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宇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屏幕读题)
请同学们清晰而坚定地读课题,请同学们铿锵有力地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文章讲了哪几件事?
这三件事,哪件事是结果,哪件事是原因?
谁能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中华不振。
二、品读感悟
1、导学指南一:自由读课文11--14自然段,哪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并画出相关语句。
哪位同学来把导学指南读一下?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书吧。
2、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里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你从人物的语言体会中华不振。)
读完这段文字,你有疑问吗?指生回答。
这是你们心中的疑惑,周恩来也有疑惑,你能读好周恩来的话吗?
我们在读疑问句的时候,句末的语调要上扬。
伯父是怎么回答他的呢?
要想讀好伯父的话,文中有一个词很重要,你能找到吗?——叹了口气。你来叹口气,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叹口气,读读这句话。
3、孩子们,在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导学指南二:默读15--17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写出体会。
4、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评价:你真是善于思考,你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好多同学都找到了这段话,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指生读。同学们看这几个标红的词语,你能感受到这个妇女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希望——失望)
设想一下那位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生交流
妇女的一声声哭诉,无处说理,不正是因为——中华不振吗?
师引读:她多么希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
她多么渴望……她甚至下跪祈求……
可是她得到的是什么?
想象当时的中国巡警会怎样训斥那位妇女?
孩子们,巡警的为虎作伥,还是体现了——中华不振。
轧死人的外国人又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肇事凶手还敢这样得意洋洋,这再一次说明了——中华不振。
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这一幕,你会怎么做?
你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可是百年前的中国人,看到此情此景,是怎么做的?
引读:是啊,因为在外国人的地盘上,谁又敢怎么样呢?(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深深的无奈。)
为什么他们看到同胞被欺凌却敢怒不敢言,还是因为——中华不振。
5、补充资料:中华不振不仅体现在课文中,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了解百年前的中国屈辱史。
看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这看似不该发生的事却都发生了,这还是说明了——中华不振。
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思考了许多许多,他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给不了一名妇女最起码的公道,他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任由洋人耀武扬威,他更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遭受欺凌,却不敢伸张正义。
有一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样,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你读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的情怀。)
所以,他在魏校长的修身课上立下了伟大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我,为什么而读书?
请你们铿锵而有力地回答我,为什么而读书?
让我们在梁启超的《中国少年说》中抒发自己的豪情。齐读。
三、小练笔
作为21世纪的我们,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么回答?
学生小练笔。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评价:有志气,有理想……)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志存高远、胸怀博大的周恩来,课后搜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