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人才培养实证的角度

2020-03-12 02:00邹一戈
关键词:英语专业粤港澳大湾

邹一戈,阎 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528000)

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为粤港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会上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外语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外语而且要能够系统熟练地掌握商务专业知识和对外贸易技能。从当前语言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来看,一般是从语言经济学出发,探讨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石芸认为语言经济学对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董国英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ESP教育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旨在推动英语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2];张阔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提出高校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3]综观以上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语言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评述引介国外语言经济学等先进理论方面以及论述语言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具备一些基础,但总体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方面,仍鲜见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互动研究,尤其是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具体举措所进行的探讨较少。研究方法上,以思辨为主,缺乏实证研究,针对区域经济与外语人才培养互动研究的应用研究相对缺乏。目前广东省地方院校外语专业大多仅开设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其中不足主要体现在:所设专业外语语种少;英语专业中应用性课程缺乏,如家具英语、陶瓷英语、外贸英语实务等课程稀缺;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地方院校外语学院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特色精准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就是本研究的实质所在。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为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制定明确的专业方向,在全面贯彻学生通才教育的同时引导他们朝着应用型专才的方向发展。为此,本研究采用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进行调研,分析大湾区英语人才培养在与区域经济互动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方法。

一、对粤港澳大湾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的调研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及实证调查的方法。文献研究主要分析并总结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等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提炼两者互动研究的要点。实证调查则主要通过个别访谈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部分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结论。本调研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针对问卷初稿设计,随机抽选粤港澳大湾区内三个外向型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并对问卷进行预调查,第二阶段针对上阶段出现问题进行调整:一是删除原问卷重叠问题;二是增加了相关性问题,如第12,13题(12.贵公司聘用英语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最看重的是什么?13.您认为英语专业毕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三是增加了开放性问题,如第16题(贵公司对开展校企合作育人行动的建议)。经过预调查,调整了调查问卷的难度,使问卷更具逻辑性,同时使答案设计更有利于数据处理,比如一些评估性问题,其答案应依等级顺序排列:A.完全满足;B.比较满足;C.一般;D.不大满足;E.完全不能满足。从而使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得以保证。研究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路径图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区域94家外向型公司或企业,涵盖了陶瓷卫浴行业、家电家具行业、电子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钢铁建材行业、物流行业、金融行业等,目前或未来均有招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意向,对英语专业毕业生都设定了一定专业要求,以满足本课题调研需要。

(三)调研方式

采用个别访谈及问卷网上调查方式进行。此次调研共回收问卷97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

(四)数据分析

根据回收问卷统计数据显示,81.91%的公司认为英语人才非常重要,并表示对其需求大,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理念为粤港澳城市群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地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挑战。从统计数据来看,针对现有的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能否满足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选择“完全满足”的企业仅占5.32%,多达80.85%的企业选择“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仅有5.32%选择了“完全可以”(如图2);英语本科毕业生能否满足贵公司工作的需要,“完全满足”仅占4.26%,“不大满足”和“一般”分别占74.47%和20.21%,还有1.06%认为“比较满足”(如图3)。由此可见,可见当前的外语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湾区经济发展要求。

图2 现有的地方高校外语教学能否满足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图3 英语本科毕业生能否满足贵公司工作的需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外贸企业对于高校开展第二外语课堂的态度。认为“英语专业学习第二外语有必要”的企业占86.17%,仅有13.83%选择“没必要学习第二外语,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如图4)。经分析,外贸行业中比较受欢迎的第二外语主要是: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法语。这一对比既表明了高校开展第二外语课堂以及小语种选修课的重要性,也表明了随着当前国际交流的日益剧增,英语专业学生仅仅掌握英语这一门外语是不足够的,若能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同时,多掌握一门外语,那么将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取更大优势。

