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春
人文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张小春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公寓服务中心]
人文教育在高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当前功利主义盛行、信仰危机、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缺乏等现实处境,文章分析了人文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将人文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路径与方法。
新时代;人文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完善人才教育和培养机制、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注重人文教育,注入人文情怀,是一个新的尝试。
基于对高校考核机制以及社会需求等现实问题的考量,高校课程普遍重视专业而忽视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轻之又轻。学生重视必修课及考试科目,只关心成绩和分数,而没有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目的性、功利性却愈发明确;而人文素养的缺位导致学生视野狭隘、格局不够,步入社会之后更容易遇到挫折,以至于用人单位对诸多应届毕业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等基本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在与学生谈心谈话中发现,他们的人生追求已不再是单纯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已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
从整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面貌。但在道德素养、人格健全程度和社会责任担当上也面临考验。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多元思想文化的背景下,加上他们自身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定型,他们对人生价值观念的选择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如学生都很清楚要“诚信考试”,但为了得到所谓的“好成绩”,为了评优评奖,依然有不少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去作弊。甚至还有学生为了拿到国家助学金伪造贫困生证明。除了诚信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对网络媒介的认识问题层出不穷,甚为严重的是还有大学生成为境外间谍为“客户”搜集情报,家国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足。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日益扩大,招生人数不断上升,这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很难与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动态。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采取千篇一律的公共课考察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思想情感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日常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事务性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精力就得不到充分的配置,缺少学习与培训,导致工作生硬,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人文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而高校教育在一个国家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发展人文教育,让人文教育走进高校思政教育中刻不容缓,既要解决培养“才”的问题,又要解决培养“人”的问题。
人文教育从更深更广的层面体现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普及化、大众化而人文素养提升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改进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是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要求。
高等教育是一个更高水准、更高层次的教育。知识学习的专业性、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在这一阶段相当重要。因此,利用人文教育进行自我培养、自我提升,加强自身人文修养,既做“才子”,又能做“全才”,减少“唯功利主义”毒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育的成功不仅是知识的成功,更是“人”的成功。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专业过硬的“好头脑”,也需要拥有崇高境界的“好人格”。 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融入人文教育,从而达到陶冶人文涵养、塑造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高校的教育中需要付诸于更多的努力,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任何的文化氛围都需要主心骨,人文教育不可能是一句假大空的口号,它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有切实的方法和策略,有前瞻的视角和站位,将人文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要有现实可行的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1]人文教育的融入,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标杆,带给学生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高校人文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综合体现和精神象征,能起到寓教于景、润物无声的作用。人文教育要发挥其作用,必须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物质文化资源。着力建设好文化馆、校史馆、图书馆等基础设施,这些是高校人文精神的根本建筑,是高校文化的物质保障。其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看不见的精神气质,熔铸在校训、校史和校友等因素之中,校园文化应该继承本校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应该导通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地域文化的关系。如可以有效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文化资源,把这些带有鲜明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中,以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通过人文教育以人文情怀作为文化传承的价值目标。再者,注重人文教育宣传环境的营造。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内部的媒体都十分完善和发达,人文情怀的教育应该利用好宣传阵地。如搭建人文教育宣传栏目、开发人文教育的网络产品等,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发挥人文宣传的教育功能。
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块完璧无瑕的珍宝,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鉴别传统文化,要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这座宝藏。首先,要深入挖掘其内涵,研究其时代价值,决定是否可以为我所用,为时代所用。走红的央视诗词大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深层原因,是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下信息时代人们普遍疏于读书求知的社会背景下弥补了这一思想空白,进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人文情怀的时代需求才逐步明晰。其次,要从中吸取营养,深入审阅和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合理价值和现实意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文化中去,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实现人文情怀在高校教育的深化,不仅要靠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团队的努力,还需要依靠学生自我的力量去自觉主动地培养。首先,要创建一支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团队,在切实保证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提升人文教育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其次,要引导学生以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的形式自主开展多种多样的人文活动,以此启发学生自身对人文素养的培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人文教育的辅助。在教学方法上,专家学者与思政教师要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反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所使用教材的时代性;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参与人文实践或者自主完成人文课题,打破僵化的应试考核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真正意义。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2).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探索研究(18C0025)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