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命题

2020-03-16 03:34洪向华张杨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两个维护自治权力

洪向华 张杨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觉醒、崛起和腾飞的核心领导力量,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恩格斯《论权威》中包含的权威思想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认识权威,了解权威与服从、权威与自治关系的理论蓝本。当前,中国现代化转型所产生的多元价值的冲突、利益格局分化、党内腐败滋生等问题使政党权威产生了信任危机和认同危机。为消除权威危机的存在因素,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重新审视权威何以重要,正确认识维护新时代党中央权威的核心要义,积极引入法治权威,实现政党与法治的良性互动,夯实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学理基础和法理基础。

关键词:党中央权威;权力;服从;自治;“两个维护”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0)02-0019-07

恩格斯的《论权威》发表距今将近150年,虽经时代变迁,但这篇文章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却依旧散发着真理的光芒,依然是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学理依据。《论权威》原是恩格斯为批判和揭露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和反权威主义者的虚伪和空想的战斗檄文,后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组织和建立政党权威的重要理论文件。在权威消亡的社会条件产生之前,权威依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因政党本质属性的内生权威与政党领导效力的外生权威而得以牢固树立,但随着社会全领域的现代化转型,对人民赋予权力兑现的应然状态与效力未满的实然状态之间的矛盾,产生了诸多消解党中央权威的负面因素。党中央权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指出,“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1]把维护党中央权威上升到制度层面。对此,我们有必要从思想认知上厘清权威的必要性,认识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必然性,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夯实理论之基。

一、《论权威》中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的三重辨析

权威是人类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客观现象,对于社会革命、政治秩序、政治统治与政治治理都具有重要作用。《论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的集中表达,对于权威的内涵界定,为何要坚持权威,权威与服从以及权威与自治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刻解答,是树立和坚定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学理支撑。

(一)权威内涵的界定

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对权威是什么进行了详细辨析。权威,从词源上或是从字面上来看,都是将权与威分开来解读。“权”,在本意上是指一种特有的实质性权力,而“威”则侧重于因权而生的认同和服从。综合来讲,就是恩格斯在文本中对权威内涵的界定:“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3](P274)显而易见,权威不仅是实质性权力的强制,还包含有意志上的自愿服从,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的内涵之中。因此,权威的服从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状态。概言之,强制性权威是政治统治中的专制和专断;而非强制性权威则表现为自觉、自愿的服从,但这种服从应是理性的选择,而非盲目的崇拜和迷信。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人们服从一定权威的依据更加多元,但总体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执政党追求非强制性权威。

权威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历史现象,其产生、存在和消亡都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第一,權威是一种社会必然存在物。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最初是借助对人的依赖关系而形成的属人社会形态,这种群体性生活亟须一个领袖人物或领导核心来组织生产、协调矛盾和维护秩序,以确保群体共生。当组织、协调和维护的社会功能必须稳定于某个个体或是群体时,权威就产生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往范围的扩大,人类社会对权威的需求非但没有减弱或消失,反而愈益增强。从本质上来讲,权威不仅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在的必然需求。第二,权威具有历史性,是产生、存在、发展与消亡的历史性过程的统一。反权威主义者声嘶力竭地呼喊,试图在使权威消亡的社会条件还没有产生之前就废除一切权威,对此,恩格斯明确指出:“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认为,政治国家以及政治权威将由于未来的社会革命而消失,这就是说,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3](P277)在这里,恩格斯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者对权威内涵的认知,权威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有其产生和消亡的自然过程。

(二)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辨析

权威的存在必须以服从作为前提条件,权威从本质上来讲是对权力的自愿服从。对此,恩格斯指出:“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3](P274)不难看出,恩格斯在这里把权威存在的前提放在服从之上,就是说任何权威都必须以服从为依托,并且这种服从来自人民群众的理性判断、选择和信任。服从是权威生成的基础,并且对权威的服从是有条件的。权威服从的存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方面是革命或是夺取政权之需;另一方面是巩固执政地位之需。恩格斯在文中这样指出:“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的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3](P277)巴枯宁没有看到权威的力量和权威的本质,认为一切权威都是有害的、压迫的和虚伪的,并且污蔑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在人民的统治的名义下……勇敢地宣布了人民对国际的奴隶般的依附”。[4](P296)忽略权威的必然性、历史性和条件性而作出的对权威的判断,必然是带有局限性的认知。对权威的服从必须依据时代条件和现实需要来判断,“它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都应从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中得到解释”。[8](P258)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反权威主义者高呼的这些口号脱离了历史时代的现实之需,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是最终篡夺对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领导权,这充分暴露了反权威主义者只不过是虚伪的“两面人”。

