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智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据调查,在我国高等院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内,双语类课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鉴于此,在审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搭建审计专业课程的师资体系与价值体系,还要凭借动态教学评估体制和机制的优化,规范教师课堂语言,不断提升审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水平。比如,把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到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适时引进案例分析模式,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外语讲授案例,要求学生用外语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潮的推进,任何国家与地区的审计理论和实务人员均应主动适应国际审计理论、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切换语言的形式,针对不同语言环境和工作场景进行积极反应[1]47-49。
1.在新媒体和即时通信工具等多种新生事物的共同作用下,与审计专业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有关知识和信息。这样,传统的审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就无法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而一旦缺乏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审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和审计人才的培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审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必要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审计准则,以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依托进行变革与改进,而加强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借此,让审计专业学生更加熟悉审计国际化语言,更加了解国际审计规则,还能提升其审计业务实践能力与英语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2.近年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审计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也要据此做出积极反应。可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不论是审计专业教材建设或是审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没有在整体上和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保持一致。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我国很多高校的双语教师缺位,导致审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基于这样的事实,高校有必要创新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借助动态评估、规范课堂语言等多种有效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审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与审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对于上述问题,已有的事实说明了进行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比如,在2018年10月底,被誉为“审计领域奥林匹克”的世界审计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召开有一个深刻的背景:从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近期美国政府关门引发的债务违约担忧,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问题、风险和困难正变得愈发复杂和“跨界”——跨越了国界,涉及不同层级政府,以及政府与非政府部门。这是一个各国很难独善其身,需要共同抵御风险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要进一步推动世界审计组织,当好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建言者,对全球重要及突发事件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要加强与联合国及专门机构、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联系,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充分发挥影响力;要建设经验分享、人人共惠的典范机构,鼓励最高审计机关开展同步审计和联合审计。而为了让中国审计走出去,向世界传递强有力的信号,中国审计人就应该承担起高度复杂、非常重要的全球性任务。这样,通过世界审计组织这个平台,更多地把中国的审计理念推向全球,在参与政治合作、经济合作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增加对中国审计队伍的信任度。如果不对审计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不提升其英语运用水平,将无法与国际审计事务相接轨,更无法承担国际化的审计任务。
1.通过双语教学为审计价值判断创造条件。在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外,还要为学生的审计价值判断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应充分结合中国审计历史与国际化审计特色,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审计思维,在语言切换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理解国际审计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审计技能。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审计专业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英语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全球性思维。对有条件的高校要尽量选取英文原版教材和文献资料,剔除翻译者“偏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国际化审计的独立思维。
按照经验,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越高,审计专业学生对审计课程教学的要求也就越高。高校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审计人才,才能促进审计学科和相关专业的发展[2]132-133。
对审计专业学生来说,以双语教学形式开展案例教学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也较高,学生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应熟悉国际化审计惯例和相关标准。近年来,无论是我国国内还是在国际审计市场上,都出现了大量案例资源,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对审计案例进行讲授,可以让审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还能让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内的松散内容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整合。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在教学目的方面,以双语形式进行案例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需要做出审计决策与采取必要措施的审计事件,在将其所学知识与案例内容联系在一起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之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其中,通过讨论和辩论形式,提升学生以英语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借助对案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真实发生的审计事件。这对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之以较高的热情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表达其自身的观点等都大有帮助。为了让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更为理想,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做更多准备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好坏会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期间,要对审计专业课程中出现的专业外语词汇和术语进行重点圈定,教师在课前要全面准备学生在阅读英文案例时可能出现的生词,以便在案例讨论时能够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积极发言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案例教材的选取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案例部分一定要选用英文案例。这些案例的编排和解读要保证是对审计事件的客观叙述,陈述简单且易于理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审计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国际化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1.制订严谨的案例教学规划。审计类课程开展双语案例教学,有关问题就会显得更为突出。教师要针对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特征在课前制定详细而具体的案例教学规划,涉及以下问题:第一,按照案例难易程度界定为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和讨论时段;第二,对案例讨论的问题进行准确估计,防止出现不可控的问题;第三,合理安排案例讨论的地点和人数等。
2.系统控制案例分析的覆盖范围。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开口讲外语,这是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建立全面、客观而又科学的动态评估体系,注重分析学生的性别、生源地、方言、学习时长等人文特征的影响。
在国际化场域中,以英语、汉语两类语言为媒介,借助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全球化审计思维和审计观念,在后续的审计实践中形成全球审计服务意识,这对审计人员适应与完成更多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审计工作是大有裨益的[3]17-26。
在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案例模式的引入需要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前提。对于这一问题,解决的办法是通过小班授课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期间,教师应兼顾审计专业知识、审计事件以及英语教学的特征,以审计英语或者会计英语的视角,系统构建接近于真实事件的场景,注重课堂语言规范,舒缓学生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案例教学的抵触情绪。在这一过程中,应避免案例资源的浪费,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找到最佳的案例教学方案,使彼此之间在课堂内部始终保持合作状态,提升审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案例教学中的难题,应该借助案例教学和模拟仿真教学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和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寻求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最佳结合点[4]40-45。具体做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够对审计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理解,并对国际化审计常识予以系统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言传身教,深度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以自身的学习经历和长期教学经验,让学生对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案例教学产生兴趣,在优势互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审计课程双语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将学生视为案例教学的主体,无论是反馈的关键信息还是传递出去的教学信息,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借此帮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吸收到更多审计专业知识。这一工作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师应借助熟练的英语表达能力,让学生逐渐融入双语案例教学的环境中。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分层教学,通过因材施教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在我国高校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内,双语类课程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鉴于案例教学的优点,把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到审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除了要适时引进案例分析模式,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外语讲授案例外,还应要求学生用外语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教育教学效果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