图4 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应该学习第二外语

从数据统计看,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可面向岗位,90.43%的企业认为是业务员,72.34%的企业认为是商务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然后是文员和跟单员,都占62.77%;英语专业学生应考取的证书,占前四位的分别是英语八级、英语四级、BEC证书和跨境电商资格证;英语专业学生在工作中应掌握的商务技能,“能翻译日常商务书面文件”与“能进行日常口译”的选择比例大体相当,都超过80%,然后是“能进行外贸或涉外销售服务”和“能处理商务信函”,都超过50%(见图5)。公司聘用英语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最看重的是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选择比例高达95.74%;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71.28%选择“实践经验不足,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较弱”;46.81%选择“知识面窄,商务知识不够全面”(见图6)。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英语外,89.36%认为应“多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拓展阅读面”,72.34%认为应“积极参加校内外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见习”,仅有少部分选择“多考证书、积极参加专业竞赛”。

图5 英语专业学生在工作中应掌握的商务技能所占比例

图6 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解决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的突出问题,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问卷调查中67.02%企业表示并没有了解过“协同育人”模式,显示高校并没有和区内企业进行良性互动。通过以上对这些数据的详细分析,进一步明晰了地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大湾区经济特色精准对接的必要性与急迫性。

二、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对接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外语教育中长期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理念为地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挑战,但现实情况是地方英语人才与湾区发展难以匹配。外向型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对英语人才的培养如外贸、师范、科技等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制定的专门规划比较缺乏。同时对湾区“关键外语语种”也没有进行界定与政策性的倾斜支持。因此应该在人才引进及小语种教育方面更好地进行规划,结合地区的传统和优势,确定外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稀缺

问卷调查中核心问题之一是英语本科毕业生能否满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回答“完全满足”仅占4.26%,显示地方高校培养的英语人才尚不能满足湾区经济发展。随着大湾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语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因此,地方高校培养英语人才方向应从培养精通外语的人才到能够系统熟练地掌握商务专业知识和对外贸易技能的复合应用型英语人才方向转变。

(三)课程设置与湾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从问卷调查来看,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最看重的是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口头表达和人际交往方面),选择比例高达95.74%;认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则是“实践经验不足,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较弱”以及“知识面窄,商务知识不够全面”。这些调查数据显示佛山高校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不仅应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应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多设置企业需求的实用性强的课程,而不是只注重理论教学,片面追求专四专八过级率。同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更为侧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实践内容相对欠缺,真正工作中的实用性内容较少,而且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四)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本是地方高校培养英语人才的目标,目前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内经济之间的互动不够,“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仍然任重道远。在问卷调查中67.02%的企业或公司表示并没有了解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地方高校需要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策略

纵观世界著名湾区如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的发展历程,与其相向而行的是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为其提供了基础性、持续性的动力源。[4]同理,大湾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要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在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现有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

(一)打造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平台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不仅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深化优质外语课程共建共享。要通过课程的共建共享促进教师交流、教学改革和特定课程的学分互认。通过课程联盟可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课程,服务大湾区经济发展。二是完善外语人才培养合作制度设计。如研制外语专业标准与外语课程标准、制订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办法、促进学历认可、实行外语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实现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对接等等。

(二)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首先,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需求。定期、深入开展企业外语人才需求调研,及时、客观、合理地分析英语人才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真实数据指导外语办学,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实训环节,形成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对接。其次,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地域流向以及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改善。第三,服务区域经济的知识储备培养应包括英语技能知识和商务英语知识,并且为提高书本及案例知识的实践价值,应在地方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应借助区域经济资源,与区域经济整合。第四,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共建、教材开发,设计出符合大湾区经济建设所需的特色教材,通过典型案例的渗透,使学生熟悉地方主要产业的商务流程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行业英语词汇,为未来的就业进行积极的知识储备。

(三)强化“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努力开展高校与湾区内各类大、中、小型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其次,企业应积极走进大学校园,展开宣讲会或课程共建,使师生既能了解一线的真实工作情景,又能了解企业管理层的要求。第三,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企业与地方各大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材,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大湾区企业调研发现:首先,语言类专业的建立及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区域经济的类型及发展程度决定着区域地方高等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建设方向和发展力度。可以说区域经济对地方高等院校外语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趋势等都有着直接而有效的指导及推动作用,是地方高等院校外语类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地方高等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应实现良性互动,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生产基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并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