(三)权威与自治关系的厘定

权威与自治关系的厘定是对“权威就是绝对坏的、自治就是绝对好的”这一充满偏见的狭隘认知的回击。权威与自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5](P276-277)权威与自由是相对的,既没有绝对的自由,又没有绝对的权威。如果“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3](P276),无节制的自由会导致无政府主义的产生;反之,绝对的权威也会导致专制主义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任何一方的过度都会导致社会失衡,扰乱社会正常的发展。巴枯宁宣扬“无条件地排除任何权威原则和国家的必要性”“必须排斥一切权威原则,而把自治原则作为革命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绝对原则”。[4](P74)针对巴枯宁派的这种荒谬观点和认知,恩格斯指出:“每一个人、每一个乡镇,都是自治的;但是,一个哪怕只由两个人组成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不放弃一些自治权,又怎么可能存在。”[5](P502)权威与自治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两个关系范畴,不加任何束缚与限制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仅仅以暴力为支撑的强权权威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反对和抗议。权威应当建立在自治的基础之上,自治应当在权威的指导之下运行。此外,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有两个逻辑在里面。一个是权威与自治这两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相对性,二者是相互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另一个是权威和自治在历史时空中的相对性,二者都是历史存在物,必然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发展乃至消亡。而以巴枯宁为代表的反权威主义者将二者绝对对立起来,只承认自由的绝对性,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反动的。绝对的权威将会走向奴役之路,绝对的自治将会走向社会的失序与野蛮。因此,对权威和自治的理解和应用,都不能脱离历史现实将二者割裂开来,片面地、孤立地或是极端地谈论任何一方,都将会动摇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秩序。

二、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一些损害党中央权威的消极和负面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权威因政党本质属性的内生权威与政党领导效力的外生权威而得以牢固树立。但随着社会全领域的现代化转型,因对人民赋予权力兑现的应然状态与效力未满的实然状态之间的矛盾,产生了诸多损害党中央权威的消极和负面因素。

(一)多元价值冲突下理论权威阐释力趋弱

理论权威是政党权威在思想领域的呈现,也是政党权威走向大众的必然选择,政党权威的确立与维护依赖理论权威对思想秩序的维系。当理论与群众密切结合、思想秩序得以确立时,政党权威就会牢固树立;当理论与群众脱离、社会意识分化时,政党权威就会出现危机。对于巩固和稳定政治权威而言,意识形态具有表达功能和指导功能,一是通过话语和思想的传达来契合群众的愿望和诉求,促使群众信任和支持政治权威;二是通过思想指导和引领,促使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实践,获得自身所求和所需,从而主动向政治权威靠近。基于此,执政党亟须加强和提升主导意识形态对思想领域的引领和指导,避免因异端思想的分化而导致社会思想在“离经叛道”中走向极端化,最终导致政治失序、政权更迭。

多元价值冲突下理论权威阐释力趋弱对政党权威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解构政党权威的理论之基与解释政党执政话语不足两个层面上。其一,从解构政党权威的理论基础方面来看,现实中有两股思想力量,一是国外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涌入和渗透;二是国内各种错误思潮的沉渣泛起。这两大主要力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诽谤、污蔑等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不断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传播、吹捧,其背離合法性社会规则的意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因而容易迷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权威认同悄无声息地予以解构。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们的最终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二,解释政党执政话语不足。多元价值冲突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问题和群众诉求的回应缺乏即时性的有力说服和解释,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得以有机会走向群众,不仅造成了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和选择的混乱,而且极大地影响到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将会引发对政党执政的质疑和不信任。“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能否赢得政治忠诚和支持的重要因素”,[6](P84)因此,多元价值冲突下,当理论权威趋弱与大众思想缺乏统一秩序耦合时,理论权威的动摇势必会给政党权威带来巨大威胁和挑战。

(二)多元社会中利益诉求的分化考验着政党权威

多元社会中利益诉求的分化呼吁政党权威的高效能力。利益分化预示着一个社会整体中存在着多元且不交融的利益群体、组织或阶层。利益分化反映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就是对统一政治权威的分解,因此,政治权威必须具备整合、协调多元利益诉求的能力,否则,政党的权威性自辩就会失去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结构也由一元转变成多元,新的阶层不断涌现,由此而来的是利益格局的分化和变迁。因此,为满足各个阶层在不同领域的愿望和需求,政党权威形式也必须不断转换以适应现实变化,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效能,缓和并消除因社会变革、利益冲突而带来的动摇政党权威的不利因素。

