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心聚力,坚毅前行杭州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03-16 06:13本刊编辑部
杭州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城综合性中心

□/本刊编辑部

百年来,科技创新一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回顾近现代世界科技中心的演变历程,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这些国家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得益于政府主导的、有组织的前沿基础研究和代表国家意志的重大科技突破,获得原始性创新成果,从而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整体升级。

国家科研机构是政府主导基础科学研究的尖兵利器。从英国国会1660 年支持建设的皇家学会,以及后来的国家物理实验室、卡文迪什国家实验室,到法国的国家科研中心,德国的马普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再到美国政府投资的上百个国家实验室,这些科研机构体量越来越庞大,资源集聚效应越来越凸显。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很大程度上缘于国家科研机构主导的创新竞争优势。

从世界创新格局和科技中心转移规律来看,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级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先行举措之一。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与机制

2020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调研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快把科创大走廊建成创新策源地,以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如何实现这一建设目标?袁家军书记指出,要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什么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依托先进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支持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交叉型、前沿性研究,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研发的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次正式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中,是2016 年3 月16 日由全国人大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依托现有先进设施等资源条件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16 年7 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提出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总体部署,发挥地方主体作用,有效集聚各方科技资源和创新力量,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优势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

2020 年7 月14 日,杭州市科技局楼立群总工程师一行赴浙江大学调研“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多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就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布局,提出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对集聚的区域,在全国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此后,2018 年1 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要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支持上海张江等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原始创新高地,统筹部署和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强化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可以看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相关政策是在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系统的整体布局下产生的,从属于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系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性部署。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要求

毫无疑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创建门槛很高,并非是触手可及的。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条件是能够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对集聚的区域,一般需要拥有100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域面积。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首要条件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工程技术中心等集群,充分整合利用中科院、“双一流”大学等创新资源,打造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2020 年8月5日,杭州市科技局楼立群总工程师一行赴之江实验室调研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建设情况。

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任务包括打造高度集聚的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学群、推进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建立运行管理新机制等方面。其中,“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突破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主要由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承担建设。自2016 年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各地均积极争取大科学装置落地。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科技创新的必争高地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意义深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顶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有利于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进而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产生区域和城市创新的“连锁效应”。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曾说:“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已批复4 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是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6 年4 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 年1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年5月)、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9 年8 月)。其核心载体分别是上海张江科学城、合肥滨湖科学城、北京怀柔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

另外,南京、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地也积极启动创建。从主体架构来看,先行建设的4 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有特色。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N+4”主体架构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照“1+N+4”主体架构布局建设,即建设一个大科学装置群,发展能源科技、光子科技等N个研究方向,塑造张江综合实验室等4大发展支柱。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张江科学城贯彻落实“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发展导向,强化对外衔接,注重与市域、长三角乃至全球的创新要素的网络协作;强化内部整合,整体考虑水网、绿网、路网、轨交网和慢行网,构筑“一心一核、多圈多点、森林绕城”的空间格局。

一心:依托川杨河两岸地区,结合国家实验室,集聚科创设施,并引入城市高等级公共服务和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形成以科创为特色的市级城市副中心,联动南北、辐射周边;

一核:结合南部国际医学园区,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形成南部城市公共活动核心区;

多圈:依托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站点,基本实现步行600米(10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强调多中心组团式集约紧凑发展;

多点:结合办公楼、厂房改造设置分散、嵌入式众创空间;

森林绕城:连接北侧张家浜和西侧北蔡楔形绿地、东部外环绿带和生态间隔带、南侧生态保育区形成科学城绕城林带。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8+N+3”主体架构

滨湖科学城将打造四个“新高地”,即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围绕科技创新新高地、现代城市建设新高地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 年)》提出要建设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双一流”大学和学科“2+8+N+3”多类型、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2:两个国家实验室。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积极争取新能源国家实验室。

8:8 个大科学装置。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HALS)及先进光源集群规划建设等5 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现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等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

N:N 个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在该细分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

3:3 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3 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比如,合肥工业大学将着眼“工程管理与智能制造”及“电气工程”等优势方向,布局建设一流学科;安徽大学将重点建设“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群。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1+1+1+1”主体架构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体建设架构则可被归纳为“1+1+1+1”,即建设1 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1 批高端研发平台,汇聚1 批顶尖人才,集聚1批世界级科学研究机构。

在空间布局上,根据《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怀柔科学城按照“一核四区”进行空间功能布局,规划面积约41.2平方公里。

