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华平
走进新时代,应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如何开创“十四五”教育发展新篇章?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新变化?这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我认为:教育的变与不变,在于定力和张力。一方面要有定力,以不变应万变,坚守教育的本真不变;另一方面,要有张力,以变应变,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同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教育的视角去理解,教育需要充分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如何把握好这三种关系?我们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追寻,提炼了“自然,自主,自在”的“三自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顾明远先生的肯定和题词,也得到了成尚荣、杨九俊、叶水涛、徐明等多位专家的指导和丰富。因此,对于丹阳市实验学校来说,在“十四五”发展的进程中,秉持“三自教育”理念就是我们“不变”的定力,进一步演绎“三自教育”生动的转化实践就是我们不懈“求变”的张力。
一、秉持“自然”理念,追求“自然化”的教育
“自然”,出自《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自然”,是指万事万物都有其本源,万事万物也都有其规律。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东西就必须遵循规律。教育必须遵循两大规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行为,适应人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和不同的人的发展;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使教育符合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期盼,适应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施“自然化”的教育,就要倡导全人教育。首先,立足新时代要求,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时事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一代新人。其次,立足规范办学,促进教育普惠公平。自觉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齐开足各类各门课程,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求,克服片面追求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弘扬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再次,立足教育主阵地,推崇文化课堂建设。在课堂中呈现人性教育、生活教育、创新教育,把学生的理想、信念、毅力、兴趣、好奇心、想象力等丰满的人性揭示出来,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有机联结起来,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效激发出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
二、秉持“自主”理念,追求“自主化”的教育
所谓“自主”,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辩证的观点出发,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的变化发展过程中,人的自主性是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促进因素,在人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变化发展的促进因素。在这样的意义上说,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促进人的自主性的发展来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实施“自主化”的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识接受得好不好?能力培养得好不好?情感熏陶得好不好?“知情意行”融合得好不好?以此为价值取向,以“问题串导学、伙伴式助学、表现性展学”为教学范式,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情感参与度”为评价导向,以学科名教师工作室建设、集团大集体备课活动、“三好”(好课、好课例、好课型)典型内外推介为促进策略,深度推进“三自课堂”建设,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2.在活动课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培养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样标准;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求同步提高;造就每一位学生,不求同一规格”的发展原则,分层分类,系统构建,形成生活类、体艺类、科学类、综合实践类活动课程全面覆盖,为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合适的选择。让学生根据白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白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课程中的自主管理作用。通过班级层面、年级层面、校级层面的评比、展示、宣传等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3.在学校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广泛开辟少年团校、青少年之家、自在心空广播站、自在文学社等团队阵地,大力发展少先队志愿者示范岗、学生团员志愿者示范岗、校报《晨曦》小记者团和学生校长助理团等学生自治性组织,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让学生从管理者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增强他们的思维敏锐性和主人翁责任感。
三、秉持“自在”理念,追求“自在化”的教育
所谓“自在”,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水域广阔、没有污染的自然生态中,鱼儿才可以自由欢跃;在天空高远、风和日丽的自然生态中,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自由欢跃、自由飛翔表现的是生命的快乐,体验的是生命的自在,享受的是生命的幸福。教育不仅要促进入的健康成长,而且要使人获得快乐幸福,健康成长和快乐幸福是互为促进的。实施“自在化”的教育就要突出三个营造:
1.营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
顺应新时代主流文化,构建核心价值观文化系列;突出学校主流文化,构建“三自教育”文化系列;传承优秀传统主流文化,丰富和发展“诗词教育”“班花名人”“本土教育家”文化系列。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让学校每一道墙壁、每一条长廊、每一块黑板、每一处花坛都散发文化气息;要注重学生自我创作和自我教育元素的融入,要注重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意义的延伸,让学生的德性素养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得到熏陶。
2.营造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以本土教育家戴伯韬教育思想为引领,持续实施师德建设“立德工程”,大力开展“做教书育人模范”“做‘四有好教师”“做人民满意教师”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做自觉掌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自然教育人,做具有强烈主体责任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的自主教育人,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专业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自在教育人,让教师从尽责善待学生不断走向尽心善待学生,从尽心善待学生不断走向尽情善待学生,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教育生态,增强学校教育的正向溢出效应。
3.营造和谐的家校共育环境。
渗透“自然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自然成长因素;渗透“自主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着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习惯、行为自觉习惯、学习自主习惯等自我发展要素;渗透“自在教育”理念,引导家长积极营造尊重、和睦、理解、宽容、进取的家庭生态环境。通过家长学校的积极引导、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发挥、家校共建平台的创设、亲子活动的开展、家长微信群和学校微信平台互动等多种渠道,构建家校合育的联动机制,凝聚育人共识,增强育人合力,优化育人环境。
从本质上讲,“三自教育”是集科学教育、人本教育、生态教育为一体的教育观。在“三自教育”的视野中,人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根本,所以我们推崇“自然,自主,自在”的教育理念。从“三自教育”理念走向“三自教育”实践,再走向“三自教育”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通过“三自教育”理念引领,形成更自觉的教育意识;通过“三自教育”实践探索,开拓更优化的教育路径;通过“三自教育”情怀激扬,创造更显著的教育成效。这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美好前景的追求和期待。
(作者为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