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翔,黄紫娟,徐超武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表里换层织物是结构较为复杂的织物类型,应用于各类服用及家居产品[1-3]。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色纱线交织形成的表里换层织物,本文探讨不同色纱相互交织形成不同色彩组合的表里换层织物设计,对织物的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表里换层组织指围绕织物的图案轮廓将织物的表、里2层的经纱和纬纱交换位置,使织物的正、反两面构成相同的花纹图案,这样织物的表层与里层可以连成整体[4-6]。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的花纹丰富多彩,通过表里经、纬纱色彩的相互组合[7-8],可以得到具有丰富色彩花纹图案的织物。
在表里换层双层织物中,根据织物上下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表层和里层。织物表层的经纱、纬纱分别称作表经、表纬;织物里层的经纱、纬纱分别称作里经、里纬[9]。而表经和表纬形成织物的上层(表层)为表组织;里经和里纬形成织物的下层(里层)为里组织。表里2层既可以互相分离也可以紧密相连[10]。
在棉、毛、麻各类织物中,表里换层组织均有一定应用,最终产品在服饰用品及家居用品上运用较多。
表里换层织物是以双层织物不同色彩的表层与里层的经纱和纬纱来交换2层的位置形成[11],由于本文设计的表里换层织物是采用表里层应用不同的色纱配合而形成色彩效果,因此表里两层的组织都不能太过复杂,本文选取最简单的平纹组织作为表、里层的基本组织。
表里换层织物的经纬纱采用2组颜色,且交织时都是同色经纬纱组合,因此表里换层织物表面一般呈现2种颜色。基于色纱组合,加上不同色彩经纬纱的交互组合,表里换层织物表面最终形成的色彩数量(M)与经纬色纱数量(n)的关系为M=n2,该式是基于经纬纱均采用相同的2种或3种颜色的色纱条件下得出的,同时还考虑了如甲色经乙色纬和乙色经甲色纬交织后由于经纬向密度不同产生的色彩效果,也算作2种颜色的情况。
表里换层织物织造时需注意:①穿综时采用分区间断穿法[12-13];②每筘齿穿入数应为表里经纱排列比的和或其整数倍[14]。
3.1.1 组织结构与色纱设计
阶梯形表里换层双层组织织物,经纬纱均采用2种颜色的色纱,其中甲经甲纬为黑色,乙经乙纬为红色。根据色彩设计公式,织物一共可产生4种颜色。织物表面除了甲经甲纬形成的黑色和乙经乙纬形成的红色,还有甲经乙纬以及乙经甲纬交织形成的过渡色,织物整体产生一种渐变的效果。阶梯形表里换层织物的上机图见图1。其中:“×”号后数字表示重复次数,下同。
图1 阶梯形表里换层织物上机图
3.1.2 设计规格与色纱排列
本文试样均采用SGA598型半自动打样机(江阴通源纺机有限公司)进行织造。阶梯形表里换层织物规格如表1所示。
表1 阶梯形表里换层织物规格
织物的色经排列次序为:(红1黑1)60 次、(黑1红1)80 次;色纬排列次序为:(黑1红1)40 次、(红1黑1)20 次、(黑1红1)20 次、(红1黑1)20 次、(黑1红1)40 次。
阶梯形表里换层织物的实物图见图2。织物形成了纯红、纯黑2种纯色以及黑红、红黑2种混色共4种颜色。
图2 阶梯形表里换层织物的实物图
3.2.1 组织结构与色纱设计
回字形表里换层织物图案为回字型。经纬纱分别采用红白蓝3种颜色,其两两组合产生6种混色。回字形表里换层织物的上机图见图3。
3.2.2 设计规格与色纱排列
回字型表里换层织物规格见表2。
织物的色经排列次序为:(蓝1红1)40次、(白1红1)40次;色纬排列次序为:(红1蓝1)40次、(红1白1)40次、(红1蓝1)40次、(红1白1)40次、(蓝1红1)40次、(白1红1)40次、(蓝1红1)40次、(红1白1)40次。
图3 回字形表里换层织物上机图
表2 回字形表里换层织物的规格
回字形表里换层织物实物图见图4。织物形成了纯蓝、纯红、纯白3种纯色以及蓝红、红蓝、蓝白、白蓝、红白、白红6种混色,总共9种颜色。
图4 回字形表里换层织物的实物图
表里换层双层织物在经纬纱采用不同色纱组合进行交织后,织物表面呈现出较为多样的色彩效果。表里换层双层织物所能形成的色彩数量随着经纬色纱颜色的增加以几何数量级递增。本文根据表里换层组织经、纬纱具有表里交换的特点,以一定的几何纹样配合以2种或3种的经纬色纱进行交织,形成了具有独特色彩风格的表里换层双层织物。在上机织造打纬时需不断改变经纬色纱的颜色与排列,织物呈现出丰富色彩。如何将表里换层双层织物的纹样和色纱变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最佳效果,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