一核:即核心区,主要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区域,位于怀柔科学城的中部,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

四区:即科学教育区、科研转化区、综合服务配套区、生态保障区。其中,科学教育区位于怀柔科学城北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建设;科研转化区位于怀柔科学城南部,规划面积12.3 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雁栖经济开发区建设;综合服务配套区位于怀柔科学城西部,规划面积10.2 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雁栖小镇组团建设;生态保障区位于怀柔科学城东南部,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

◆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6+1+N”主体架构

2020 年4 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实施,大手笔支持光明科学城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若干意见》的主要亮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一是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的科技研发新体系。借鉴国内外知名科学中心的建设经验,《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面向产业需求构建综合科研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系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高端智库,强化服务产业、成果转化导向,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效率和共享水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

二是催生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成果。大湾区拥有高度市场化的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若干意见》提出光明科学城将紧扣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转化基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催生能够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标志性成果。

三是打造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汇聚交流的新平台。光明科学城将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推行精准引才创新举措,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探索实行人才薪酬包干制,集聚全球优秀团队和人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高地。

四是建立充分激发创新要素活力的科技管理新机制。光明科学城除了要打造科学研究的“硬设施”之外,还将积极营造制度创新的“软环境”。通过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行管理、科研项目的经费改革、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利用以及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路。

五是开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的新局面。产城融合已成为现代科学城建设发展的趋势,《若干意见》从资金和空间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供给等方面提出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光明科学城的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杭州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需求和意义

杭州这座城市,不光拥有美丽西湖的湖光山色、五千年良渚的实证文明,更闪耀着坚定的梦想和雄心。一直以来,杭州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天堂硅谷”“双创示范城”的美名,无疑彰显着杭州是青年创业者的心仪之地。

但随着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原始创新能力匮乏的短板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杭州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探索以科学中心支撑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越来越明显

现在,全球科技创新趋势越来越明确显示:基础研究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点的突破到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基础研究的突破将带动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而只有颠覆性创新才能实现产业飞跃式发展,掀起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迭代浪潮。同时,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基础研究成果已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

当前,由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引发的科技创新不仅正颠覆现有产业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而且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前沿科学发现等领域仍处在跟跑阶段,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缺少“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国家战略必然向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倾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让科技自主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虽然杭州各项科技创新指标良好,但一批头部企业“缺芯少魂”的局面仍未扭转,科技硬实力亟待提升。

◆城市创新实力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正在加入“成为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竞争队列中(见图1)。据澎湃新闻报道,2020年底,陆续披露的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文件中,四川、湖北、江苏、陕西、山东等都提出将支持省会城市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如,成都科学城于2018 年参与争创,提出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双方将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依托西部科学城共同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20 年5 月,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支撑项目已在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承载区集中启动。

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提出,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脉冲强磁场、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功能。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建设,谋划建设作物表型组学、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磁阱型聚变中子源、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空天信息、脑科学、农业微生物、原子频标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关键指标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基础。

南京从2017 年开始谋划筹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20 年6 月举办的“2020 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开幕式上,中科院与江苏省签署协议,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推动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中科院南京分院将组织在宁中科院3 家天文领域研究机构联合南京大学等高校,推动国家重大空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建成“空间天文前沿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谋划建设“水土环境研究中心”,加快把南京麒麟科学城打造成综合性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成都科学城

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

在从国家到各省市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的当下,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提升杭州原始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自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必然要求

杭州拥有健全的产业配套体系、发达的投融资体系、完善的双创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正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大局中。

钱塘繁华,始于细微之处的起笔。城西科创大走廊、云栖小镇、之江实验室等一个个创新载体从无到有;万向、娃哈哈、吉利、传化等民营经济龙头不断变革创新、走智能化之路;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大华等头部企业抢占数字经济赛道;大量人才涌入,也为杭州数字经济的腾飞蓄力赋能。

图1 已获批和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

未来,一座城市的创新发展,将呈现出城市间“各扬所长、优势叠加”的特点。杭州必然要找准切入点、支撑点,以更强的硬实力参与其中。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杭州自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切入点、支撑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领军科技人才和团队,培育一批世界级研究机构和研究型大学,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辐射带动G60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将会成为杭州引领支撑长三角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引擎。

未来,杭州将向着新目标不断前进,奋勇争先!

猜你喜欢
科学城综合性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南沙未来15年最重要规划出炉!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神秘的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