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
摘 要:求助者耿某是一名大一新生,一个多月前由于在班委选举中没有被选为正班长和竞聘社团失败,以及看到同学们多才多艺的表现,从而出现心情不好、自卑、学习兴趣降低、睡眠不好等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负性情绪、躯体化症状及社会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取得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大学新生;适应;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耿某,女,19岁,汉族,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二、主诉
来访者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喜欢写作,发表过多篇作品。
开学时,辅导员任命其和一位男生分别做女生和男生临时负责人,后来班委投票选举中,她没有选上正班长,辅导员让她做副班长,她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不被大家认可。参加记者部的竞选,在最后一轮也被刷下来了,之后得知记者部的部长和其他人认为她比较自负。
自述入校时的确比较自负,但是后来有些矛盾,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点自卑。
现在不喜欢学校了,但还在坚持上课,晚上睡觉偶尔会失眠,有时想干脆回去复读算了,心里很烦,不知道该怎么做。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身高约165cm,体态微胖,着装整齐,皮肤白净,思路清晰,自知力完整,有迫切的求治愿望。
独生女,足月顺产,生长发育较好,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很好。家庭条件良好,父母对其较宽容,管教少,性格外向,敏感,追求个性,朋友不是很多,做事追求完美。
四、心理测验的结果
1.SCL-90:总分为168分,人际关系2.6分,抑郁2.5分,焦虑2.1分。
2.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1)生理原因:女,19岁。
(2)社会原因:
①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未被选上正班长,竞聘记者部失败。
②朋友不多,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③父母对其采取宽容型教养,缺少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导。
(3)心理原因:
①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没有选上正班长就认为是同学不认可、不喜欢自己。
②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不知道如何与学长沟通和交往。
③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
④性格外向,敏感,不稳定。
五、评估与诊断
综合临床资料,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1.近期目标
消除求助者的情绪及躯体症状;改变其错误认知;使其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评价;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2.长远目标
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根据耿某的症状及具体情况,考虑使用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
八、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 心理帮助阶段。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2.具体每个阶段的咨询过程
第一个阶段(第1次咨询)
(1) 目的:
①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
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③明确主要问题。
(2)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3) 过程:
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②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其宣泄情绪。
③收集临床资料, 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④完成SCL- 90自测;
⑤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 并做出初步分析;
⑥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⑦布置家庭作业, 主要内容为了解班级其他同学对她担任班级临时负责人工作的看法。
第二个阶段(第2次至第4次咨询)
(1) 目的:
①进一步加深咨询关系;
②识别负性自动想法;
③检验错误观念;
④找出核心错误观念;
⑤学会正确评价。
(2) 方法:会谈法、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3) 过程:
①反馈家庭作业:通过了解班级其他同学对她担任班级临时负责人工作的看法,发现大家并非对她的工作不认可、不喜欢她;
②简单介绍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原理;
③帮助耿某识别“同学不认可我”等负性自动思维;
④通过角色演示,使求助者体验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帮助其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
⑤利用语义分析技术纠正求助者的核心错误观念;
⑥对求助者的行为进行矫正,并强化其积极行为。
第3次咨询的主要内容是帮助耿某认清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检验其表层错误观念,如对在与学长交往中不适应行为解释为“人与人应该平等”、 “我沒必要讨好别人”等观念,技术上采用咨询师和求助者角色互换演示某种情景,来帮求助者进行体验,并提供一些交往技巧来让她学习。
第三个阶段(第5次咨询)
(1) 目的:
①巩固合理观念;
②增强自信心;
③强化积极行为,巩固咨询效果。
(2) 方法:会谈法、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心理测验法。
(3) 过程:
①反馈家庭作业;
②回顾过去的负性自动想法,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合理思维;
③进行心理测验,并客观评估症状改善情况;
④布置认知复习。
九、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心情比以前好多了,学习起来也有劲了,改变我的交往方式后发现学长和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也很友好,恢复了往日的自信,睡眠也挺好。
2.他人评估
与其辅导员进行了沟通,反映求助者在与人沟通方面好像更有方法了,工作比以前积极主动,笑容也多了。
3.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发现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的各种情绪和躯体症状基本消失,不合理观念有了改变,学习兴趣提高了,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更加自信了。三个月后电话随访,称咨询效果继续保持,班里同学都比较认可和喜欢她,与学长相处融洽,自我评价明显提高。
4.心理测量评估
咨询结束前,再次对求助者进行了SCL-90测评,与第一次测量结果比较,结果趋于正常。具体为总分137分,人际关系1.6分,抑郁1.5分,焦虑1.2分。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