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策略探微

2020-03-15 06:57宋尚琴
关键词:形声字读音生字

宋尚琴

摘要: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课文变长,生字变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完生字已经成为难题。可供参考的策略有:详略结合识字、猜读推测识字、依托情境识字、追蹤字源识字。

关键词:识字教学详略结合猜读推测创设情境追踪字源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对此,不少语文教师也摸索出了各种识字方法:拆分法,拆分生字偏旁部首,用熟字带认生字;联想法,根据字形展开联想记忆;组词法,将生字和某个熟悉的字联系起来,组词识记……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课文变长,生字变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完这些生字已经成为难题,更别提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培养素养。如何有效开展识字教学?本文分享几点具体策略。

一、详略结合识字

统编教材编排了不少长课文,其中又包含很多生字,如果仍然抱着“一个不能少”的心态教识字,必定会带来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的结果。习作教学倡导的详略结合,同样适用于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识字内容和学情,将生字分为“略识生字”和“详识生字”。一般而言,非常生僻或常见的字,可以归为“略识生字”;凸显教学重点、有生长能力的字,可以归为“详识生字”。对于“略识生字”,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其意思即可,不必深挖。对于“详识生字”,则要采用不同的识字策略,从字音、字义、字的拓展等层面展开较为深入的教学,让学生学一个字可以掌握一类字。

例如,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涉及“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等16个需要识写的生字。教学中,笔者将“迷”“藏”“食”“粮”等字设定为“略识生字”,通过出示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关联生字与图片,大概分析字形,了解字意。如,在学生观察“藏”字的生字图片时告诉他们:“捉迷藏需要藏起来,小虫子们捉迷藏时喜欢藏在草丛下,这下半部分就像它们躲的迷宫。”如此,学生很快认识了这个字。此外,“食”“粮”是常见的生字,且不影响学生阅读和理解,完全可以让他们认识且大概了解意思后“不求甚解”地随文读。但对于“蜻”“蜓”“蚂”“蚁”“蜘”“蛛”这类关乎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理解的虫字旁生字,就需要详细教学。对此,笔者分四步展开教学。第一步,出示课文,标红课文中含有虫字旁的“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名称,指名学生读。第二步,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动物的名称,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三步,出示虫字旁的图片,告诉学生古时候的虫字除了代表虫和蛇,还能代表其他很多动物,如老虎叫大虫,蛇叫长虫,带虫子旁的生字,左边的虫字就代表这个字的意思,包括昆虫和其他小动物,所以这篇课文叫《动物儿歌》。第四步,引导学生发现虫字旁生字的特点,为写字打基础。

通过四个步骤的引导,学生发现,虫字旁的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左右结构;虫字旁大多在字的左边,右边的部件代表读音。带着发现与理解再读生字,学生就读得准确多了,写起来正确率也高了很多。

二、猜读推测识字

猜读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种新的阅读策略。猜读,原指在读书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猜读有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读思结合中读出更多细节,读出更多内涵。将猜读引入识字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识字经验总结出一定的识字规律,猜读推测字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在猜读中提升识字能力。

(一)依据构字规律猜读

汉字中最便于使用猜读法的非形声字莫属。形声字占据汉字总量的80%以上,在教材生字中也占有重要位置。由此,教材识字部分的编排也有意识地将相同偏旁的字编在一起,集中呈现,便于学生由认个别几个字到认一类字。引导学生依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能够明显提升识字效率。

例如,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一课出现了“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金桂”等大量木字旁的形声字。教学中,有教师立足这类字的构字规律,展开五步教学。

第一步,出示课文中带有木字旁的树的名称,让学生发现相同之处。第二步,告诉学生这样的字都是形声字,一部分表示读音,一部分表示意思,让学生猜猜这些字哪个部分表示读音,哪个部分表示意思,并试着猜读一下字音。第三步,讲解木字旁表示的意思,辅之以图片,让学生知道这些字都代表树木;揭示表音的部分,讲解木字旁以外的部分表示生字的读音,有的相同有的相近,有的字古今读音有变化。第四步,出示木字旁的其他生字“棕”“梅”“梨”“樱”,让学生猜一猜读什么。第五步,出示课文生字中的其他形声字“装—壮”“化—花”,让学生猜读。

这五个步骤的教学,前三步从读树的名称,到观察和比较汉字,重在启发学生整体感知木字旁生字的构字规律,再到比对表音部分的读音,猜整个字的读音,学生充分感受到猜读的乐趣。他们能很快发现木字旁生字的特点,发现“梧”“桐”“枫”三个字右边部分的读音和整个生字的读音相同,“松”“柏”“桦”“桂”四个字右边的读音和整个生字的读音相近。认读“银杏”时,学生遇到了障碍,对此,教师鼓励他们课后继续研究。后两步,重在让学生尝试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读其他木字旁的字和本课中的其他形声字。这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刚学到的猜读方法,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

(二)借助插图猜读

插图是低年级教材的“标配”,往往能从某个角度再现故事情节、故事场景、人物行为、人物神态等。教师完全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引入插图,启发学生借助插图猜读识字。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中的“吓”字,教师让学生根据下页图1猜测兔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学生发现:小兔子听到“咕咚”声后,拔腿就跑。教师追问:“兔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再次观察插图,就知道是因为“咕咚”可怕极了,兔子受到了惊吓。