多元社会的利益诉求对政党执政效力的期许考验着政党权威。一方面产生了群众向党中央聚合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因“责任”超载与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而形成党中央权威的潜在危机。在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日益凸显,超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多党轮流执政而导致政策执行经常性中断的弊端,实现了党委领导下的高度负责和履职机制。但也面临着能否及时消化和吸收多元利益诉求的压力,因为,一旦出现某一利益群体的声音没有得到及时回应,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失误、失灵等现象,党组织就会成为第一“责任人”,必然会影响到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波及党中央权威。因此,在分析政党权威所担负责任的基础上,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制度优势的效能转化能力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必然选择。

(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降低政党威信

腐败现象是消蚀政党权威资源的最大蛀虫,也是割裂党群关系的利刃。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得以牢固确立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党性的外在表现要依靠全体共产党员的承载与践行。党员干部违反和背离党的性质的一切行为,都将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损害党的形象、降低党的权威。

权威自利与权力寻租是权威体制的一大弊病。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根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渐建立起了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严密、系统、稳定的体制机制。但对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而言,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急剧增长,人们对资本和利益的追逐不可避免,反映到党内,就是出现了少数党员干部因理想信念缺失而腐化堕落的现象。习近平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7]“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8](P4)当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利欲熏心,借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之机,利用手中的权力巧取豪夺,囊中塞满了从群众手中攫取的财富和利益,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情感和信任,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虽然从现实来看,腐败现象并不是某一政治建制中的特殊存在,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中国共产党破除了对政党私利的建党价值惯性依赖,选择了超脱政党私利的人民至上的党性价值遵循,因此,党员干部借公权力谋私利的行为是绝不允许的。

三、《论权威》对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的启示

维护和巩固党中央权威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谐、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面对当前社会领域所呈现的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负面因素,我们有必要深刻解读《论权威》中对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的集中表达,来重新审视权威何以重要,深刻理解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核心要义,积极引入法治权威、实现政党与法治的良性互动,以夯实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学理基础和法理基础。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

综观历史和现实,权威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发展或改革中愈来愈凸显其价值和作用。权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权威的作用范围也必将不断扩大。正如恩格斯所说,“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随着大工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而扩展起来,并且趋向于日益扩大这种权威的范围”。[3](P226)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在时间轴线上是连续性和持续性的,在空间范围上是全方位的、全领域的,现代化作为党执政以来的发展主题,为党中央权威的确立和稳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合法性资源支持。同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以维系思想秩序和实践秩序,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时空统一;以执政为民的政治规范、制度动机、价值遵循,确保人民意志转化为人民利益。

综合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来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维护党中央权威有着天然的、必然的联系。首先,在历史与现实的耦合中,党中央权威提供了现代化强国建设所需要的连续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社会因素。中国是在五千多年历史文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拥有良好的传统领导权威的思想积淀。此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留下了良好的领导革命和执政形象记录,成为党中央权威获得信度资源的稳定供给。而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更需要党中央权威通过施展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实现群众意志的现实转化。在《论权威》中,论及权威的存在条件时,恩格斯发出这样的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权威将会消失呢,还是只会改变自己的形式?我们就来看一看。”[3](P275)答案显然是后者。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虽然社会环境因现代化因素的加入而与单纯的政治权威所需的环境产生巨大差异,但复杂的、宏大的社会变革更需要党中央权威来统一方向和目标,以免走向纷争、撕扯等混乱的发展闹剧。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所以不能效仿西方国家政党互替式的执政模式,是因为若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能够始终代表人民意志的领导核心,施政制度将会失去其韧性,朝令夕改总是上演,人民群众将始终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何谈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其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党中央权威提供源源不断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机制。《论权威》中恩格斯对权威的作用和功能的阐释,是今天我们以政党为领导核心进行组织生产、协調利益和管理社会的重要思想理论指导。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首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竞争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实现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目标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政党权威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持社会稳定、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动员、协调矛盾、化解冲突对抗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要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权威在统治、决策层面上主要体现于组织整体的统一意志,在组织、领导层面则主要体现在一个政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人上,即组织的领袖权威。维护党中央权威既体现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体现为领袖个人在全党的核心地位。领袖权威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甚至领袖权威事关一个政党组织的整体权威。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中央权威一方面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在《论权威》中,恩格斯运用船只大海航行的故事形象地表达了个人权威的重要价值,“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3](P276)尤其是对于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组织来说,没有一个核心的领袖人物或领导者,非但组织内部无法意见一致,导致一盘散沙、群龙无首;而且会因争执而延迟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导致国家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人民需求无法及时满足,这时民众对政党的失望情绪就会激增,必然会引起自下而上对政党权威的不满和反抗。20世纪初,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工人革命时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9](P286)也正是因为有列宁这位伟大的政治领袖的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正如戴维·伊斯顿所说的:“一个团体就其规模来说越大,它越不可能直接由自己从事政治性事务,而是必须把责任和权力放到其他人的手中。这就需要能把那些另外的人挑选出来,并且带有更大程度的可能性来保证他们的决定和行动将被作为合法的而予以接受。”[10](P178)显然,伊斯顿所说的“那些另外的人”,在政治组织和政治领导层面讲,其实就是指领袖人物。我们党的历史传统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百年的历史经验已经很好地证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11]当然,领袖的核心地位并不代表可以搞个人崇拜,必须坚决杜绝任何形式、任何理由的盲目个人崇拜。马克思在写给威廉·布洛斯的信中说:“恩格斯和我最初参加共产主义者秘密团体时的必要条件是:摒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5](P524)新时代,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同一切损害党中央权威的错误思想作斗争,坚定不移地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标看齐,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既决定于党的性质,又来源于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实践活动。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但是,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3](P274-275)中国共产党因其广泛的代表性,成为中国一切联合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维护人民意志作为党的权威意志的政党,并且形成了培育每一个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对人民负责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严格的制度约束机制。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坚决维护人民意志、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一致的。纵观我们党近百年建党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凡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很好坚持的时候,党和国家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党和国家事业就遭受严重挫折。列宁曾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12](P1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和初心使命的担当,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越来越凸显其优势和力量。当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以极强的回应机制及程序化机制,恰当和充分利用在党中央权威领导下所形成的利益表达的制度化渠道,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既在顶层设计、群策群力上集中全党智慧,达成高度一致的共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在执行过程中避免出现争议混乱、政令不通、执行不力的状况,进而形成良好的治理格局。

