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方涛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为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区治理的现代化,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较为密切的县域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环节。从加强社区党建、提高社区基础设施硬件水平、革新社区治理理念等出发,是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区治理;现代化;理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以“县域”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县在政策研究制定、治理体系创新、力量整合调配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基层治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随着进入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不断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为:在党的领导下构建多元协同的共治机制,实现治理目标人本化、治理体系科学化、治理方式法制化、治理手段智能化等具体任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治理目标。“人本化”是基层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层治理的进程中,培育新的组织结构,搭建好政府、市民、社会的组织纽带;构建新型关系,让社会组织等“第三部门”成为广大市民的“形象代言人”,推动市民与政府平等协商、互帮互促,着力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治理主体。基层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基层党委和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核心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引领能力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统筹推进上下联动,构建互联互动的区域化组织体系;立足满足群众需求,构建便民利民的精细化服务体系;探索做实网格党建,构建全面覆盖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在基层社区治理方面取得新成效。
3.治理方法。治理方法具体包括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治理方式的法制化、治理手段的智能化等。为保证基层社区治理的科学化,一方面要加强基层保障基础,构建坚强有力的科学化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强化基层社区党组织“堡垒”聚合功能。优化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
治理方式的法制化贯穿基层社区治理的整个过程,主要体现在法定职责、法律授权、权力监督等方面。明晰基层社区法治建设的“权力清单”,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要求,充分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在国家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权力监督是基层社区自治权力约束的重要方式,突出表现为群众、社会对社区公共服务及管理权力的全程监督、细节监督;完善社区自治法治保障体系,开创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局面。
二、当前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的重心正逐步向下转移,基层社区治理也趋于现代化,但依旧存在着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力物力不足。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仅有少数的基层社区有其他经济来源。很多基层社区受财政限制,人员编制非常有限,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当地政府下拨的资金勉强维持日常运转,建设资金投入与缺口大的问题较为严重。人力偏少物力偏弱致使基层社区治理难以顺利推进,很多先进的做法难以实现推广。
2.社会组织作用不大。社会组织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在基层治理的进程中,培育好政府、市民、社会的组织纽带关系,让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很大一部分基层社区对绿色环保、人文关怀等社会组织的接受程度不高,致使社会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3.居民自治开展不够。在我国,实践探索多年的居民自治是一个很好的民主实现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基层社区治理中,由于相应的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居民自治实现的政策、资金、物资等资源支持不到位;人员管理规范化欠缺、目标管理体系缺失、系统化发展缺位等原因导致居民自治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居民自治参与度不高,居民的意识和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些原因都使得居民自治不能有序有效开展,也使得基层自治组织在现实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探索县域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突发性,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构建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出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1.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引领。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关键在党建。近年来,社区党委在开展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党群服务中心也成为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要阵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强化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服务,在办事处、社区分别建立集群众诉求服务、治安防控、便民服务、应急指挥为一体的信息化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全覆盖收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也在党委领导下,积极转变服务思路与内容,努力探索以中心为平台的党群联动新模式,共同为基层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2.加强基层社区硬件、软件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硬件提升,如完善社区硬件设施、优化社区环境等,又包括软件提升,如培育社区精神、开展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等。
首先要用好科技支撑,以“互联网+治理”打通政府之间、部门之间、各社区之间、社区与民众之间的壁垒,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借力互联网技术,实现党建、综治、便民服务、公众参与等信息及时共享、一网通办;也可利用网格化管理为载体,打通信息采集、事件处置、大数据研判等基层工作环节,提升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其次还应积极培育社区精神,一是要培育“公民”精神,着重培养居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公共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的领导下指导社区认真落实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会、居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引领群众积极关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鼓励居民向开放型、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转变,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公共精神。二是要培育道德精神,各党组织立足社区特点,紧扣居民实际,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重点,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居民群众的言行,努力形成诚信、文明、和谐、向上的社区风气。
3.提升基层社区治理的理念水平。打造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就需要聚焦思想解放,强化理念转变。创新基层社区治理,需要大家凝聚共识,认清角色定位,避免社区工作者热火朝天、群众冷眼旁观的工作格局,防止脱离群众唱“独角戏”的工作方式,摈弃传统由上而下单向度的管理思维,在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还要摒弃区域限制的思维,立足各社区实际,运用有效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基层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社区要主动利用这一契机,从找准服务群众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可持续机制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提高服务人员的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其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工作理念,结合界首市“进访惠聚”大走访,开展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四门四访”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难事不出市”。
此外,要注意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构建社区、党委、群众和社会组织的良性合作,共同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
总之,基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深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有效破解新时期基层治理系列难题,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白皮书)
[2]李良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3]郁建兴.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J].半月谈,2019年第21期(来自网络)
[4]石发勇、吴鹏森.公民性与基层治理:基于两个上海社区的定量研究[J].中国城市研究,2013年00期
[5]卢斌.城市基層治理“横向+纵向”的宜昌实践[J].国家治理周刊,2019年8月(来自网络)
[6]马涛.基层社区治理需注入法治化动能.人民论坛网,2018年5月(来自网络)
[7]程慧栋.以智慧手段推进现代基层社会治理——关于“智慧社区”的解读与探索[J].学习月刊,2014年第11期下半月,总第566期
[8]《中国共产党界首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