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林,陈昌芸,2,罗 静
(1. 铜仁学院 梵净教育研究院,贵州 铜仁 554300; 2.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截至2019年12月,教育部已经批准设置了21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这21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诞生,标志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本科教育类型正式出现。本科高校的发展关键在学科。未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阵营会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这类学校建什么学科以及如何建设已经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反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长期以来“专科层次职业院校普遍重视专业建设,基本不提学科,学校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中没有学科概念,有的学校对学科甚至谈虎色变,这是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1]。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既已属于本科高校,其学科的客观存在及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学科以及如何建设。不管是从已有的理论成果,还是从建设实践来看,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属空白。作者曾经提出过职业学科的概念,即“能够体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本质属性的学科才能成为这类学校学科建设的主流,这种学科就是职业学科”[2]。基于此,文章将在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类型归属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其职业学科建设的合理性,进而对职业学科的内涵进行界定与辨析,最终提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学科的建设策略。
大学的类型林林总总,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划分。2017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将我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3]。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开展学科建设,首先必须清楚地回答其类型归属问题。换言之,我们只有明确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类型归属,才能为其选择建什么学科。
在我国现行的大学类型分类标准中,只有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有本科层次教育,职业技能型高校只有专科层次教育。那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到底应该放到哪一类高校进行管理?
首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与研究型高校相比,两者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由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升格而来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职业技术研究(也可简称为职业研究);研究型高校主要致力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重视基础研究。因此,我们不能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归属于研究型高校进行管理。
其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也不能归属于应用型高校进行管理。在目前的应用型高校阵营中,既有老牌的应用型高校,也有由新建本科转型发展而来的应用型高校。老牌的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注重应用研究,这显然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注重职业研究有较大差异。由新建本科转型发展而来的应用型高校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是两者“来路”不同,即新建应用型高校来源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转型”,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来源于专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升格”,两者在办学历史、发展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由新建本科转型发展而来的应用型高校以“应用”为导向,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则是以“职业”为导向。并且前者的专业是生长在学科体系下的,因而培养的学生学科基础比较扎实,但技术技能相对不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专业是生长在职业岗位上的,其毕业生的技术技能较强,但学科基础相对较弱[4]。
最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置于职业技能型高校进行管理既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有其合理性。2020年4月3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设置论证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此外,为了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目录(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也正在研制中,这些都说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不能简单套用研究型或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模式,而要坚持自身的职业特色强化类型教育。因此,我们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在职业技能型高校类型中打开“天花板”,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放在这个类型中发展就可以很好地保持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职业型”特征。另外,我们若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置于职业技能型高校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划分的相对稳定,同时也使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多一种类型选择。总而言之,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与专科层次职业院校一起作为职业技能型高校进行管理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学科类型是人们依据学科建设规律、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的人为划分。应用学科是针对基础学科提出来的,应用型高校主要建设应用学科,也是针对研究型高校主要建设基础学科才逐步明确的。那我们是否可以提出一个区别于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新学科类型,以满足职业技能型高校的发展需求?
按照高校分类逻辑,研究型高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术性,所对应的主要是基础学科,应用型高校的本质属性是应用性,所对应的主要是应用学科,以此类推,职业技能型高校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所对应的就应该是职业学科。这样职业学科就能够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共同构成三大学科类型。这三大学科类型正好可以成为我国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类高校建设的主要学科,从而使各类学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既然应归属于职业技能型高校,那么职业学科就是其应建的主要学科。此外,就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而言,发展职业学科也为其毕业生颁发职业学士学位提供了遵循。第一,就法理依据而言,学位是按相应的学科门类授予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若要颁发学士学位,就必然面临授予何种学士学位的问题。如果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13个学科门类颁发学士学位就丧失了自己的职业属性。所以我国可以发展职业学科,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解决授予学士学位缺乏职业属性问题提供一种可行性路径。第二,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外的做法也是对这一类型学校的学生颁发职业学士学位,比如法国在技术学士学位、一般科学学士学位、普通学士学位之外创建了职业学士学位。因此,我国也可以设置职业学士学位,以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而要增设职业学士学位就需要发展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学科。换言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职业学科,也为其职业学士学位的颁发提供了依据。
