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标准化手段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

2020-03-16 14:00赵增泽杨越恺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消防工作楼宇消防

赵增泽 杨越恺 陈 浩

利用标准化手段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

赵增泽 杨越恺 陈 浩

[作者: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校园人口密度增大,空间日益饱和,火灾危险源显著增加,给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本文论述了运用标准化管理手段,以消防安全责任制为基础,以“制防、人防、物防、心防”为路径,以信息化技术为承载,推动高校建立一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消防管理体系的问题。

标准化管理;消防安全;平安校园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综合实力得到飞速发展,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飞速发展相对应的还有居高不下的火灾发生率,据消防救援部门统计,2019年全国共接报火灾23.3万起,亡1335人,伤837人,直接财产损失36.12亿元。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推向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处于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人才化、信息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在校学生人数、电气设备种类、危化品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三圆环”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人的不规范行为、物的不稳定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两两在同一时间相遇引发。若高校管理出现纰漏,众多的小事件碰撞在一起,必将酿成重大火灾事故。为减少高校因火灾造成的各种损失,保障师生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秩序,高校需建立一套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一、高校消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校内人员数量急剧上升

根据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是1978年228万规模的16.8倍。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宿舍、食堂、实验室等基建设施无法满足需求,一些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甚至被用来充当学生宿舍、化学实验室使用。

同时,为适应师生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外来第三产业人员显著增加,大量临时工聚集在食堂、宿舍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由于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且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导致岗位安全职责难以落实。校园内的书刊店、食品店、打印店、咖啡吧等场所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场地频繁装修、消防器材配备不足,且大多作为“三合一”场所使用,消防隐患较为突出。

(二)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火灾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极易淡化师生对于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对日常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隐患往往视而不见。此外,消防工作重在日常积累,二级单位往往认为消防工作事倍功半,仅仅满足于眼前无安全事故发生,不愿投入过多精力开展消防工作[1]。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导致消防责任制不落实、人员分工不明确,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日常巡查工作无专人负责。

(三)老建筑内消防设施陈旧

我国高校多数建于上个世纪,部分高校甚至建于19世纪。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长远规划,楼宇的耐火等级、设计布局、疏散通道宽度、消防设施配备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给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极大的困难,将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四)电气安全隐患日渐凸显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各种电气设备随着新生入校进入学生宿舍。但电气设备质量良莠不齐,再加上有的学生防火意识淡薄,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在寝室使用电磁炉、油汀、电热毯等违章电器,私拉乱接电线、电器设备长期处于通电状态,在学生宿舍可燃物多、电气线路陈旧、人员密集的背景下,极易引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高校消防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控制高校严峻火灾形势的需要

高校火灾事故通报显示:近年来,全国高校火灾的数量、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正常教学及科研秩序影响等方面,仍呈逐年上升态势[2]。实行标准化管理是有效解决高校火灾事故高发的应对措施,是保障高校开展正常教学、科研的必然需求。

(二)是高校消防工作内部转型发展的需要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与世界接轨,积极贯彻执行ISO9000、ISO14000和OHSMS 18001等管理体系,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3]。高校可对标社会单位,吸收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各级消防管理人员和师生共同的努力,逐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度幅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三)是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需要

为确保全国火灾形势的安全稳定,公安部于2010年3月起在全国开始推广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好火灾防控攻坚战[4]。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培育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任。推进含消防“四个能力”建设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不仅是对校内师生员工负责,更是主动肩负起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的重任。

三、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路径

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相关要求,贯彻落实消防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构建“四防一体”(制防、人防、物防、心防)的保障体系,逐步做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建立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一)夯实制防基础

1.完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架构。高校各部门对实验室、宿舍、教学楼等场所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构建校园消防安全组织网,要建立一套由校领导担任负责人、主管部门落实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5]。通过全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细化对校园内各种类型场所的日常监管。

2.逐级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可通过楼宇网格化管理模式,将院(系、直属单位)作为一级网格,各研究所(实验室)作为二级网格,房屋作为三级网格来管理。学校与院系、院系与研究所、研究所与个人分别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网格分配到屋、责任落实至人,常见隐患自查自纠,重大安全隐患逐级上报,建立一套常态化网格排查机制。

同时,推行完善的消防工作台账、考核及奖惩制度。消防台账是消防工作的具体体现,校消防管理部门每年可参考各单位台账情况,对消防工作落实到位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单位或检查中发现重大隐患且长期未整改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责任追究制度追责到人。

