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明 高平先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期间肌钙蛋白I(cTnⅠ)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本文于本院确诊为HIE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40例,同健康新生儿对比,监测两组新生儿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经本文研究,患儿急性期组hs-CRP、cTnⅠ水平和恢复期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期组和对照组hs-CRP、cTn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患儿病情变化,hs-CRP、cTnⅠ参数也发生对应变化,hs-CRP、cTnⅠ参数可作为监测患儿病情的关键指标。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143-02
前言:新生儿HIE是指围生期出现窒息,造成大脑受到缺血缺氧性损害,由于其大脑能量来源于葡萄糖氧化,代谢能力强,新生儿大脑耗氧量可达到一半全身耗氧量。HIE易造成患儿出现永久性功能损伤,炎性因子会导致新生儿多脏器器官发生损伤,严重时造成新生儿死亡。本文于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HIE患儿随机选取40例,分析了cTnⅠ、hs-CRP的变化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40例HIE患儿作为样本,性别:男/女=21/19。随机选择4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性别:男/女=22/18。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d~2d内采2ml血,HIE组患儿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采血2ml,急性期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恢复期在新生儿出生后7d~10d[1]。血样不抗凝,让其在室温环境下凝固,放入离心机中,设置3000r/min经过10min离心后分离血清,将分离后的血清冷冻保存,对血样进行集中性检测[2]。检测所用仪器为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试剂为重庆中元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hs-CRP、cTnⅠ所用的校准品为试剂盒配套校准品,CK、CK-MB、LDH、ALT、AST所用校准品为朗道校准品。
1.3 統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各项指标对比
患儿急性期组hs-CRP、cTnⅠ水平和恢复期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hs-CRP是人体合成的反应蛋白,有一定免疫调节效果,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蛋白指标[3]。人体发生组织损伤会造成血清CRP显著升高,HIE患儿在急性期hs-CRP的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恢复期逐渐降低[4]。随病情变化发生变化,尤其患儿炎症反应有所改善,证明hs-CRP参与免疫反应[5]。患儿心肌细胞在损伤早期,胞浆内部cTnⅠ快速释放,造成患儿cTnⅠ水平显著升高,肌原纤维受到破坏,大量固定状态cTnⅠ释放,在患儿心肌损伤后18h~24h达到最高值,7d之后cTnⅠ水平降到正常值[6]。无论是新生儿、青少年还是成年群体,cTnⅠ都存在于心脏,使cTnⅠ成为一种特异性较强的心肌标志物,可以用于判断心肌损伤[7]。经本文研究,患儿急性期组hs-CRP、cTnⅠ水平和恢复期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期组和对照组hs-CRP、cTn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hs-CRP、cTnⅠ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患儿病情变化,在临床治疗上可根据hs-CRP、cTnⅠ水平变化情况诊断患儿的病情,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随患儿病情变化,hs-CRP、cTnⅠ参数也发生对应变化,hs-CRP、cTnⅠ参数可作为监测患儿病情的关键指标。
参考文献:
[1] 曾庆煌,曾仁和,连文昌,等.rhEPO联合GMl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04):39-42.
[2] 刘大鹏,许佳.对比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符合率[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0):87-89.
[3] 李伟.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9):1+3.
[4] 胡秋凌.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1):109-111.
[5] 柴烁,张钢强,张小晴,等.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03):14-17.
[6] 张良江,杨波平,许锐荣,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01):121-123.
[7] 耿淑霞.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血清tau蛋白、ACTA、NSE水平与神经发育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57(4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