有了自我身份的清醒界定。逻辑衔接点是通过内部的推动力与外部拉动力对党员情感进行调动。逻辑落脚点是党员有了身份自觉,与自上而下的维护要求同向共力,有力的维护领导核心。这种由内而外的维护逻辑更坚定、持久,有助于党的团结稳定和党的事业发展。

关键词:身份自觉;领导核心维护;认知—情感—意动理论;维护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0)02-0044-06

一、前  言

政党的成立与发展离不开领导核心1的引领与组织。因此,对领导核心的维护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要求,也是“党的利益所在,应该高于一切,绝不应破坏”[1](P28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发展中充分體现出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决定党的方向、立场和成就的关键,甚至影响党的生死存亡。邓小平说过:“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形成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核心地位,形成并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后党的事业才能峰回路转并顺利推进。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的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党的十九大后强调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2]这不仅是当前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尤其中国进入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大变革,国际竞争激烈,国内社会矛盾复杂化。变化催生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领导核心,对党的领导核心的维护也需要向前推进。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阐释

以往对党的领导核心维护研究的逻辑起点是领导核心的内涵:领导核心在微观层面既指总书记的职位也指总书记个人(吴家庆,2017)。逻辑衔接点是领导核心的重要性:历代领导集体都需要一个核心,否则这个集体是靠不住的,强调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优势。从党本身来讲,领导核心是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和保证(孙继虎,2009),是全面从严治党,促使党焕发活力的关键(王陈,2018);对国家和社会来讲是应对国际挑战和破解国内矛盾的需要(宗芳,2017),在引领中国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道路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石小娇,2017)。因此,逻辑落脚点是要求党员必须维护党的领导核心。首先,思想上要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与总书记始终保持一致(张书林,2017);其次,行动上要紧跟步伐,以中央要求为指南,看行动,见担当(柳礼泉,2017);最后,要注意理性维护,不“跑偏走调”,不盲目地热捧,更不能陷入“个人崇拜”(金民卿,2016)。并以苏共作为反例,讲述苏共正是因为丧失领导核心导致亡党亡国,起到警示作用(戴辉礼,2017)。总之,目前大多数此类研究都是针对要求维护领导核心的思维而单独展开的,逻辑过程是从概念开始,从重要性递进,以维护路径结束。关注的焦点是维护的形式和方式方法,却忽略对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主体——党员的研究。党员是一个有主观意识的个体,自主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党员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自身价值判断的规则。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从党员出发,分析党员的心理因素,揭示党员的心理与维护行为的关系,而不只是简单地自上而下遵守维护的要求。只有维护这件事情能够得到党员内心真正的认同,而不是建立在受到外在刺激或者要求的情况下被动地维护,因为刺激或要求一旦消失,维护的行为也就会结束。这样党员才能产生身份自觉,主动自下而上地去维护,个体内部的情感是有巨大成长力量的“种子”,所以由内向外的维护逻辑则更坚定、持久。由此,以心理学中认识产生的三维框架认知—情感—意动理论[3]为切入点,探究党员的心理过程,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党员对党的领导核心的维护。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认知、情感和意动是描述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三个维度,也被称为“心灵三部曲”。通过研究“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人造物理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4]以理解心智活动的本质,分析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这三个阶段是个体对事物认识最普遍、最一般的过程,党员的行为也是如此。所以,一方面要理解这个过程具有普遍性,只要是个体都必然经历,而且是无意识的行为,要有方向和目标的引导。另一方面,党员作为有“身份”、有社会“角色”的个体有不同于一般民众的特点,必须在引导中要着重加强行为自觉的导向。可见,对党员的引导是否得当,会对党员的行为是否达到要求产生重要影响,在党的领导核心维护问题上也不例外。党员的行为必然会经历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阶段,认知阶段是对意识产生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描述,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推理决策等[5]。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进行认知,是对事物的判断,情感难辨不稳定,一般都是将情感列为不同程度事物情绪的反应,并伴随强烈的身体运动表象的心理状态[6]。意志行为活动一般是以潜意识的、随意的、能动的形式出现,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是关于“怎么办”的认识,可以说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7]。根据这三个阶段党员维护领导核心的心理过程就非常明晰,从这个过程来思考党的领导核心的维护逻辑。