(二)完善人防保障

1.推动楼宇物业化管理进程。楼宇实施物业管理可保证楼内工作人员统一培训、持证上岗,负责消防器材的每日巡查、消防设施定期巡检等工作;有消控室的楼宇应安排持有建筑物证的物业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除远程监控联网的消控室外,至少保证双人二十四小时值班。接到火警后,值班员能及时确认火情,并组成“第一支灭火力量”进行扑救,为将火灾控制在初起阶段提供有效的人防保障。

2.组建校园志愿消防队。为保障火灾形势稳定,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高校需依法建立一支志愿消防队。随着微型消防站的广泛推广,建立一支“扑早灭小”的一线队伍对高校火灾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志愿消防队日常可深入高校楼宇内外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隐患后及时告知辖区管理人员,并定期开展“隐患回头看”,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其次,管理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单位按火灾应急预案流程开展联动消防演练,保证火情发生时志愿消防队能迅速响应,形成“第二支灭火力量”,及时扑灭初起火灾或协助疏散楼内人员,维护火场周边秩序,为消防部门的救援提供先决条件。

除志愿消防队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组建学生巡查队,由学工部、保卫处统一培训。学生巡查队定期对宿舍、实验室、教学楼等建筑开展安全巡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6]。成立学生巡查队,不仅能发动学生参与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而且能通过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同学学习消防常识、提升安全意识。

(三)提升物防配备

1.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是物防的根本保证。当发生初起火灾时,灭火器、消防水带、自救呼吸器等器材是师生员工扑救、逃生的重要工具,日常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专人进行检查和管理。当消防器材缺失、过期时,应及时向管理部门申报。烟感、手报、消控主机等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日常保养及维修。高校需每年邀请检测单位对全校消控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出具检测意见书[7]。

2.确保消防水管网的可靠性。火灾发生时,消防用水若无法及时而不间地输送到火场,将会给消防救援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保障消防水管网稳定可靠,高校应委托专业人员定期对水泵房、消防水池、室内外消火栓、湿式报警阀、喷淋末端等部位进行检查。同时,还要通过建立消防水系统可视化平台,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将水管网内的各项状态呈现在管理员的电脑或手持移动设备上,以便及时发现和修复消防水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

3.规范楼宇的使用。高校建筑都在向由少至多、由多层至高层、由整体至分散的方向转变,但楼宇内的消防设施建设情况却不尽相同。实验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危险品仓库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应严格按照《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设计并使用。有条件的老建筑尽量进行规范改造,加装消控设施并远程联网;没有条件的楼宇,可通过无线烟感局部联网的方式加强对楼宇的管理。使用单位改造或改变建筑使用用途前,需经有消防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图纸,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防止建筑出现先天性问题而影响使用。高校内部楼宇,如图书馆、危险品仓库及高层建筑可通过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城市监控中心[8],前移火灾预防关卡,多措并举提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

(四)推动心防建设

在“三圆环”事故致因理论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事故占总数的八成以上。所以,要通过加大消防安全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加强隐患排查及整改的能力,从根源上减少“无意识”火灾事故的发生。

1.强化“四个能力”建设。普及基础消防安全知识、学会火灾正确应对方式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将消防安全教育贯穿在学校的各个方面,纳入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才能让其真正懂得火灾危险性,具备发现整改身边消防安全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及组织逃生自救的能力,从而推动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向纵深延展。

2.创新培训手段。除传统的消防课堂、疏散灭火演练外,高校还可通过现代化手段,对安全教育予以补充。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方式宣传消防安全常识;通过VR、模拟逃生帐篷、模拟火场等技术,予以师生全方位的培训体验,提升培训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工科专业较多的高校,可联合实验室管理部门设立展示厅,通过模拟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学生的违规操作,以视频方式展示各种隐患及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纠正学生“习惯性”违章,减少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高校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在于上下齐心、师生共同推进。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高校消防工作会遇到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标准化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紧紧围绕消防安全责任制这个基本点,持续落实消防“四个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点,切实推动“四防”开展这个切入点,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等手段稳步提升消防工作水平,高校消防安全工作才能够落到实处。

[1]徐惠益.新形势下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1):13-15.

[2]黄颖,罗静,崔飞等.云南省高校学生宿舍火灾荷载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09):133-137.

[3]林知.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91-93.

[4]汪礼苗.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5):65-68.

[5]贾水库,刘兴德,蔡嗣经.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4):129-131.

[6]程基胜.构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S1):27-28.

[7]金玉祥.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管理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2):1365 -1367.

[8]苏琳.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平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32(12):1411-1413.

(责任编辑:赵永奎)

猜你喜欢
消防工作楼宇消防
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消防工作社会化研究
《消防界》征稿启事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重视消防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组来我省检查消防工作
智美兼具的精品——评测君和睿通Homates H10楼宇对讲室内门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