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韵
摘 要:在小学的教学中,有一项内容是必须要进行教育的,那就是实施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我国的教育中,已经把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在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完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并且在生活中要将自己的衣服叠整齐,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洗刷自己吃的碗筷等,但是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家长都溺爱孩子,家长不会让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就给教师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具有积极地作用。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习惯;培养劳动
我国是属于应试教育,很多家长、教师都是受到这样观念的严重影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成是第一位的,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劳动素质等教育。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我们所谓的三好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变成了一好,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其他的都可以忽视,但是学生在将来都是需要进入社会的,独立生活和面对社会上的一切,家长和教师不可能随时陪伴他们左右,他们终究是需要独立的,因此教师在学校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教育。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勤劳一直都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是历代的教育家都在提倡的一种思想。所谓一分耕耘,就会获得一分收获,想要得到收获,就需要付出,这是劳动才能创造出来的,劳动是受到人民尊敬的,可想而知,劳动是很重要的素质教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能够认识到幸福的生活都是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家长对孩子一味的溺爱,让孩子失去劳动的意识,养成懒惰的习惯,学生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这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他们不知道来之不易,这样的孩子想必在功课方面也不会很刻苦。其实对于某一件事情是否能够完成和完成的具体情况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执行者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的程度。执行者可能在技能上不是很熟练,但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但是如果他们的意识如果不重视这件事情,那么即使他们有巨大的潜力,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小学生劳动的意识。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主题班会来开展相应的劳动主题教育的活动,比如《劳动最光荣》、《名人是这样劳动的》等的主题活动,要由浅至深的给学生道出劳动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让学生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清楚的懂得劳动是光荣的,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样学生在之后自然会改变自己的劳动态度,也就会乐意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劳动中去,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达成教育的共识
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且由于我国在多年前的计划生育,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十分的爱护,尤其是老一辈的家长,不忍心让学生去做一些劳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已经很累了,在日常休息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的休息,尤其是一些爷爷奶奶去接孩子放学,会给学生背书包,孩子只需要轻轻松松的就可以,家长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也没有落实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即使教师在学校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生在学校有一定的劳动意识,但是当回到家中,家长不愿意让学生去做劳动,这样就会让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形成冲突,学生也会很为难,他们也会产生一些疑问,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素质教育,就必须要给家长做一定的思想工作,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在家中,家长要耐心的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自己睡的被子,在起床之后,要将被子叠好,自己洗自己穿的袜子,或者是洗碗等一些常见的家务活。与此同时,还需要家长将孩子的劳动进行记录,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争取形成良好的家校共同教育,双管齐下,这样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其实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是想要尝试的,他们也是想要模仿大人的一些劳动,所以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那么就需要丰富教学的活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一些劳动技能进行改变,创作成一首首让學生朗朗上口的劳动儿歌,教师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开展读儿歌、背儿歌,并且将儿歌中的内容付诸实践。比如有小朋友们齐劳动,大家干得劲头足。不怕脏来不怕累,你洒水来我扫地、小妹妹,爱劳动,卷起袖,洗起碗,洗得小碗发光光等,这些里面都是包含了劳动的事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儿歌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劳动儿歌进行竞赛,看学生能不能记住儿歌中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劳动教育课堂变得有趣味性,学生对此感兴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儿歌中的劳动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来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的劳动技能训练,比如系鞋带的比赛活动、整理书桌的比赛或者是收拾学生自己的书桌等,这些其实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班级中的学生年龄都是差不多的,同龄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的共同话题,教师要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学生自然会很感兴趣,充分激情,对于教师所设计的劳动情景,都愿意参与和比试,学生都想要成为其他学生羡慕的榜样。这些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平常的事情,但是将其设计成比赛的形式,对于他们来说又是比较全新的体验,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且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不要认为学生进行劳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是浪费学习的时间,其实根据相关的实践研究证明,人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他的脑细胞也格外的活跃,也就是说运动或者是劳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智力,很多时候智慧往往在一瞬间进行闪现。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获得良好的劳动体验。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去到安全的街道路面捡拾一些垃圾等,这些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学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剑雄.在素质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开展劳动教育的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厉秀美.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意义[J].青年思想家.199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