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金玉 李玉琼 李茜琳
摘 要:趣味手偶表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文章简要研究了手偶发展的历史起源,对国内外手偶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趣味手偶表演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将趣味手偶表演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观看教师表演和自己表演,锻炼思维,增强动手和肢体协调能力,打造创新型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趣味手偶表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综合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育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的需求下,教育教学要融入教学新经验,教材不仅要重视传统经验,还要吸收教学改革过程中所研发出的新经验,小学语文学科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融入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学科。要充分的认识到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为了促进语文教学融入更多的教育发展理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趣味手偶剧表演也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有利于学科综合的发展,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手偶发展的历史起源
手偶(Hand Puppet)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省泉州或漳州地区,由当地流传的地方戏剧表演道具布袋木偶演变而来。逐渐分出棒头木偶、布袋木偶(手偶)、提线木偶。晋代就有“传统的布袋木偶是由木头刻制的偶头,布料制成的偶身軀干和四肢。由于它的偶身像袋子,操作手偶的人将手套入偶身躯干内部,用手指的力量支撑躯干,控制它的头部来表演,其特点是嘴巴可以动。
二、新时期国内外手偶教学现状研究
1.国内教学研究现状
我国有多位学者对手偶剧的内涵、教学现状、作用、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徐佩佩在《由植入到融入:教育戏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中谈到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或剧场的 技巧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将其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对学生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对能力的提升有着怎样程度的影响[1]。舒志义在《论戏剧的教育与教学功能》中谈到戏剧的教育在英国教育界概念以及教学实践方法不是很明确,但是英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戏剧教科书以及各种学派,体现了英国教育中对戏剧教育的重视[2]。还有学者对手偶剧在小学中进行实际应用的研究,李华清老师在《手偶戏》中主要谈到其在学习学习语文课《小蝌蚪找妈妈》中使用手偶教学的具体步骤,并从中体现出其利用手偶进行幼儿故事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具体策略主要体现在它进行手偶剧教学时先归纳出故事中的角色,然后找到事件发生地点以及故事中的布景。杨畅在《音乐手偶剧:特殊儿童假想游戏的创新中》谈到音乐手偶剧,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通过手偶的表演逐步过渡到孩子自己的表演,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剧情,并且快乐地参与音乐手偶剧表演[3]。张咏梅在《浅谈戏剧表演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中指出,一个好的戏剧表演者需要具备的许多特质与要求,并且对戏剧表演艺术训练中想象训练、人物动作训练、舞台语言训练等专业基础训练进行了探讨,为教师实施手偶剧教学提供了戏剧表演训练指导[4]。
2.国外教学研究现状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出现,受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的理念的启发。较早的教育戏剧研究者是英国教师哈里特·琼森。20世纪20年代,她开始实践戏剧化教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欧洲产生了较大影响。1930年美国戏剧教育家温尼弗瑞德·瓦尔德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创造性戏剧技术》一书,其中提出了“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的概念。80年代末,西方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育戏剧的体制,教育戏剧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5]。美国华威大学设有戏教育戏剧和剧场这一专业,为学校、教育机构及社区中心提供教学课程和方法。部分国家对于戏剧教学是很重视的,比如美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就设有戏剧课程,也会建立很多戏院,请专门的老师来授课,举行各种大型的比赛,戏剧艺术节。英国也把戏剧带进校园,让把戏剧所具备的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中,让老师实践自己的戏剧教学计划。华威大学的乔·温斯特教授提出,教育戏剧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鼓励孩子以最天性的方式去展现自己,并参与其中探索自我,同时教育戏剧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学科,可以跟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孩子更好的去探索世界。
三、趣味手偶表演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手偶剧教学是一种以手偶表演为辅助教学的方式,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相结合,通过观看教师表演、自己表演、表演评价、创作手偶剧,在表演中获得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夯实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儿童都有善于表达自己的欲望,在趣味手偶剧表演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摆脱以前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学习,边表演,在表演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成为一个个的表演家。让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发展的潜能,在课堂中作为主体,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中。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需求。历史悠久的讲授法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儿童的注意力时间较短、不集中,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进而影响他的性格,人格品质。手偶剧作为一个创新型的教学资源,它本身带有的趣味性和表演性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手偶活灵活现,生动有趣,通过自己表演,或者观看表演,完全地沉浸在手偶表演当中,让课堂纪律变得更易于管理,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教师也尝试着把手偶教学付诸实践,并且总结出了一般的实施流程。比如贵州省清镇市机关幼儿园的李华清老师经常会利用手偶进行辅助教学,他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当中,具体讲解了如何利用手偶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给手偶剧教学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参考资料。
3.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
现在很多小学课堂会用到手偶教学,因为手偶有很大的趣味性,对孩子有特别强的吸引力,注意力时间更长。将趣味手偶剧表演加入课堂,教师通过手偶剧表演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和老师更亲近,通过学生,教师对手偶剧的操控,以手偶角色对话的形式展开,促进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让学习变得有趣,让课堂变得灵性,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给予他们个性发展的舞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新时代教学理念。杨畅老师在音乐手偶剧—特殊儿童假想游戏的创新也对手偶教学与音乐课的结合进行了自己的看法,为手偶剧教学在更多学科领域发展提供相关方面的指导,孙艳莲老师在《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就直接使用了手偶,对于手偶在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中有了更好的支撑。总体来说,手偶剧教学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是一个可操控的创新教学理念。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不稳定,常常与兴趣紧密相连,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激发兴趣,夸美纽斯就指出医学上怎样进行直观的教学,就是将一切器官直观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手偶剧是手偶与戏剧的总称,它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手偶表演与艺术、美术、音乐、语言盒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儿童在做中学,通过趣味手偶表演在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下获得更大突破。同时,手偶作为一个真实的教具,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趣味手偶表演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佩佩.由植入到融入:教育戏剧在語文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8(12):5-6
[2]舒志义.论戏剧的教育与教学功能[J].戏剧艺术,1999(03):17-25
[3]杨畅.音乐手偶剧:特殊儿童假想游戏的创新[J].现代特殊教育,2015(05):43-44
[4]张咏梅.浅谈戏剧表演教学中的基础训练[J].成功(教育),2012(06):137
[5]岑玮.教育戏剧的教育意义与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1(17):7-8+20
作者简介:
邹金玉(1998--)女,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2017级小学教育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李玉琼(1972--)女,四川罗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儿童美术教育、教具设计与制作;
李茜琳(1991--)女,四川达县人,成都市温江区嘉祥外国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