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意义 活用规律

2020-03-12 11:46施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规律意义

施娟

[摘 要]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存在很多问题:同“形”的题目会做,变式的题容易错;简算时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认知运算规律,加强定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关键词]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意义;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64-0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乘法的简算方法,比如“14×12可以怎么算?”的问题,学生呈现了多种算法:①14×4=56,56×3=168;②14×10=140,14×2=28,140+28=168;③14×3=42,42×4=168;等等。这些算法其实都蕴含了乘法运算定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为学生积累、丰富这样的方法,那么乘法运算规律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目标】

1.基于乘法意义理解乘法算式,总结运算规律。

2.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链接经验,理解意义

师(课件出示算式:①14×2×6 ;②14×4×3; ③14×10×2; ④14×10+14×2):哪些算式的计算结果和“14×12”相等?

生1:①②④和“14×12”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相等?

生2:我算了,结果都是168。

生3:它们都是计算12个14是多少。

师:它们都表示12个14是多少吗?请从①②④中选择一道算式,尝试在点阵图上表示算式的意义,让大家看明白。

学生展示作品:

生4:“14×2×6”表示把2个14看成一组先算,一共有这样的6组。

生5:“14×4×3”表示把4个14看成一组先算,一共有这样的3组。

生6:“14×10+14×2”表示先把10个14看成一大组,再把2个14看成一小组,再把两组加起来,即12个14相加。

师:前面两位同学分别是看成6组和3组,生6是看成2组,为什么最后是加起来而不是乘2呢?

生7:6组都是同样的6组,3组也是同样的3组,是平均分的,所以可以乘6、乘3。而最后分成的两组是不同的,不平均,所以要加起来。

师:“14×10×2”表示什么意思?

生8:表示把10个14看成一组,有这样的2组,一共20个14。

【点评: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说清道理,但是学生会过分关注情境,而忽略意义的理解。因此,上述教学中,教师没有设置具体情境,而是利用点阵图引导学生说理。从点阵图中学生能直观看到为什么有时要用连乘解决,有时却要用乘加解决。】

师:你可用其他算式来表示图1、图2和图3所呈现的意义吗?

生9:图1,14×(2×6)表示一行有14个,每组2行,有6组,共(2×6)行。

生10:图2,14×(4×3)表示一行有14个,每组有4行,有3组,共(4×3)行。

生11:图3,14×(10+2)表示一行有14个,有两组,一组有10行,另一组有2行,两组合一起共(10+2)行。

师:由此可知14×2×6=14×(2×6),14×4×3=14×(4×3),14×10+14×2=14×(10+2)。

【点评:学生经历的“根据算式画图形”和“根据图形写算式”这两个过程始终紧紧围绕“乘法的意义”展开思考、想象,让学生对乘法算式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对比辨析,建立模型

师(出示:25×(4×3);25×(4+3);6×(8×125);125×8+125×6;125×(8+6);25×4+25×3;25×4×3;6×8×125):找一找哪些算式是相等的,为什么?

生1:25×(4×3)= 25×(4+3)。

生2:不对,它们不相等。25×(4×3)=25×4×3表示共12个25,而25×(4+3)表示7个25。

生3:25×(4+3)=25×4+25×3表示7个25。

生4:6×(8×125)=6×8×125表示1000个6。

生5:125×(8+6)=125×8+125×6表示14个125。

教師板书:

14×4×3=14×(4×3)     14×(10+2)=14×10+14×2

14×2×6=14×(2×6)     25×(4+3)=25×4+25×3

25×4×3=25×(4×3)     125×(8+6)=125×8+125×6

6×8×125=6×(8×125)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6:一个连乘的算式可先把后两个因数相乘。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a×b×c=a×(b×c),简单明了。

生7: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出第二个规律:a×(b+c)=a×b+a×c。

师:这两个规律分别叫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点评:从意义角度辨析“外形”上非常相近的算式是否相等,让学生感悟到:形似的算式意义不一定相同,再次强调:算式是否相等主要看意义,而不是形式。整理后的算式蕴含的规律显而易见,但是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规律尤其是乘法分配律是有困难的,此时水到渠成地引入用字母表示规律,从而形成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

三、培养意识,灵活应用

师:谁能快速算出25×4×3或25×(4×3)的结果?

生1: 300。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2:25×4=100,100×3=300。

师:为什么不先算4×3?

生3:先算4×3后得到12,再乘25就不够简便。

师:算式6×(8×125)和25×(4+3)怎么算比较方便呢?

生4:对于6×(8×125)=6×8×125=6000,先算8×125=1000,再算6×1000=6000。

生5:25×(4+3)=25×4+25×3=100+75=175。

师:看来用乘法运算定律把乘法算式变一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那对于三道算式“34×55+34×45”“125×88”“43×101”,你能给它们变变形,让计算变简便吗?

【点评:运算定律的学习是灵活计算的需要,学生只有具有灵活计算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到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在算法的选择中让应学生充分意识到:尽管计算结果相同,但是有些算法计算起来会更方便,应优先考虑。在教学“34×55+34×45、125×88、43×101”时,重点反馈算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再次强调灵活计算(简算)必须建立在合理可行的基础上,不能胡乱套用公式。】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乘法分配律规律意义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