由此可见,对归属于职业技能型高校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来说,职业学科可以成为其建设的主要学科。这不仅是类型归属的客观要求,也具有现实迫切性,比如职业学科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授予学士学位提供了有力支撑等。
何为职业?从词源学角度来看,职业(Vocation)源自13世纪拉丁语的“Vocationem”,之后演变为“Vocation”,有呼唤、献身之意,发展到16世纪50年代,有了“一个人的职业或专业”的含义。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职业是个人进入社会生产过程之后获得的一种社会位置。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职业是劳动者进行某种具体社会分工的工作,具有技术性、社会性、经济性等特性[5]。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即个人在社会中从事的工作岗位,具有明显的技术性。此处的“技术”可以理解为人们运用客观规律进行职业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何为学科?学科(Discipline)源于希腊语中的“Didasko” (教)和拉丁语中的“(Di) Disco”(学)。《最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学科一词的解释包含了知识分支、教学科目等含义[6]。《辞海》中关于学科内涵的解读也主要涉及“学术的分类”“教学的科目”两个方面[7]。关于学科的定义,美国当代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认为:“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的生产车间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群群研究一门门知识的专业学者。这一门门的知识称为学科。”[8]综上可见,学科即知识的分类。
结合上述“职业”与“学科”的内涵,所谓职业学科就是指围绕一定的职业岗位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职业学科包括技术类学科和非技术类学科,但技术类学科是主体。技术类学科是指以生产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如农牧技术学科群、采矿技术学科群、建筑技术学科群、信息技术学科群等[9]。非技术类学科是指在支撑职业岗位的知识体系中除了生产技术知识以外的知识所构成的学科,如人文类学科群、经济管理类学科群等。简而言之,职业学科不是指具体的某门学科,它是以“职业”为导向,利用知识尤其是技术知识成果解决职业岗位中关键问题的学科。
基于职业学科的概念,作者进一步分析其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差异,以更加深入地明晰职业学科的内涵。总体来讲,职业学科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在目的旨归与人才培养类型、内容构成及特征、支撑的教育类型与平台建设、学科和专业的关系等方面有较大区别。
1. 目的旨归与人才培养类型不同。首先,职业学科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研究目的各异。基础学科关注的是学术本身,以获取被研究主体全面的知识为目的,即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10],将研究高深学问视为天职,以认识世界为根本研究动力,更多地强调学术卓越,关注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11]。就应用学科而言,其发展动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需要,即其所研究的问题不是由学科内部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的,而是由行业或产业需要决定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应用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强调解决实际问题[12],其所遵循的是应用逻辑。职业学科的发展动力更多地来源于职业需求,研究的问题由产业、行业和职业等因素共同决定。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其目的是为职业发展服务,旨在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即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能够具备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于去学习并应用技术解决具体岗位上面临的实践问题,进而创造技术,其所遵循的是职业逻辑。可见,基础学科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本身,应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应用,而职业学科的逻辑起点则是职业岗位。其次,职业学科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肩负的人才培养使命存在明显差异,彼此在各自的生态位上发挥不同的作用。基础学科主要存在于研究型高校,承担着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职责;应用学科多在应用型高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职业学科多在职业技能型高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
2. 内容构成及特征不同。如果说基础学科是关于基础研究的学科,应用学科是关于应用研究的学科,那么职业学科就是关于职业研究的学科,即三者之间研究内容的构成存在较大差异。所谓基础研究,是指有关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哲学、历史学、文学、逻辑学等知识体系。基础研究重点探索其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交叉学科新的生长点,主要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理论性成果。应用研究主要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产生新方法、新方案和建立新标准等,是用以解决实践应用中具体问题的研究[13]。职业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在职业岗位上以解决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等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职业岗位所需要解决的非技术类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研究活动。研究内容的不同、关注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特征的不同。基础学科主要关注对知识的追求,最明显的特征是知识性;应用学科主要关注对基础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最明显的特征是应用性;职业学科中虽然也有部分非技术类学科,但技术类学科是主体,因此,从总体看,职业学科主要关注的是职业岗位上关键技术研究,最明显的特征是技术性。
3. 支撑的教育类型与平台建设不同。就学科支撑的教育类型而言,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支撑着不同类型的教育。具体而言,基础学科主要支撑的是学术类的教育,如学术型本科人才培养、学术型硕士培养、学术型博士培养;应用学科主要支撑的是应用类的教育,如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硕士培养、专业博士培养;职业学科主要支撑的是职业类教育,如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就学科的平台建设而言,基础学科偏重于知识创新平台建设,如浙江大学参与的“未来科技城知识创新平台”;应用学科既包含一部分的知识创新平台建设,也包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如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樵分中心(主攻纺织面料技术)就可以归为技术创新平台;职业学科则主要偏重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如校企合作的研究机构、常规性成果应用平台、经营实体平台、横向课题研究平台、各种信息数据平台等[14]。
4. 学科和专业的关系不同。结合学科发展的现实环境,从学科和专业关系的角度来看,职业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存在差异。研究型高校的基础学科实力雄厚,其学科建设居于龙头地位,因此学科可以支撑专业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学科和专业并重,可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其最佳路径是走“一体化”发展之路;职业技能型高校专业建设基础厚实,学科建设必须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才能求得发展[15]。