(三)维护党中央权威要与法治权威的规约相统一

现代化转型在政治领域的一个突出反映就是,须以法治权威嵌入政治权威,为政治权威提供稳定的、持续的法治保障。法治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权威的内在规定,也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及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权威与自治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其一。这里权威与自治不仅是指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地方自治的关系,而且内含着对权威的制约和监督思想。在现代国家中,人民对政党权威的服从不仅来自于政党自身的领导力和治理能力所转化的效能,还来自于法治对政党自身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否有效,即当代政党权威必须是政治权威和法治权威的统一。

建立一个政治权威和法治权威统一的国家权力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的内在规定,也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必然选择。其一,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本质上含有法治、法治国家等思想,法治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3](P260)“任何人,甚至最优秀的立法者也不应该使他个人凌驾于他的法律之上。”[13](P264)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权威思想绝不是反权威主义者所反对的那样是专制的、没有自由可言的对权力的绝对服从。正如蒋清华对这一关系的解释:“作为与人治相对的法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当事先制定的规则的意志、权威与统治者的意志、权威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统治者应当服从于规则。”[14]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法治早已蕴含在中国的治国之策中。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法治权威与政治权威双维结合的重要表现,這表示执政党必须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致力于把权力关进制度、法治的笼子里,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通过法治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畅通了人民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渠道。其二,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传统型权威模式走向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法治权威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必然选择。法治权威必须以党中央权威为根本领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15](P96)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创造了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奠定了维护和巩固党中央权威的现实基础。当前,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公平、更加正义的法治建设已在路上,但目前法治建设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存在法治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法治思维不凸显等不足之处,因此,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建设,加强政党权威的法理嵌入,以确保党中央权威能够始终以人民的意志为出发点和目标旨归行使权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 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9-01-1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巴枯宁言论[M].北京:三联书店,197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 出版社,1998.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王浦劬,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 2016-11-03(5).

[12]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蒋清华.论法治的基本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属性[J].治理现代化研究,2018(2):45-54.

[1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 社,人民出版社,2016.

Abstract:The C.P.C. is the cor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nations awakening,rising and taking-off. Maintain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authoritative thoughts contained in Engelss On Authority are still the theoretical blueprint for understanding author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hority and obedience,authority and autonomy in our times. At present,issues such as the conflict of multiple values,the difference of interests,and the breeding of corruption within the Party caused by Chinas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have created a crisis of trust and identity for Party authority.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crisis of authority,we must return to the Marxist authority thought to re-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authority,correctly recognize the core essence of maintain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the new era,actively introduce the rule of law authority,and realiz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parties and the rule of law,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scientific and legal foundations for maintain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Key Words: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power;obedience;autonomy;“two safeguard”

責任编辑:傅建芬

猜你喜欢
两个维护自治权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政治责任担负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殊使命
充分发挥工会维护作用积极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城市社区“自治”理念如何落地生根
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董事会职权的章程自治
庄子的自然政治思想观
浅析我国农村新型治理结构
权力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