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
有人说过:“做两年班主任,你就能写一本书。”是啊,教育之路可不就是这样由一个个故事铺就的吗?没有积累的教育只是一遍又一遍简单的重复,非常可怕,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有成长。只有动笔记录下点点滴滴的感悟,它们才能够萌芽、茁壮成长为教育事业的参天大树。
我校是一所内地西藏校,学生从遥远的西藏来常州学习,三年的时间都远离父母和亲人,身为班主任,既要当好妈妈,也要当好老师。
2019年5月7号,我临时接手了八年级一个班,原班主任的离任让孩子们怅然若失,但是他们仍以非常友好的心态接纳了我这个新班主任。正值青春期却远离家乡和父母的孩子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宽容,即将跨入九年级,面临毕业压力的孩子更需要关心和疏导,新的师生关系更需要磨合。
作为临时接班的班主任,我对学生缺乏了解。师生感情需要慢慢积累。怎么办?就踏踏实实多看多想,慢慢摸索吧。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我相信,我能慢慢地去触动、去引领每一个人。
雍措是个文文静静、酷爱文艺的女生,学习上却总也提不起精神。由于9月份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雍措经常缺课去参加训练。这一天,她外出训练到13:00结束,洗完澡,差不多13:30应该能回班上课了。可是,数学老师一直等到14:30都没见到孩子的身影。我心里咯噔一下,决定去宿舍看看是什么情况,只见雍措正悠闲地待在宿舍里。我说:“雍措,今天训练辛苦了。现在是数学课,缺课了还会影响后面的学习,你赶紧去上课吧。”其实,我心里早就不高兴了:这孩子,怎么这样?换成别人,早已急急忙忙赶去上课了,她怎么一点也不着急?
这时,雍措慢悠悠地说道:“老师,我今天有点累。”
“我知道你很辛苦,但是,数学课缺课后面会很容易掉队,赶紧去吧。”雍措应声回了教室。但是到了晚上,数学老师帮她补课的时候,她只过来待了十几分钟就走了。
我逐渐感觉到了雍措消极的态度,要找机会改变她。要改变一个孩子,得先走进她的内心,没有情感打底的教育是很难产生效果的。又一次训练之后,雍措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膝盖疼得厉害,疼得我眼泪都快下来了。”
我關切地说:“那你还是停止训练吧,不要参加了。”
“老师,我还是继续参加吧,疼就少训练几次。如果我不参加,肯定会影响学校荣誉的。”听到孩子这样说,我心里一热。当天,我就在全班表扬了雍措。这一天傍晚,我把她留下来单独辅导语文,还特地向路过巡查的校长表扬了雍措的努力和坚持。在不断的表扬和认可中,我与雍措的距离在拉近。
要改变一个孩子,一定要充分了解她。
随后,我通过电话向她家人询问了情况,了解到雍措小学阶段学习很好、热爱运动、聪明好学、待人热情豪爽。通过一次次与其家人的交谈,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雍措,清楚了她身上问题的根源:雍措学习能力较强,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自控能力不强,在强手如云的班级环境里长期得不到认可、缺乏成就感而导致学习内驱力比较弱。作为班主任,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提高她的成就感,激发她的内驱力。
第一步搞好师生关系我完成得不错,孩子明显对我充满了好感。我决定再与她好好交谈,顺便明确提出对她的要求。开学前的一个晚上,我和雍措在校园里散步聊天。她把自己的想法、班里发生的事情一样样说给我听,说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我认真地听,也把我的日常生活感受讲给她听,进一步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谈话的最后,我诚恳地表达了对她学习上的要求和期望。
之后,我继续关注她并寻找机会激励她。9月份,她代表学校去郑州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了方便联系,我把手机发还给她。启程后的第一个小时,我就通过朋友圈发了她和同伴的照片,并用诚恳和富有激情的语言对他们表示了赞许。比赛的前一天,我更是发了长文表达了对他们的问候和赞许。我可以想象,她在朋友圈看到我的祝福和赞许之后一定深受鼓舞。
比赛结束后,雍措回到学校。作为班主任,我积极安排各科教师给她补课,并多次利用休息时间给她补语文。一段时问之后,我突然听到藏文老师说:“最近雍措好像变了个人,藏文学习特别积极。”数学老师说:“雍措最近特别爱学习,数学学习特别认真。”我心里暗喜:雍措,真的开始改变自己了!我在全班点名表扬了雍措,她开心地笑了,露出了她可爱的小虎牙。
我打电话给雍措妈妈:“雍措妈妈,孩子最近有很大转变,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人也开朗多了。如果她打电话回家,你一定要表扬她啊!”
电话的那一头传来雍措妈妈快乐的声音:“毛老师,雍措早就打电话告诉我了。她说,各科老师都在表扬她,她非常开心。还有,她告诉我,老师您还拥抱了她。”
啊,原来,孩子的心是这么敏感!我突然回忆起那是一个晚自习的课间,当看到可爱的雍措迎面走来,就与她来了个拥抱。这件事我并没有放在心上,雍措却无比珍惜这次和老师的拥抱,她敏感的心一定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我咧开嘴,给了自己一个微笑。
我会一直站在雍措的身后,激励她,督促她,带给她最美的初中阶段的记忆,引领她不断前行。发自内心的爱,不断地激励与督促,才会从根本上激发一个孩子成长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