1. 职业学科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共同构成知识体系的整体。第一,学科是知识的分类,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如果将学科分类比作抽屉——基础学科的抽屉存放基础知识,应用学科的抽屉存放应用知识,职业学科的抽屉存放职业知识,但它们存在于同一知识整体观念之下,即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大学之理念》中所描述的“不像档案柜的抽屉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起来,它们是相互交叉、相互关联的”[16]整体。也就是说,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的知识体系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知识体系的整体。第二,作为“知识的宇宙”的大学整体,它是由不同类型的学科知识组成,涉及职业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其也正好可以成为知识门类整体性的明证。也就是说,不管是职业学科,还是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只有当这些学科类型融合于大学,才有可能将大学变成“知识的宇宙”。
2. 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与职业学科就像是知识体系的“根”“干”“叶”一样紧密相连。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多被认为是根基与支干的关系。蔡元培认为,“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以学为基本,术为支干”[17]。基于这一逻辑思路,基础学科是知识体系的“根”,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根植于基础学科而生长。应用学科是知识体系的“干”,连接着基础学科与职业学科,一方面它将纯粹的理论研究转化为现实的应用,另一方面,实践应用知识体系的不断积累又可以为职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职业学科是知识体系的“叶”,作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的社会延伸点,它是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在真实社会场景中的进一步延展,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对接社会需求。
我国要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进行职业学科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对职业学科建设价值的认识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加强研究,把握学科建设规律,完善相关理论体系,彰显职业学科价值。
1. 理论和实践研究并重,把握职业学科建设的规律。《庄子·内篇·人间世》有云:“始生之物,其形必丑;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人们对学科的内涵及其价值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职业学科的认识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职业学科时,不仅要加强理论研究,逐步厘清职业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支点、逻辑旨归及其发展的内核力、驱动力、支撑力、保障力等,还要加强对职业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学科队伍、行业需求、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学科文化、学科制度等诸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把握职业学科建设规律,使其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开展跨学科研究,丰富和完善职业学科建设理论体系。要彰显职业学科的价值,我们就需要逐步构建职业学科的理论体系。这有赖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共同关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聚焦职业学科建设,为其发展提供多种建设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学科建设的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讲,一是要树立跨学科研究的意识。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教育。职业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社会学、职业教育文化学、职业教育法学、职业教育管理学、比较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史等新兴交叉学科相继出现[18],也充分佐证了职业学科建设过程中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所以研究者需要树立跨学科研究意识,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不同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并善于合作,特别是与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协同解决职业学科发展中的问题。二是要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智库和线上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并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比如职称评审制度、人事考核制度等),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将职业学科的技术性视为学科建设的内核力量,并随着职业学科知识的不断丰富和职业学科团队的不断发展,逐步打造其内核力。
1. 重点关注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其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将促进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将其一以贯之,以坚守职业属性,彰显技术性特色,实现职业学科在保持其本色的前提下不断进步与发展。其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通过梳理学校现有要素体系,完善职业学科知识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在对现有的与职业有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利用的基础上,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改良、技能优化等研究工作,在学科中增加与职业发展有关的知识[15]。
2. 多措并举,建设彰显技术性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职业学科发展关键在人,“人一走,学科也跟着走”[19]。所以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开展职业学科建设,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也会落空。鉴于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开发技术的潜质,所以必须解决原有教师队伍科技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外来引进、联合培养等方式,从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职称、科技研发能力等方面入手,以此彰显职业学科的技术性。如在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方面,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将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师内生动力相结合,多措并举推动教师的学术发展,实现教师技术知识传授、创新、研发和实践的有机统整。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学科的发展可以通过校内和校外协同合作的方式,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对外聚焦行业需求,对内连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双向循环的职业学科发展系统以落实其职业导向。
1. 对接行业需求,解决职业技术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行业对技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烈。结合“重点行业带动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创新”[20]的发展趋势,职业学科建设可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行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作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创新能力,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在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职业技术难题的同时,获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概言之,职业学科只有面向行业,对接行业需求,并能够积极为行业服务、解决行业中关键技术问题,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不断发展壮大。