三、党的领导核心的维护逻辑

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实践首先诉诸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内涵与重要性知识的传授来实现党员此方面的认知发展,其次培植党员对党、对党的领导核心的情感,最后通过党员的自觉行为在实践中维护领导核心。完成从逻辑起点到逻辑衔接点,最后到逻辑落脚点的维护逻辑。

(一)逻辑起点:党员的身份自知

党员在认知层面就是对党的了解,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实、使命与责任,促进党员在此方面认知的发展,是让党员能够通过思考,拥有对中国共产党清醒和理性的认识。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对党的热爱、忠诚,党员建立起对党的情感依恋,才能促使党员有使命、有担当的行为的实现。因此,党员对党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是不完整的,要进一步深入到情感的层面,清晰党员对自己身份的认识,促使党员在情感基础上的意动,也就是维护行动。所以党员的身份自知是其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逻辑起点。

身份自知就是党员要从价值层面上认识自己,要有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身份来面对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把对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表现为三个标准:一是党员认识到自己是党员,并不是普通群众;二是党员意识到自己的崇高责任和担当;三是意识到自己哪些行为是合格的,哪些行为是需改进的。

党员要能够实现身份的自知,对党员的教育是一条必经之路。因为思想觉悟并非天生,党员对党的认知、对党员身份的认知并不会在入党后能够自然保持,尤其是现在传媒信息“短平快”“抓眼球”的特征下,很有可能跟从感官欲望迷失了党性。就需要通过学习、通过实践来感悟,找回丢失的“初心”。所以,党员教育就是一个帮党员找“心”的过程。如何教育:第一步明确党员教育的地位与中心内容。毛泽东就曾专门提到过教育是“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教育的中心内容是“进行关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準”,对党员进行教育亦成为党内的一个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8]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首要的位置上,党员理论与品格教育并重。有了定位之后,党员教育的第二步是注意教育要具有科学性、合规律性:教育的方式要遵循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开始,由感觉、知觉等表象的内容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到实践,然后再认识再实践,形成一个循环过程。不能就原理讲原理,就概念讲概念,比如在讲党性修养的时候就不能只讲党性修养是什么,党的历史上是多么重视党性修养,而是要从发现问题开始,启发党员主动思考,因为党员是教育的主体,必须让党员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定义。有了分析的过程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党员教育的第三步是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教育形式可以分为日常教育和集中教育,关于日常教育有专门的《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通过党员的集体学习、党员过组织生活和个人自学等方式高质量地把全体党员轮训一遍。还包括举办政治仪式来熏染党员的情感,因为仪式展示的内容不仅渗透着情感,更能把价值赋予到参与者的体验中。此外,运用新媒体手段,如“学习强国”“党员小书包”的累计学时或者积分来量化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对于集中教育,目前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还有已经结束的三次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从不同的着重点对党员教育。主题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和管理规定学习的节奏和重复的周期,让党员自评、检查和评比,同时进行引导和鼓励,当然也有纪律的监督。党员经过这一次系统的学习,在讨论学习心得时用得较多的一个词语是“洗礼”,也就是思想政治的洗礼,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以及“两个维护”的重要性。

通过教育手段使党员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更加清晰,有了自我身份的清醒界定。明白“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思考曾经自己为什么要入党?自己所加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在入党时我的誓言是什么?自己现在的行为和曾经的诺言相一致吗?这些自知便是能够自觉主动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逻辑起点。

(二)逻辑衔接点:内部推力与外部拉力对党员情感的调动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个体情感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一方面来自于环境。根据此理论理解党员对党的情感的产生与深化,一种是党员个体对归属感的需要,加入党组织被认可被认同,这是来自于内心的推动力。另一种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是外部的拉动力。

