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燕君,袁 芳
(赣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对社会各大领域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教育信息技术,大数据下数字技术的更新为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空间,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互联网+”模式构建,校际间有了新的音乐资源配置,如开设精品课、微课、慕课等教学平台,加强了音乐教育资源的流动性。与此同时,2012年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点重要工作的通知》等若干文件。文件的出台对各类教育资源开发、建设、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地推动了各项教育信息的发展。为促进教育发展,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已成为教育领域内不同级别的学校组织的合作实践的典型模式,[1]如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就开创了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先例。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及教育研究方面一直都与中小学校有着密切合作。当前,在大数据背景下,两者校际合作方式不仅仅单纯停留于解决教育实践这一层面,更多的是通过各类平台搭建,探索音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方式。在信息互通互联过程中进一步互助交流,共同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置身于这样一种大环境,厘清大数据下音乐教育资源特点,探讨高校与中小学资源互通共享新途径,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校际合作是既一种新的机遇,更是一种新的挑战。
教育资源按其办学层次区分,可分为基础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工作母机,占有着众多高等教育资源,而地方中小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工作单位,拥有丰富的基础教育资源。借鉴广义教育资源的分类方式,音乐教育资源具体可划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音乐教师、音乐技术人员、音乐研究人员等)、物质资源(演出实验剧场、乐器教具、音乐专业设备、音乐音乐课程)、信息资源(音乐书刊、谱例、音像资料、音乐数据库、音乐软件等);无形资源包括音乐教育思想、音乐办学理念、音乐教学特色、音乐教学模式等经验型智慧资源。大数据时代,信息已成为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2]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资源形态,使得音乐教育资源以多维形态生长,突破了传统意义类型的资源需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和智能设备日益增多,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将教育融入互联网中,形成“互联网 + 教育”模式,这是大数据时代教育发展的典型表现。根据我国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对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已经逐步发展为一种开放、合作、互利互惠模式。利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推广,音乐教育资源必然呈现出涉及范围广、获取信息及时、资源共享便利等特点,实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音乐教育资源信息数字化。 以往音乐教育资源内容以音响、图片、影像光碟为主,大数据下基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各类音乐教育资源将实现数字化。海量的教育信息可以通过数字处理得以储存与使用,并针对不同种类建立相关资源数据库,例如音乐基础教育资源库、高校音乐教学资源库、教学精品课程资源库等。借助数字化管理,将优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资源共享系统,为校际间互联互通和资源整合共享提供可能。教师借助数字资源平台,可以随意下载音乐教育论文、音乐课件、音乐教案、曲谱软件等各类音乐教学资源,进而满足学生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表演、音乐编创等需求。
其二,音乐教育资源构建平台化。 大数据环境下,能够让音乐教育资源在同一时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音乐教育资源平台化。互联网推动各类音乐教育服务平台、音乐教学管理平台、音乐资源应用平台的生成和搭建,给予音乐教育资源更广阔的共享空间。如已建立的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小学音乐教育网、中音在线、乐师乐园等各类平台,这些平台提供了专有课件、图片课件、音频文件和PDF格式的音乐课件等各种资源,方便师生在线欣赏或下载使用。
其三,音乐教育资源管理智慧化。 随着音乐教育资源内容丰富、资源种类繁多,大数据下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智慧化特点。智慧化是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从而能动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果说在完善、构建、储备教育资源过程中,数字化让资源更快捷便利,那智慧化管理就让资源利用、共享更为智能和人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平台,从相关的数据库当中获取个性化的音乐学习等教育信息资源。
大数据下,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音乐教育资源的构建、储备、使用与管理方式,也重构了资源与资源的关系、资源与人的关系。人人都有可能提供资源信息丰富资源库,人人也都可以借助各类平台获得优质、准确、科学、个性化的音乐教育资源,这就极大便利了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共享内容丰富、共享方式多样、共享途径便捷,让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音乐教育资源互联共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辅助工具,有助于进一步打破高校与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资源共享在时空、场域、级层等方面的约束。
