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0-03-12 10:47冷中笑马龙程立丽
新丝路(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律生态文明体系

冷中笑 马龙 程立丽

摘 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中国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其中治国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作引导并谋划全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新时代,如何建立生态文明自律体系,进而做到人人知环保、人人爱自然的自律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试图建立个人某种自律体系价值的形成,推动生态文明自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律;体系

自律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六年》,其主要是指无人在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将被动转变为主动,自觉地去遵守现存的法律制度,进而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不受外界条件的约束和情感的支配下,根据自己发自内心的善意,遵循自我道德规律的一种道德原则。自律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一旦丧失,一切规矩、纪律将变得形同虚设。而个人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律是一种精神信仰、一种自我觉悟、更是一种自爱、自警的生活态度。可以看出,人类在解决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上,自律是一种十分必要的重要策略和有效方式,这种生活态度,会使人变得幸福快乐和谈定从容,逐渐地会产生某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地人生态度,以致让人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不竭力量。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少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因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更是势在必行的历史使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受到人为的破环,资源日趋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成为人民日益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障碍,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建设生态文明自律体系,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迫在眉睫。加紧建设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一、用中华优秀文化侵润生态文明自律意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滋润中华大地的重要精神养料,需要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挖掘。

1.道家的生态哲学观

道家将宇宙万物看作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敦颐《太极图说》将宇宙创生过程描述为“无极——太极——动静——阴阳——五行——万物”的过程,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太极之气,经由阴阳二气的动静交合,与五行之气的相错杂揉氤氲化生。整体性的“一”可看作是浑然一体的“元气”,揭示了宇宙存在的整体性;动态性的“二”可看作是阴阳二气,阳为动,阴为静,“阴阳”揭示世间万物的变化发展而产生的范畴;多样性的“三”则是在天地运化过程中形成的地表生态系统,“万物”揭示了新层次系统内部所存在的多样性。道家提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主要揭示事物存在的和谐性。

道家的实践观,主要特征是“自然无为”。所谓“自然无为”学界有两种认识。其一,是“无所作为”,将“无为”简单理解为“无所作为”或“不作为”,这种认识有点浅薄;其二,是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大化,依循万物的自然本性。“无为”其本意为‘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亦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运化趋势的生态合理性。“无所作为”的实践原则在政治思想上主要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在具体治理上就是“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应帝王》,“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天地》。道家的生态观,主要是政治思想中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到自然大化的过程当中,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为终极指向;道家不太注重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提倡自然组织演化的力量和趋势,提出人的作用应限制在“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儒家的生态哲学观

儒家的实践观与道家截然相反,它主张发挥人的主体性,提倡社会治理对于利用自然、富国裕民、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儒家强调人的德性主体性而非认知主体性,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协调性和和谐性。儒家所理解的主体性主要是如何治理天下,成就万物,完成自然的“生生之德”,是一种德性实践。在生态实践观中,倡导人类对自然的治理应遵循自然的生态規律,实践原则理应建立在“天地人”相统一的总体布局中,如荀子《王制》中说:“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

儒家在具体实践中提出,其一,顺应天时,无夺农时。顺应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遵循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条件;主事者应根据农业生产实践的需要,节令安排,指导农事;其二,因地制宜。土地种植要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要求主事者根据不同的土地状况种植不同的作物;其三,谨其时禁。《荀子·王制》篇写到: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用也。”可见古人眼光之长远,中华文化博大之精深,早在千年前,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谨其时禁”,一是人类使用自然资源不至于缺乏而灭绝,二是为了自然生态得到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落地生根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转变人与生态环境是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传统观念,扭转生态环境只是生产实践活动中对其加以利用和改造的对象的片面认识。必須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着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和污染,定会加重生产力发展的成本,势必会影响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利益矛盾。因此,我们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务必要重视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万万不能“竭泽而渔”,重复他国“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有良好的宜居环境,天蓝、水清、地绿是每一个公民对生态环境最起码的追求,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和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符合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诉求的新思想。当代人维护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为子孙后代保留可持续的发展资源,也是对后代人长远发展的关切,更是履行对地球生命共同体承担的道义责任。因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具实质性的生态福祉。

3.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坚强后盾,从全局来看,生态思想包括治国、治党、治国等各个层面,各领域都需要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局部来看,作为社会中的每个组织、每个公民、每个社会人,也都要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发挥自己的作用,将“自律”与“他律”协同发展,由内而外、发自内心地建立生态文明保护意识,真正树立良好的自觉心和自律心。

建设生态文明自律体系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通过社会诸多力量进行持续不断地引导和宣传,培养每一位社会人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将建设平衡的生态体系作为毕生的使命。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个公民做出共同的努力,政府倡导引导和监管,企业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公民提高保护生态环境责任和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人人有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人人有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景,人人都有保护生态文明的自律感,这就需要加快生态文明自律体系的建设,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任健.知行合一与生态文明建设[J].贵阳学院(社会科学版)(季刊),2009

[2]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吴乃慕.儒家思想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万玉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探讨[J].管理观察,2015年03期

[5]高宝全.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责任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6]邓厚福.生态文明视域下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7]厉雅娇.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及其培育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5

[8]梅凤乔.论生态文明政府及其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

[9]李峰、秦铁铮.生态政府的构建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冷中笑,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研究方向:生态文明;

马龙,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研究方向:民族理论;

程立丽,中共塔城地委党校,研究方向: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自律生态文明体系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新语
自律的力量
知耻自律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