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党员有了身份认知之后,就产生了精神渴求,对党的感情也从入党时浮于表面,或者有其他动机而转变为对党真正的热爱,在党组织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有了崇高的信仰和追求,爱自己选择的中国共产党,并以此为荣。于是,党员就会希望党越来越好,情感得到了升华,有了用自己的方式对党组织的维护、对党的领导核心维护的推动力。比如在小的方面,不觉得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政治任务;在大的方面坚决与抹黑党的行为做斗争。除了这种自发产生的情感以外,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拉动力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力量,从宏观层面看,党的全面领导下,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时间里,“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仅国家繁荣强大,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的国家责任感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赞誉,塑造了新时代良好的国家形象,甚至被以色列学者称为“中国重新定义了发展”。人民幸福,真正享受上了发展的成果,从吃穿住行到精神生活都是富足的。不仅有幸福感,更有安全感,安全的社会秩序,有保障、有盼头的生活。在脱贫攻坚战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新篇章。党员作为这个国家执政党中的一分子自然有一份责任感,有一份使命感,这种热爱是一种感情,是对自己所在执政党的自豪。从中观层面看,党组织自身的建设也是成果丰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就向纵深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的斗争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都逐步向前推进。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就处理党员干部9.7万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9万人,“打虎”“拍蝇”坚决与腐败问题做斗争。同时,党有自我革命的勇气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看能打败我们的只有自己,没有第二人。”因此,面对问题毫不避讳,对党组织和党员身上的问题敢于不留情面地把问题晒到阳光下。党员素质的提高、信念的坚定使整个党组织内部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党员在组织中有归属感、有使命感和有责任感,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也相应提高,党组织自身能力和形象的提升使党员对自己组织的感情更为深厚,这也是一种拉动力。从微观层面看,党的领导核心的领袖品质对党员情感的影响至关重要。情感具有感染性,党的领导核心的言行会给党内营造一种风气,引导一种方式。如习近平总书记回答了意大利众议长的问题“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的回答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不只是习近平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他没有小我、夙夜在公、“不负人民”的赤子之情。他的从政之路始于梁家河,时任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时就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问题、农具问题、用火问题等,赢得了人民的认可和支持,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国家主席后,习近平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担当起这个大国领导人的责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的领袖,这样的榜样有力地调动了党员的情感。“只有通过感觉,一个对象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之下被给予——并不是通过思维本身”[9](P263),多位参与阅兵的党员回想起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刻都说激动的泪水打湿了自己的眼眶,辛苦的训练过程也完全值得了,确实这种感觉的激发作用远远超出了其他力量,而且具有持久性。可见,一个好的领导核心,一个被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领导核心在情感拉动方面抵得上千军万马。

综上,党员在对党情感升华后会产生强有力的内部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与外部环境对党员情感的拉动力一结合,尤其是领导核心的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和带动下的拉动力。这两种力对情感的调动就是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实践的逻辑衔接点,在这个基础上情感才能真正转变为意动,有力地维护领导核心。

(三)逻辑落脚点:党员的身份自觉与自上而下的维护要求同向共力

意动关注的是情感产生之后应该“怎么办”,是意识和动机的一种耦合,也就是党员在有了身份自知和厚植了对党的感情后开始自觉维护领导核心,这种自觉行为与自上而下的维护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发力,就是维护好了党的领导核心。党员的意动也就是具体维护的行为亦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方面是党员本身要维护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是面对党的要求,党员应该如何去做?

