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鹏,王 磊
武汉大学医学院潜江医院感染科,湖北潜江 433100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1]。有相关报道表明,艾滋病患者患结核病的概率是健康人的25倍,艾滋病对患者本身有严重影响,若并发结核病发病会导致患者生命健康受到更加严重的威胁,两种疾病同时发病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所以,控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对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利福布汀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43例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48~65岁,平均(56.5±2.2)岁。对照组43例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45~62岁,平均(51.2±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肝功能、B超及痰液检查等,并接受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水飞蓟宾、肌苷片及甘草二胺抗结核药物的基本治疗[3]。对照组患者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剂量为:每次0.4 g,1次/天。研究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的剂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利福布汀治疗,用药剂量为:每次0.3 g,1次/天[4]。
1.3观察指标
1.3.1结核病好转率 显效:患者咯血、发热等结核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部X线片或肺部CT检查示体内病灶有明显吸收现象,病理检查呈阴性;有效:患者咯血、发热等结核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胸部X线片或肺部CT检查示体内病灶有吸收现象,病理检查呈阴性或阳性;无效:患者咯血、发热等结核病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胸部X线片或肺部CT检查示体内病灶无变化,病理检查呈阳性[5]。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结核病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TB-IRIS)发生情况 TB-IRIS主要表现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出现发热、新病灶出现及淋巴结肿胀3种现象[6]。对两组患者3种现象发生的例数进行统计和比较。
1.3.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过敏、肠道不顺畅4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结核病好转情况比较 见表1。研究组患者结核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结核病好转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TB-IRIS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研究组患者TB-IRI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TB-IRIS发生情况比较[n(%)]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3。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过敏、肠道不顺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艾滋病是具有极大危害性的一种疾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7]。艾滋病病毒作用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大量摧毁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将其作为最主要的攻击对象,从而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彻底瘫痪,使其更易感染疾病,病死率也极高。一般来说,艾滋病病毒是有一定潜伏期的,它可在人体内潜伏8年左右,病发前患者可正常生活与工作,导致了病情的延期发现,影响艾滋病患者后期治疗效果[8]。虽然全世界都在为艾滋病的治疗而努力,但至今仍未研究出对艾滋病具有根治效果的药物及有效预防艾滋病的药物。在患者免疫系统受到极大破坏时,结核病则是最常见的感染病之一。结核病是由于人体内的结核杆菌受到外界细菌的侵入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它可以侵入人体的五脏六腑,但主要对人体肺部造成影响与迫害。相关研究表明,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在往后10年引发结核病双重感染的概率为8%,而双重感染使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0%,远远高于普通群体并发结核病的病死率[9]。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还具有发病率高、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增加、病情疗程较长、传播性疾病较多等特点,所以,有效控制结核病的病情走势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本文研究组患者结核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TB-IRI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结核病好转率的统计证明,使用利福布汀联合左氧氟沙星的研究组患者相对于仅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对照组患者可更有效地控制结核病的病情走势。结核病患者确诊后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治疗:(1)尽量在疾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因为早期患者体内细菌数量较多,治疗药物可发挥作用。(2)药物使用剂量必须根据患者身体的实际状况及具体病情发展作为参考来选择最合适的剂量,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杀菌效果,使患者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异常反应。(3)对于药物的使用必须要有连续性,不可随意间断,有些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及剂量间隔,但都是有一定的间断疗法。(4)结核病化疗药物使用应坚持全程,其最主要目的在于消灭持久性的细菌,防止结核病复发。对于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必须保证以上4个原则才可治疗彻底[10]。
结核病根据其侵入部位不同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同:(1)肺部结核。肺部结核初期患者会出现咳嗽、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偶尔咳痰,且痰中带有血丝。在后期病情发展中,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症状,并且日渐消瘦,夜间还会出现盗汗现象,女性患者还会有停经或月经失调现象[11]。(2)胃部结核。胃部结核患者的特征表现很不相同,例如患者会出现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现象,与此同时还会出现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胃部结核对患者全身也有影响,例如无力、体质量下降。(3)肝结核。肝结核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全身无力,还伴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肠道不顺畅、腹胀腹泻等。患者一般会有长期并且反复高热,温度甚至可高达40 ℃[12]。由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需使用大量药物,所以对患者本身有一定不利影响。本研究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过敏、肠道不顺畅4种不良反应出现的例数进行统计和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过敏、肠道不顺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使用利福布汀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可有效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联合利福布汀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结核病好转率,并且减少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