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青
摘 要:《哈姆雷特》被称作莎翁的悲剧,是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悲剧意义最深刻的,尤其是对于人物内心复杂的描写。在莎翁所生活的时代,戏剧创作都遵循一种策略方式:戏剧不是焦距在人物性格上,而是在人物的行为上。莎翁打破了传统的戏剧写法,通过人物的独白而不是聚焦在了人物做了什么。从而让观众更了解哈姆雷特做事的动机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戏剧《哈姆雷特》属于悲剧类型中的性格悲剧,即由于性格弱点或偏见导致的悲剧。本篇文章将探讨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及哈姆雷特“延宕”之谜的原因。
关键词:延宕;纠结;人文主义;人性
一、戏剧创作背景与戏剧冲突情境下解读哈姆雷特的“延宕”之迷
哈姆雷特延宕的表层原因我认为在于,第一点:哈姆雷特是思想家并非行动家,加之他本身的性格弱点;第二点:由于敌对力量强大,哈姆雷特不得不小心应付。但深层原因在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人文主义信念发生危机的结果。而人文主义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人文主义的力量即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解放了被禁锢的思想。反之,人文主义的弱点也随之显现出来,强调解放人的自然天性;强调个性自由;冲击社会秩序和伦理;私欲泛滥、道德沦丧。随之,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态度变化也由最初乐观主义,即他认为人文主义理想可以实现,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利己主义泛滥,人文主义和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莎士比亚由此产生反思和怀疑,他的作品由欢乐喜剧转为悲剧。
莎翁创作的悲剧《哈姆雷特》最大的冲突是纠结,纠结是人性中一个很真实的东西。哈姆雷特在面对担心、恐惧、害怕时呈现出来是弱小的,这种担心、恐惧、害怕的力量本身就很强大,导致纠结、怀疑。怀疑人性的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从认为人性善到人性恶。其中哈姆雷特提到他的母亲:“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在作品中,对于哈姆雷特内心的刻画:“就算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会因为父亲的死亡而悲伤的更久一些。”在露台上,遇见他爸爸的灵魂的时候,他爸爸的灵魂告诉他是叔叔用毒药灌倒了父亲的耳朵里才致死的。而他所听到的版本是他爸爸被毒蛇给咬死了。他的内心发生巨大的冲撞。他说,我全身的骨頭一下子全衰老,支撑不住我的身体了,骨头一瞬间都没有生命力了。内心带着复仇的怒火,哈姆雷特对他曾经热爱且尊敬的妈妈叫最恶毒的女人,叔叔满脸笑容,但骨子里却是个杀人的奸贼。从悲伤转而到愤怒到燃烧愤怒的熊熊之火。哈姆雷特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但为什么我还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其中他想过轻身的念头:但愿我的肉体消减融化成一摊露水。哈姆雷特的内心、信念和三观受到了强大冲击,哈姆雷特找不到答案,坠入虚无之境,心虚、迷惘、忧郁焦灼、行动拖延。但是哈姆雷特的智慧体现在,为了演得更加真实,他装疯卖傻,并且牺牲掉自己的爱情,来让叔叔相信他。但是找不到一个为自己父亲报仇的好办法,每天心里都在想:我是一个懦夫吗?我怎么是这样一个心甘情愿、逆来顺受的软弱的人。但我认为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不是怯懦,但是勇敢由于被考虑得太多慢慢消磨了。
哈姆雷特把自己的人生架构的一系列的矛盾上,沉默还是爆发,勇敢还是颓废,复仇还是等待,生存还是毁灭。作品直接地让主人公去面对这些问题,在他的独白当中去沉思,去找答案。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这句话是哈姆雷特的选择,也成为了每一个人心中都在疑虑和痛苦的纠结。莎翁把主人公的思考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在思考中让人明白哪一个人不是在抉择中生存。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哈姆雷特想的越来越多,所以越来越冗长,越来越没有力量。而真正的决心都是很简单的、单刀直入、很深入核心的。
二、东西方学者视角下的莎翁戏剧创作引发的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
美国著名的诗人柯勒律治曾言,我们每个人都有哈姆雷特的味道。每一个人看过他都能从哈姆雷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人类怎么天天陷入到一个两难的境地呢?这是一个人类永远无法逃脱的境地,也是一个人永远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正是如此,作品不断地在闪现人性光辉,它闪现是感情中最真实的一个光辉,但没有很虚的把人不停地夸大,它刻画了最真实的人性。
另一位东方学者林语堂先生洞悉莎士比亚:“我想这便是他所以伟大的地方,他把人生当作人生。他不打扰世间一切事物的配置和组织,正如他不打扰他的戏剧中的人物一样。”在此我所理解的“把人生当人生看”即:人生有很多荒诞,所以莎翁把《驯悍记》写的那样的荒诞;人生有很多痛苦,所以她把《罗密欧与朱丽叶》没有写成像我们以为的大团圆的结局,他让两个如此年轻相爱的生命死去。莎翁勇敢的把人生写成了人生。林语堂曾言:他只是活在世界上,观察人生而终于离开了。莎翁在他观察的那个阶段,他用笔把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创作出来、呈现给我们,留给我们,也不断地让我们明白要把人生当人生,不要幻想,不要只把美好当人生,更不要把痛苦当人生。有悲有喜、有痛苦、有煎熬、有等待和有欢喜、有幸福,这才是人生。这也让我联想到古代诗人杜甫在《可叹》中写道——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生是万事皆可能,因此接受人生真相,不要弱小地活在构想的童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