党员要立足本职,主动学习党的理论,提高工作能力。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一种行为,行为的好与不好、成功或不成功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而能力来自于理论、实践以及自我思考总结。党员要提高能力就要学习党的理论,毛泽东说过“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本依据”,习近平也专门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產党人的必修课”,也是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员对理论的学习必须扎实,学深悟透和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学习原著,不要被别人分析的第二手材料所阐释的价值观所影响,还要注意不能把原理生搬硬套地运用,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党员把党的理论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敬业、勤业、精业、乐业,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业绩,工作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情感上对领导核心的认同,才能提升对领导核心维护的能力和定力。

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服从。情感的升华、政治上的认同最终都会体现到服从的行为上,德国的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国家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被支配者要服从支配者声称所具有的权威。政党也是一样的,党员要服从领导核心、服从权威也是政党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但这种服从是不强制性的服从,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行动,是经过缜密思考后自愿的、自主的、自发的,是积极和褒义的。党内服从最早提出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四个方面的服从就是党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被传袭下来。进入新时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嫁接上网络的技术和覆盖范围,政治环境又相对活跃,党员通过各种途径接收政治信息,又通过各种方式被进行党内教育,形成了对领导核心的情感和政治认同,这是较为抽象的,所以党员的服从应该具体明细化,不能只是当作一个口号去强调。如何服从呢?思想上把服从自己的上级领导作为行为准绳,党是有组织的,肯定是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统一领导,这是重大政治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以“四个服从”为基础,在具体的工作和行为中服从自己的上级领导,也就是服从组织。比如,组织派你去最需要的地方,或者组织派你去做困难的工作,这时候就不能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要以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然,服从不是“盲从”,在遇到决策与实践有出入时可以逐级反映情况,尽快补救。此外,服从不是简单的“听从命令”,“而是更强调自主创新下的独特贡献与业绩”[10]。组织安排党员在一个岗位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可能只是要一个听话的人,这样没有任何意义,组织想要的是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做出创新、做出贡献的人。所以,所谓服从服从的是组织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在岗位上干出自己的特色,让组织放心。

党员能力的提高和坚定的服从,是党员的主观意识下和党的要求下,同向共力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行为,也是在认知—情感—意动理论下分析党员心理因素和维护行为的逻辑落脚点。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既是单向递进的关系,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党员的认知情感影响了行为,主动维护行为又会深化认知和情感。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将会不断推进对党的领导核心的维护。

四、结  语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政党的成败与发展都离不开领导核心,领导核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也是党能否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不只是中国,世界上任何政党都对自己的领袖有维护的意识,而党员是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主体,没有主体维护意识的自觉形成,维护行为就可能会“打折”,党员对自己身份有了认知后,在自身情感的推动力和外在情感感染的拉动力下,同向共力地维护党的领导核心,这种更持久、更坚定的维护力量将不断推动着党的事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 李延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2.

[2] 人民日报社论.引领新时代的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 日报,2017-10-26(6).

[3] Rosenberg,M J,Hovland C I. Cognitive,Affective,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s [M]. Hovland C I and Rosenberg MJ (Eds.),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0:1-15.

[4] CLEGG C.Psych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study of cognition in organizations [J]. British of Jour- nal Psychology,1994(3):27-36.

[5] 刘向阳,张程程,彭小丰.基于认知意动视角的心态调 整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195-198.

[6] Hsee CK,Kunreuther HC. The Affection Effect in In- surance Decisions [J].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0,20(2):141-159.

[7] Reitan RM,Wolfson D.Conation:a neglected aspect of neuro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J]. Archives of Clini- cal Neuropsychology,2000,15(5):443-453.

[8] 習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讲话(节选)[J].求是,2017(1):1-6.

[9] 吴晓明.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 卷: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 丛林.行政组织中领导干部交流问题研究[D].大连:东 北财经大学,2011.

Abstract:The leading core of the Party leads the org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era,the maintenance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core needs to change the perspective,taking the Party members as the main body,analyzing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the Party memb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gnition-emotion-motivation theory,and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members psychology and maintenance behavior.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maintenance is to make the Party members cognition of their “identity” clearer and have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ir own identity by means of education. The logical connection point is to mobilize the emotion of Party members throug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mpetus. The logical foothold is that the Party members have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identity,work together with the top-down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and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core of leadership. This kind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intenance logic is more firm and lasting,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un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cause.

Key Words: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identity;maintenance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core;cognition-emotion-motivation theory;maintenance logic

责任编辑:彭 澜

猜你喜欢
认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