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建设,紧密将教学改革与就业实境相结合,以对接“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指导思想,通过生源分析、课程创新研究,立体式实习实训,着重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在 “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探求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的科学、有效路径,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竞争力。
关键词:音乐表演;课程;建设;专业
一、专业建设背景
音乐表演专业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广西幼专”)两个“质量工程”重点教改专业项目之一,专业的设置与实施以学校办学定位“三个服务”中的“服务民族文化和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指导思想,其目标是在努力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完善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民族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音乐表演人才。
该专业于2009年9月开始招生,2019级新生录取达到58人,创历史新高。
根据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对生源评估,计划2019年至2023年每年招生40人左右,将在校生人数控制在120人以内,以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做到求精、求新。
二、课程建设
音乐表演专业建设以教改为依托,在课程建设上,广西幼专紧密将教学改革与就业实境相结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训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强度,突出音乐及相关能力在表演中运用,创设舞台表演实境,以舞台实践促进技能习得,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表演能力。通过人才培养修订,课程优化整合,结合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了以“注重综合音乐表演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地方民族表演人才为目标”,突出“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在实施中的优化演变
1.《歌曲编配与弹唱》课程
《歌曲编配与弹唱》课程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将《和声》与《钢琴即兴伴奏》两门课程整合为《和声编配与即兴伴奏》,即将在空间与时间上各自独立而内涵上密切联系的理论与技能两大模块融合到一门课程中,同时,在教授此课程中,以钢琴为标准教具,引入其他乐器,通过分组合作实践该门课程。二是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进一步针对广西幼专就业面向,从课程实践中合理定位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知识技能运用的方向,将《和声编配与即兴伴奏》调整为《儿童歌曲编配与弹唱》。三是随着专业发展取得成效,生源质量稳步提高,以学生就业重点面向为原则,并扩大就业范围,将《儿童歌曲编配与弹唱》调整为《歌曲编配与弹唱》
2.《声器乐教学法》课程修订
《声器乐教学法》是广西幼专音乐表演专业在传统教学法课程基础上为突出“技能应用”而进行的有益实践。学生在《声乐》、《钢琴》两门课程的技能习得过程中掌握声、器乐的基础技能及传统授课模式,通过《声器乐教学法》的学习获得对接就业岗位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实践中,考虑到诸如教师资格证考取等关系到未来就业的各种因素,本门课程逐步优化为《小学音乐教学法》,并与幼专创新开设的《教育戏剧》课程,在知识技能上相互交叉与融合,成为本专业课程的亮点。
3.表演课程的升级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优化,音乐表演专业有层次、分步骤的从已开设的如《舞台表演实践》《音乐表演实践》等表演课程中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基础模式,为更好的提升剧目表演训练能力并丰富舞台实践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创设《儿童剧表演》课程,充分结合学生就业实际,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在儿童音乐教育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4.凸显核心课程
音乐表演专业在特色课程开设的同时,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创新发展,如重点对《声乐》、《钢琴》两门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广西本土民族音乐元素,如以《声乐》为核心基础,开设《广西民歌演唱》等原生态课程,并在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评价机制上实现系统化,从而更好的培养出服务民族地方的高职高音乐表演人才。
(二)课程开展的必要条件
1.专业研讨
教学团队就课程开设与调整定期进行研讨,每学期两次,为阶段性调整作充分转杯,通过对课程教学反馈的分析,结合就业市场,及时对教学及其相关进行反思并微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2.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除了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外,同时对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优化与升级,支持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如根据专业发展、课程建设需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为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相关教改及科研提供有利条件;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分批次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聘请企业、机构专家指导实习实践教学。
3.教材建设
通过对生源的基础能力分析,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团队以原有教材为基础有目的性、选择性的实施教学,从而更好的对校本教材进行开发;依托地区民族优势,在原生态唱法、民族民间乐器演奏、流行音乐等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版自编教材,凸显课程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
(三)课程建设下的相关实践
1.校内实践
校内通过“以赛代考”、定期舉行校级专业技能比赛、汇报演出等多种形式,促进音乐表演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校内表演团体实践,提高学生们的音乐表演及相关能力。
2.校外实践
音乐表演专业校外实践形式多样,在使专业能力得以更好提高的前提下,促进了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提升。见习、实习、采风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展与深入,而各类省级比赛、大型文艺演出等则是舞台表演能力的实践与检验。校外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舞台实践、组织、策划等能力。同时,依托学校与系部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学生定期参加支教与公益演出,在贫困山区学校开展授课活动,全面加强了学生的德育、美育建设。
三、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持续性发展
音乐表演专业建设离不开课程的持续性优质发展,在努力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紧扣“演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开展校内外艺术实践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的有效途径。同时以课程改革与优化为重,提高课程魅力,力求无缝对接就业市场,走持续性发展路线,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幼专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者简介:刘晓莉(1983-),女,汉族,广西合浦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儿童音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