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见花
【摘要】为了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充分合理的使用优化课堂教学,当前各种学校积极开展了“研读‘三书,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所谓三书指的是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这三本是学科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三本书,需要教师对其熟读、精读,从而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标与教材真正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立足研读三书,探究精准把握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研读三书;新课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图形与几何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将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作为重点培养内容.”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就是奠基的过程,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的数学学科具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意义.“图形与几何”是构建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立足研读三书,采取有效的手段开展精准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新课标理念下“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现状
第一,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够透彻,没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些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年龄特点以及最近的学习情况,根据自身的教学习惯和经验制订教学目标.在未完全了解学情和教情的情况下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际性,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只是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讲解,并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情况,不够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也没有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无新意,缺乏趣味性.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个重要的因素.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采用讲授法开展教学,这样的方式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显得抽象不具体,大大增加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第三,学生动手实操环节缺乏实效性,流于形式.虽然大部分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都有动手操作环节,但由于学生不明确操作目的,让实践操作失去了意义,最后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要求,学生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空间概念.
二、立足研读三书,开展精准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数学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丰富的现实生活原型是学生空间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在数学源于生活教学理念下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引向实际生活,通过拉近几何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找到教学难点突破口,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在生活原型的观察中积累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1].
以“圆柱”有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范围内观察有哪些“圆柱”,学生会快速地找到粉笔、拖把杆等物体,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想家中的“圆柱”物体,让学生在教室范围内实物示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空间意识,通过联想列举出卷纸、水杯等物体.在营造了一个愉悦学习氛围的时刻引出“圆柱”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情境创设一个探究问题,以教师家、学校、商店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连成钝角三角形,其中,商店为钝角的顶点,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索从教师家到学校的最短路线,使学生能够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并加深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理解.
(二)加强几何图形直观培养,深化知识理解与记忆
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几何直观”的核心概念.在近几年的几何图形课程改革中,加强几何直观可谓是重点内容.表达数学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将问题的实质直观地揭示出来,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本就具有直观认识世界的天赋,但关于直观的“技能”是需要慢慢培养的[2].几何图形的直观在教学中首要表现出的是一种意识,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懂得借助画图进行思考;第二表现为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像直观画图技巧,在画出图的基础上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经验,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第三表现为灵活地运用画图技能形成正向的动力定型,进而在面对抽象性问题时选择从直观的层面推动思维展开.
比如,教师提前让学生搜集准备10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组合摆放出各种长方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计算摆放出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探究具体的长宽高,以及长宽高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实操能力,强化了逻辑思维能力,实现了抽象数学知识向生动立体图像的转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注重公式推導教学环节,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公式推导过程,这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重要基础.公式推导环节的教学切忌轻描淡写地带过,不可让学生对公式死记硬背,因为数学教学是以活动过程为主的,并不是以活动结果为主,在记住数学法则和公式的同时体验公式推导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小学数学阶段的空间图形属于直观几何,教师可以多运用“拼一拼”“摆一摆”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公式推导过程.
以“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梯形面积公式”为例,以平行四边形为转换原形,通过剪、拼操作,让学生体验通过平行四边形公式的转化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梯形面积公式,深入理解公式中“÷2”的意义.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图形特征与公式的紧密联系,比如,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其中的“×2”指的是长方体两个对面面积相等的特征.
(四)重视学生的自主构建,给予学生合作探索的空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依靠单一的记忆与模仿,还要融合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概念与概念的运用,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这个教学过程就是以事实性知识为起点,开展程序性知识的过程[3].学生一方面,要学习与“图形与几何”有关的术语,比如,边长、高、棱长等,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周长、面积一类的概念,灵活地运用各种计算公式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为主体的知识构建过程.
例如,在“长方体体积”的教学中,第一步,给学生提供橡皮泥和多根小棒,让其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小棒为棱,橡皮泥为定点;第二步,向学生提问:“拿走一根小棒后还能不能看出长方体的大小?”接着学生取掉一根小棒后,从剩下的11根小棒中还是可以看出长方体的大小;第三步,再次提问:“在看得出长方体大小的前提下,最多可以取走几根小棒?最后还剩下几根?”这一环节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探索时间,让学生动手试一试,认真想一想;第四步,学生会发现最多可以拿走9根小棒,剩下三根小棒相交于一个顶点.如此一来,学生便形象又深刻地认识到了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三、结 语
总而言之,研读三书就是要求教师准确抓住教学重点,通过对教材、课标以及教参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开展高效教学活动,体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建生.数学教学的应然选择——“精准”引领[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4):57-59.
[2]尚振宁.掌握方法,巧解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难题[J].祖国,2018(4).
[3]苏玉丽.精准与层次,打造小学数学高效作业[J].新课程,2017(2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