2. 创新课程体系,聚焦职业人才培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若要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职业人,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呈现着知识的结构脉络,连接着社会职业需求与学科知识体系。所以,课程体系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和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通过构建双向循环的职业学科发展系统,在行业与学校实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双向流通和循环的基础上,创新课程体系。现阶段,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反哺课程体系的创新,聚焦职业人才培养。比如在课程目标体系方面,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应对接行业的职业需求,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围绕培养目标细化目标体系,关注职业人才的创新发展能力,为其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内容体系方面,融入技术创新思维,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有机耦合;在课程组织体系方面,引进行业资源,通过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职业学科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培养职业人才,研究和解决职业岗位存在的现实问题上。也就是说,尽管职业学科也有促进学科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但职业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培养职业人才和服务职业岗位,并且二者必须依托专业才能进行。这就需要分析依托专业建职业学科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职业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能力,并服务于职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需要。
1. 依托专业建职业学科的可行性分析。第一,专业发展过程中推进职业学科的制度化建设,具有理论逻辑的可行性。基于我国职业教育只谈专业不建学科,学科建设尚处于非制度化阶段的现状,从理论逻辑角度看,职业学科要想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成为制度化的学科,就必须凭借专业建设的基础并与专业建设相互融通,否则很难找到生存空间求得发展。也就是说,建设职业学科不能另起炉灶,当然也不是与专业建设抢夺地盘。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原有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把专业建设放在龙头地位,将职业学科的作用定位为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这既可以使职业学科有别于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又可以进一步强化职业学科偏重于整合已有知识培养人才的特性。例如根据人才培养中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将多门相关或相近课程中的技术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整合在一起成为教材或讲义,这既是专业建设中的技术性知识和非技术性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技术知识职业学科化的过程。第二,建设职业学科并推进其与专业建设相互融通,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如目前入选“双高计划”的院校中专业建设所涉及的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项目等都是职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这一层面来说,在过去和现在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中,职业学科早已孕育其中并客观存在多年,只不过还未取得“职业学科”建设的名分而已。在当下提出建设职业学科并推进其与专业建设相互融通,可谓恰逢其时。
2. 提高职业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能力。一是按照“职业-专业-职业学科”这一发展路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职业需要的知识结构,反向推演出学科建设目标,并正向分解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阶段分时间地开展各项专业建设,促进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学科建设理念在专业建设中落地。例如在专业设置方面,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在充分考虑国家战略需要、地方产业行业需求、职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相关职业学科知识积淀的基础上,依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等政策,论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二是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本科特色的专业体系。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在了解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相近或相关学科及专业、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需求,找准人才培养的异同点,设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目标及职业需求、专业内容及职业内容、专业结构及职业结构、专业标准及职业标准等方面,构建以职业学科为支撑的专业体系。当然,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职业学科发展离不开环境体系的支持,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通过培育技术创新文化,构建制度机制,提升学科保障力度,推动职业学科建设顺利进行。
1. 培育技术创新文化,重视职业学科的技术性。学科文化是所有学科都要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职业学科的技术性特色,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育技术创新文化,提升技术原创力就成了不二选择。在职业学科建设过程中,培育职业学科文化的关键在于要以技术原创力文化为引导。因为“技术研发力从技术原创力那儿来”[21],职业学科要想提高技术研发力,就需要以技术原创力文化为引导。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可以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与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联合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和师资队伍、联合培育技术研发中的原始创新文化、联合培植技术研究的高端成果,以此来营造技术创新文化氛围,引导职业学科文化的发展。
2. 重视战略谋划,建立职业学科发展机制。一方面,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职业学科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没有传统的痼疾和障碍;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学科建设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得从头做起,牵涉的工作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需要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政策导向上,尤其是有关顶层设计的制度或方案,相关部门在进行学科建设规划时,要做好制度机制的构建,特别是长效机制的构建既要结合当下,也要立足长远,以此保障职业学科逐步且有序地发展。二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需要明确职业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结合现实情况(区域产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及需求、职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学校现状及办学目标),分析学科建设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及行为,以此制定战略规划,选择学科建设方案,建立具体可行的职业学科发展机制。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已经诞生,其应该选择建什么学科以及如何建设等问题已经客观地摆在大家面前。遗憾的是,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职业学科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科建设的应然选择,对其建设策略的讨论也只是抛砖引玉,职业学科建设如何从应然走向实然,还有赖于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