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推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积极反思大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冲击,有效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特长,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的目标和模式,成为高职院校较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进展顺畅,成果丰硕,这条“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1]已愈发将中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2]高职院校作为最直接、最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后备军,在为“一带一路”输送所需人才链条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坚持和加强从国家战略视角改进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治强、业务精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增强国家和地区交流与对话。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现状
第一,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参与性不足。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内,多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且部分教师理论素养尚待加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现代科技因素的照本宣科式讲解,并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更无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思想问题。
第二,课堂内容枯燥,学生获得感不强。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先导,将理论内化为影响学生知、情、意、行的实践行动,进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三观”。但相对而言,理论课教材较为枯燥,内容亲和力不强,与当前青年学生思想需求不十分不匹配,因而会出现思政教学说服力不够、感染力不强等突出问题。此外,缺乏对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只追求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无法满足“主义”给学生带来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第三,课程设置边缘化,学生重视度不够。作为基础课程的核心部分,思政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崇高理想和信念的主渠道,近年来,国家对高等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教学科研投入力度都在持续增加。但人们依然普遍认为与专业课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务虚”、实用性不足,缺乏对院校综合实力提升的贡献性。因而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课程设置上,理论课都明显处于边缘化的弱势地位。这种情形下,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实效性不强等状况时有发生。
二、“一带一路”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模式改革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培养大批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具有长远發展目光,具有适应全球化竞争能力,具有良好国际化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这种视域下,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信息甄别能力、较强的问题处理与创新能力。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保证教学内容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教学素材。依托互联网的多元化平台,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引入慕课、微课、微电影、弹幕等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推动思政教学朝向跨国际、跨文化、跨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交流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可实际操作性。此外,有学者提出在国家层面,完全可以依托现有技术和平台,搭建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甚至可以跨国建设思政课教学资源库,这种国际间教学资源有效融合所形成的合力是难以预估的。
第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大国文化自信。其自身就蕴含和凝结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传递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开展思政教育,就应该积极整合多元文化,切实突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位置,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的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又能在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坚守主流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第三,予“思政”于专业课,实现思政教育全方位推进。伴随思政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但其主要承担者通常为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渠道主要表现为思政课设置和相关思政讲座,由此导致专业课和思政课相分离,乃至严重脱节。“专业教师寓德于教,把传授知识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有利于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必将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主渠道的有效补充。”[3]因此,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辅相成的有全方位学模式,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四,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隐性育人机制。呈爆炸式出现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迫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课堂上,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传统教学“先教后学”到新型教学“先学后教”的彻底翻转,一改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受动地位的僵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间的实时交流与互动;课堂外,有意识利用网络平台、人文景观、建筑设计、口号标语等多种手段的有效结合,恰到好处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实现隐性育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五路”并举,开拓“一带一路”新前景——解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二[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5/24/c_1121025988.htm.2017-05-24.
[2]董颖.论如何有效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德育研究,2015(7):175-176.
作者简介:刘伟(1983-),男,蒙古,辽宁喀左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毕业,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