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炜 陈 晨 唐腾凤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
廖 炜 陈 晨 唐腾凤
[厦门大学信息学院]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价值引领不强、内容缺乏深度、平台管理不规范、条件保障不足、队伍能力不强等问题。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要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作用、丰富网络文化内容供给、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搭建网络文化平台、强化条件保障、提升工作队伍能力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高校;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新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文化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作用,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高校的工作模式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对于提升高校育人工作成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得社会由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拓展,同时也丰富了社会交流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模式,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育人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物理空间和固定的工作方式。互联网将高校育人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增加了以网络文化为重要载体的育人方式,改变了高校育人的传统模式。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2]。以年龄结构划分, 20-29岁的网民数量最多,占比24.6%;以职业结构划分,学生数量最多,占比26.0%.可见,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力军。以95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其成长过程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程高度重合,相互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有所变化,呈现出主体意识增强和价值观多元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熟悉网络技术,适应网络生活,其生活观念、学习方式日趋网络化。因此,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网络入手,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高校要认清互联网带来的利弊,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倡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增强在互联网上的引导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网络文化育人实效,将网络文化作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对大是大非的辨别能力有限。互联网上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极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甚至危害大学生的成长。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几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制定了不少措施,投入了相当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加强了对网络文化的重视,涌现了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但就总体而言,优质作品仍然偏少,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作品就更少。大部分作品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吸引力,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不够突出。高校尚未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文化发展的导向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逐步发展,功能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高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但是这些网络平台还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缺乏统筹规划,整合力度不够,管理方式不规范,平台联动不足,甚至存在“一个部门一个平台”、“信息不互联不互通”的情况,无法形成育人合力,使得网络育人的传播力、影响力大打折扣。
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离不开办公场地、活动经费、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但部分高校在网络文化育人领域的投入有限,无法充分保障工作的开展。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队伍。部分高校在网络文化育人队伍的建设上存在短板:一是在学校层面,很少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统筹协调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在学院层面,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兼任。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够,精力投入不足,网络安全意识不强,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不足,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和专业的舆情工作队伍:一是网络舆情监管不够到位,没有建立高效快速的舆情反馈响应机制,往往错失舆情应对的最佳时机;二是网络舆情研判不够准确,没有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无法及时地控制舆情发展;三是网络舆情队伍不够专业,业务培训较少,业务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反应不及时、应对不专业的情况,造成工作被动。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要从价值引领、内容建设、舆论引导、平台搭建、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做好网络文化育人工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想和信息出现在网络上,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冲击。只有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体系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健康成长成才。[4]党的十九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凝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将其与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是要善于通过网站、动画、视频等网络手段和“网言网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学生发展各方面。二是要善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自我建设、自我使用、自我教育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内容创作和活动组织并重,丰富网络文化供给,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一是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创作“正能量充沛、内涵深刻”的网络文化精品内容。挖掘网络文化优质素材,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结合党建、校史校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形式新颖、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创新网络文化作品形式,利用短视频、微电影、动漫、H5、小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内容,提升网络文化内容的吸引力。二是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网络文化品牌活动。高校网络文化需要树立品牌意识,以优质的品牌形象来吸引学生,凝聚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5]要从青年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校园新闻、学习生活等角度出发,结合新生开学、老生毕业、重大节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以“常态化教育为重点,专题化教育为亮点”的网络文化活动。积极组织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系列品牌活动,提升网络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网络文化育人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6]在网络文化建设中,高校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主流话语主动权,培育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学生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一是要运用网络手段建立高效的网络舆论监管系统,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论热点,及时应对网络舆论事件。二是要组织政治觉悟高、网络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专业教师、党政干部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上主动发声,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掌握网络话语权。三是要加强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强化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依法上网,依法用网;强化学生网络道德观念,倡导网络文明行为,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争做好网民;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安全上网,规范用网。
网络文化平台是网络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要重视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打造品质高、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立体化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占领网络育人阵地。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和系统谋划能力,协调全校资源做好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不同平台的优势,形成网络文化平台育人合力。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平台,搭建覆盖学校、学院、系、班级的多级网络平台,实现对学生教育、服务的全覆盖。三是建立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完善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内容和功能建设。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一块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阵地。[7]在内容上,立足价值引领,注重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内容引导学生;在功能上,立足学生需求,融入成绩查询、电费缴纳、图书借阅等功能,以功能服务学生。
高校要将网络文化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系统谋划、统一部署中,为网络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经费支持和政策激励。一是要建立健全的网络文化工作规章制度、工作办法和实施方案,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方法、保障措施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二是要建立系统的网络文化工作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分工安排,做到统一调度、有效管理、科学发展。三是划拨专项经费,采购配置必需的网络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四是要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发挥师生主体作用,引导师生参与网络文化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制订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办法,将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范围、作为职务职称评审条件和评奖评优依据;设立专项经费和荣誉称号,支持和奖励网络文化工作团队与个人作品;优化团队管理,将网络文化工作学生团队纳入学生组织管理体系,给予评奖加分待遇。
网络文化育人队伍是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要注重提升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的能力,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网络文化工作人员。一是要打造立体化的网络工作队伍。建立由学术大家、优秀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组成的网络工作队伍,明确分工,做好分类指导。二是要开展全方面的业务能力培训。定期开展政治理论、网络技术、网络传播、网络舆情、网络安全等专题学习培训,注重网络文化工作规律总结,将学习提升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提高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三是要完善常态化的监督考核机制。成立监督考核小组,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将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考核体系,做到定目标、定时限、定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落实,推动工作向前向上发展。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高校要认真研究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规律特点,全面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作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中国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0-03-14].http://www.china.com.cn/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816.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9-08-30)[2020-03-14].http://www.cac. 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3]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0-03-14].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7/c_1120538762.htm
[4]杨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87-88.
[5]熊富强,徐刚,朱娅.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3):77-79.
[6]人民网.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04-26)[2020-03-14].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
[7]宋明江,杨正强,胡守敏.基于新媒体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6(08):213-216.
1.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研究课题“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管理建设研究”
2.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AS151581)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