顺着这样的思路,教师又让学生根据图2猜测“拔腿就跑”的意思。看着跟在兔子身后奔跑的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等迈开腿跑得很快且面带紧张的样子,学生就猜出“拔腿就跑”是迈开腿跑得很快、很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图3,让学生先读读和这幅图有关的语句,然后描述一下野牛的动作。学生认为野牛伸开手臂拦住了大家。教师出示“拦”字,顺势引导:“从这个字就可以看出野牛拦大家的方法,你们发现了吗?”学生纷纷表示“拦”字中的提手旁就表示用手臂去拦。之后,教师出示警戒线、小河拦路、大坝拦水等图片,补充说明:除了手,还可以用别的东西拦。由此,学生就知道“拦”是“不让通过”的意思。

猜读识字,看起来不是那么严谨,实际上却是非常实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当然,猜读识字不是瞎猜,而是立足漢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借助插图搭建字形与字义之间的桥梁,有目的地猜,带着思维猜,最终达成高效识字。

三、依托情境识字

识字教学不能就识字教识字。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应助力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依托情境识字,将生字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等方式,让阅读思维和识字思维交织而行,相互辅助,相辅相成,是可取之策。

(一)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

“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识字,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响应,也是学生识字的得力抓手。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引导学生认识“孤单”时,教师出示气泡图里的文字“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指名学生读,并让他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哪里读出了孤单的意思。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学生很快就捕捉到了其中的三个“一”和三个“只有”。教师顺势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意识到:“只有”,就是没有更多;树,只有一棵;喜鹊,只有一只;孤,就是单独;单,也是指一个。教师追问:“如果你是那唯一的一棵树或是那唯一的一只喜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由此,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害怕”“单调”“无聊”等情感体验,更切身地理解“孤单”的意思。

(二)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图文结合识字,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助力学生提升识字能力和阅读思维发展的捷径,可以作为识字教学的常规策略。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中的“闷”字时,教师先出示“闷得很”,让学生读准这个词,然后出示下页图4以及生字“闷”,让学生看图猜测“闷”的意思。学生认为心被关在了门里面,这种感觉就是“闷得很”。立足学生认知,教师出示句子“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请学生思考句子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闷得很”的意思。借助其中的“透透气”,学生就联想到生活中憋在水里氧气不足时,会感觉到呼吸困难。由此,他们知道了“闷”就是透不过气来,呼吸困难时就可以说“闷得很”。

上述教学中,教师巧妙利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先进入“图境”,借图猜字意;然后进入“文境”,运用逆向思维再次理解“闷”,发现字形与字意的紧密联系,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具体的情境中,带着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图文结合识字学词,应自然而然地渗透日常教学,使得学生对生字的认知从表面走向深入,在记住字形的同时发展阅读思维能力,为中、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基础。

四、追踪字源识字

识字类课文内容虽然较之阅读类课文要短小很多,但只言片语间隐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一年级上册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字字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追本溯源、找到生字文化之根的识字习惯,于潜移默化中感知汉语文化,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有教师分五步引导学生追踪字源识字。

第一步,出示菜名,让学生准确响亮地报出菜名。第二步,出示范例“凉拌菠菜”,说明食材是菠菜,烹饪方法是凉拌,让学生用“△”标出食材,用“○”圈出烹饪方法,说说什么菜是怎么做的。第三步,阐明中国美食不仅食材丰富,烹饪方法也很多,让学生再读菜名,数一数共涉及多少种烹饪方法,从而集中认识“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让学生知道烹饪方法大多与火有关,顺势讲解与火有关的生字的特点。第四步,让学生选择一到两种食材,说说这些食材还可以怎样做,明确同样的食材可以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同样的烹饪方法也可以做不同的美食。第五步,播放相声贯口《报菜名》(节选),让学生感受中华美食文化和相声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述教学的五个步骤实则包含三个环节。第一步,“报菜名”,意在让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关于美食的生字,读出恰当的停顿。第二、第三步,“说美食”,意在让学生理解每一个菜名短语的结构(一部分介绍食材,另一部分表示烹饪方法),关注表示烹饪方法的生字的特点。第四、第五步,“忆美食”,意在让学生在识记了菜名和烹饪方法的词后,学习灵活运用,明确烹饪方法与食材名称之间的联系,在词语搭配练习的同时感受美食文化。

这种追踪“字源”识字的方式,寓教于乐,既打开了学生识字的眼界,又凸显了识字的育人功能。

以上识字策略都是在充分研究学生特点、教材特点、语文学科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探索。关于识字教学,还需要教师做更深入的思考,思考如何让识字教学全力配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时俱进;思考如何通过识字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文化、审美、思维等方面的素养,让教学更高效。

猜你喜欢
形声字读音生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形声字太调皮
字词篇
斯诗私塾
画说汉字——摆(bai)
绘画与分享
生字变身
我是小字典
我们的新发现
挑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