为切实加强人才培养,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办学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虽层级不同,但有着相同的教育担当和使命。在原有的合作中,双方会结合各自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以及教学需求进行教育资源的交互利用,比如高校浓郁的学术氛围、专业教师开阔的学术视野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及时提高业务专业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地方中小学为高校提供音乐教学见习、音乐教学实习基地;配合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教学实验班级;及时反馈基础教育一线教学中所发生的状况和现象等信息,为高校教学科研的进行提供鲜活的实例。传统的资源合作大部分是以“校对校”“公对公”的方式进行单位合作,交流模式相对固定、信息零散、开放程度受限等因素影响了共享资源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尤其是对于个体教师而言,在缺乏便捷渠道获得有效的资源指导和帮助时,将会面临更多的教学困境。当然,面对资源获取不便的状况,部分教师甚至为此也会放弃原有的教学努力和愿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改变了双方资源共享方式,校际合作已经不仅仅单纯停留于解决教育实践这一层面,更多的是通过各类平台搭建,在信息互通互联过程中进一步互助交流。然而,面对蜂拥而至的信息资源,如何充分选择、判断、有效应用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校际合作,进而共同推动音乐教育持续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
首先,网络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对于高校与中小学而言,其网络共享意识主要表现为缺少合作型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和缺乏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当前,顺应信息发展,借助大数据各大高校和中小学都基本建有属于自己较为完备的校园网络平台。但由于欠缺信息共享和协作考虑,两者共同合作共建共享的平台少之又少,所以在网络资源利用上基本保持各自为阵的局面。例如某些高校校园网络平台会发布本校音乐教育教学信息,包括参加音乐教育会议、举办音乐会活动、开展教学研讨等,却很少有关与中小学之间的信息。而某些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研讨的范围局限在本校教研组,忽视了高校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指导性的作用。此外,作为个体,也有部分音乐教师由于自身信息技术弱,缺乏一定的资源获取能力,当面对不断更迭的网络资源时不够敏感,自然资源共享意识较为淡薄。诸如此类,都将成为阻碍校际音乐教育资源共享的一大瓶颈。
其次,校际间共享平台建设缺乏系统性及有效性。 网络中虽然建立了各种音乐教学平台,但高校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共享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平台建设。各学校网站以自我宣传为主,忽略了校际资源共享平台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双方很难形成合作关系,无法真正实现校际间资源的互通共享。另外,不少平台对所提供的音乐教学信息缺乏规范管理,充斥各类劣质资源,鱼龙混杂容易混淆受众的视听。比如音乐课件制作混乱,教案或谱例存在错误等现象影响了音乐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性。
再次,共享过程的局限性。 音乐学科实践性特点决定其教学不仅是单一个体的艺术,更是集体合作的艺术,比如合唱、合奏等音乐形式仍然需要通过集体参与共同完成。因此,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音乐教学资源,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共享时,其过程及效果还是会受到限制的。例如开放的在线音乐课程,虽然能让更多的师生共享课堂教学,但这种远程的“人对机”教学往往容易影响师生间的互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及音乐在线课程教学评价的不客观性都说明,音乐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一台电脑就能完成,部分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通过“面对面”的现场方式完成。那么,大数据背景下,音乐教育资源共享过程要如何兼顾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反过来这对于信息技术也是一个巨大考验。
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虽然双方存在音乐教学对象、内容、方式等差异,但从人才培养等目标需求来看,两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音乐教育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资源内容丰富、信息获取便捷等为学习者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各类音乐教育资源的机会。置身于大数据时代,音乐教育领域已经无法避免数字技术对其传统资源构建、开发、利用的影响,这是一种机制同时也是一种动力。
面对信息瞬息交替更迭,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格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整合、联通各类资源,使之开放呈现?甄选什么样的资源纳入共享范畴,促进双方协同发展?如何探索音乐教育资源互助新方式,共同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发展?这需要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双方树立资源共享理念,明确共享目的,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实现资源的重组共建。
合作双方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统合机制,搭建能让彼此以优补劣、优优结合的共享平台,确保音乐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其一,创建共享资源网络平台。例如根据双方合作需求,共建音乐教育网站,在网络平台中设置教研活动、专家指导、课题合作、教师培训、精品课程等系列模块,将各类音乐教育资源进行统合;为形成人才培养的对接,可以遴选部分优质课,在网络平台开辟“数字化音乐课堂”专栏,利用AI(人工智能)新技术,双方提供在线课堂,及时呈现线上真实教学,以供观摩学习。对于没有形成合作对接的学校,双方可以在各自的校园网站上开辟音乐教育专栏,进行资源的互通和开放,及时公布音乐教学、音乐会、学术交流、课堂开放日、教学研讨等,实现平台信息对接,方便师生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查阅、检索。其二,优化音乐教学专业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将专业资源信息进行筛选、归类、组合、重建,提高专业资源品质。如为提高教学专业性,建立专门的基础乐理课件资源平台,内容包含对音乐课本中所出现过涉及到的音乐知识进行图文讲解,对相关学术名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中外音乐课件可以提供民乐演奏形式、中国曲艺、中国戏曲、西方音乐、名曲介绍、音乐家介绍等中外音乐知识。各类专栏的搭建需要实现数字化音乐资源的重组与转换,解决教育资源共享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如可以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学图库,提供乐器图库、常用作品图谱、音乐素材图库等,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调用。