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佩
【摘要】目的:观察血透室护理工作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7年3月结束于2019年3月,研究样本定义为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组情况: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条件下进行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中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亟待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品管圈活动;自我认知;治疗条件;病情控制感;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174-02
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利用率高,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状态。肾功能衰竭贫血与血压异常作为多见现象,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我院提出品管圈活动,现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有关研究不多,文章就的品管圈活动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7年3月结束于2019年3月,研究样本定义为12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组情况: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男(n=30),女(n=30),年龄26--75(平均:56.1±7.3)岁。患病时间0.5--9.5年。其中,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20例、其他20例。
研究组:男(n=45),女(n=15),年龄27--76(平均:54.2±7.2)岁。患病时间0.4--9.1年,其中,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15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血液透析、基础护理、知识讲解。
研究组:常规护理+品管圈活动。常规护理方法同上。品管圈活动方法:第一,评价安全活动目标。血红蛋白达到64%以上,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第二,血红蛋白包含治疗要素、主体要素、护理要素。遵守医嘱行为包含:主体、治疗、护理、其他。第三,血红蛋白较低患者可进行健康指导告知的原因,调整适合饮食,多食营养丰富食物。经期女性注意观察出血量,告知避免剧烈运动。若患者失眠可通过药物改善;综合素质较差患者可通过高效的状态调整,对各器官进行配合性、维护性治疗。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治疗信心。第四,有害反应预防。观察患者表现,告知按时用药。长期血透患者需注意血压控制,防止出现血压异常现象。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分为自我认知、治疗条件、病情控制、自信心。选择我院自制自我效能感量表,分数设置在1--4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强。
1.4 数据处理
SPSS22.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x±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x2)、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自我认识(3.54±0.33)、治疗条件(3.58±0.22)、病情控制(3.79±0.64)、自信心(3.67±0.21)评分均高于對照组(1.54±0.17、1.52±0.11、1.44±0.08)(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血液透析作为常见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受到较多要素制约,患者不良反应为贫血、高血压等。有研究提出,血液透析治疗时若患者存在贫血现象会影响护理效果,以及患者自觉遵守医嘱也会影响血液指标[1]。为此,我院提出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结合有关要素、患者需求制定护理措施。通过健康引导、科学饮食、运动纠正贫血问题。结果充分证明,该种护理方法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2]。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自我认识、治疗条件、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医院选择高专业水平、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经过有效的交流进行患者健康引导,为其提高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增强生存质量,改善不良要素,提高护理依从性[3]。首先,通过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其次,通过健康饮食维持患者营养所需;最后,用药指导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总而言之,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法,品管圈活动效果显著,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
综合分析,血透室护理应用品管圈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增强患者认知、护理信心,亟待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黄开云,袁启超.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91-292.
[2] 吴玉芳,于作芳,张丽梅等.重症监护室病人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37-38.
[3] 丁莉,李萍,岳英等.品管圈活动在外科护理学集体备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8):11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