其三,规范管理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对于部分资源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要对广泛的音乐教育资源进行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数字化音乐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海量数据进行提纯,聚焦数据价值。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双方师生在资源应用过程中的需求,适时调整资源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配套设置智慧管理平台,组建一个专业、科学、权威的音乐教学资源评估团队,利用专业软件等技术手段定期进行审核评价,及时删除过时的、失效的教学资料,保证音乐教学资源平台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在音乐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还应多途径推进双方交流合作,探索有效模式共同发展音乐教育事业。
首先,可以借助专业协会机构或教研机构搭建各类音乐教育交流会议。例如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音乐教育大会”、由中央音乐学院等多家音乐协会机构主办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等会议。这类会议活动有助于打破教育层级和壁垒,为我国音乐教育界广大教师和学者搭建起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的桥梁,同时为大、中、小、幼、社区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和展示平台。[3]为推进双方对话,主办方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嘉宾进行相关主题报告,积极开展教学工作坊、论文宣读、中小学优秀课例展示、论文海报展、圆桌会议等活动,让教育者得以资源互助最大化。此外,结合区域音乐教育相关问题,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论坛和研讨。例如由华南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台南大学等共同发起的“两岸四地学校音乐教育论坛”,曾于2017年举办了第六届会议,其会议主题就是“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共赢”。这种专题类会议可以促进双方围绕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互通模式、高校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合作交流、校际音乐教育资源共建等系列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当然,除了举办综合类大型音乐教育会议之外,也可以采用规模相对较小、组织形式灵活的专题讨论。合作双方就当前音乐教育共性问题,聚焦具体某一教学困境,进行“精、准、细”的教学探讨,共同解决难题,推进地方性音乐教育发展。信息技术下,为了资源共享最大化,借助网络在线直播等手段,可以将会议活动内容,转化为线上音乐教育资源供未能参会人员进行跨时空观摩学习。如江西省“赣教云+教学通2.0”网络教研活动的举办,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或网络会议研讨的方式,为高校和中小学提供更直观的信息获取渠道,促成高校音乐教育理论资源和中小学一线教学案例资源的互换,实现线上线下音乐教育资源的共通共享。
其次,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研机构牵头作用,打造音乐教育资源联通共享平台。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5号文件,旨在推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综合改革。文件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08-18[5号].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基于这一发展需求,教育单位或部门可以通过项目立项,委托建设等方式,组建“高校-中小学”教育联盟,将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融入双方合作教学中。例如鼓励高校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互换”“双向互聘”,或者实行“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师范生;高校开辟“名师讲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实践”等课程,聘请一线优秀音乐教师走进大学课堂;拟订项目合作方式,在中小学建立音乐教学实践研究基地,让高校教师带领实习生指导中小学合唱团、管乐队、舞蹈队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推进优质音乐教学资源共享和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同时也能提高音乐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师范院校转型发展和区域基础音乐教育升级提质,实现联盟单位的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
此外,各类平台的搭建还需要兼顾资源应用的实际有效性。在利用资源共享推动音乐教学实践深化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共享背后的思考:共享便捷的同时如何避免资源依赖?信息丰富获取的同时如何优化资源质量?面对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迅猛发展,如何将资源有效运用于课堂实践,进而兼顾音乐课程特殊性,遵循音乐教学规律……大数据下,音乐教育资源共享方式推动着音乐课堂教学与实践的发展,更要正确面对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资源带来的便利。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资源共享的作用,协调技术与资源、人与技术的关系,才不会在教学实践中迷失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高师院校与中小学进行校际共享音乐教育资源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合作类型,也是未来音乐教育发展新形势。置身于大数据时代,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和获取资源,无论是对高校还是中小学来说,都有利于促进音乐教育与教学的深化改革。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类信息,需要搭建系列平台,充分发挥资源数字化、平台化、智慧化特点,进而完善网络技术在音乐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合作双方需要有更长远的目光,明确音乐教育资源共享目的,强化共享理念,及时调整共享策略,促进校际各类音乐信息平台的共建互助,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协同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