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扩大,各种资源和能源的使用也飞速增加,大量使用传统能源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对人类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便成了当务之急。自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指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后,乡村地区的能源使用也开始得到广泛关注,乡村新能源建设也开始大范围开展起来。近年来,济宁乡村地区的新能源主要以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主,不论是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还是保护环境的需要,生物质能这一新能源在济宁乡村地区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文将具体介绍生物质能以及生物质能在济宁地区发展的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为生物质能能在全国范围内更好的推进提供参考。
生物质能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在生物质当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生物质能可以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供人们使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碳源。据计算,生物质能储存的能量约为270亿千瓦,比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大两倍,具有较大潜力。生物质能可根据能量转化方式和最终产品的不同划分为生物燃气,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三大类,其中生物质能的固体燃料和生物燃气主要以固体颗粒和沼气池的形式在我国乡村地区广泛使用。由于具有原料易得,清洁环保等优点,生物质能在乡村地区的使用和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1.取得的成绩
目前,济宁已有部分农村地区对生物质能有着较好的利用,但不同地区对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存在着差异。沼气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废水、秸秆、生活垃圾等通过厌氧发酵生成甲烷的一种技术,沼气可以作为发电燃料就地发电,生成的沼液、沼渣也可以用于农田,济宁市微山县张楼镇通过“一池三改”工程,以沼气为纽带,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生物质能发电是利用玉米秸秆、枯树枝、花生壳等生产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梁山县目前已有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以秸秆为原料,利用生物质气化技术进行发电,每年可以消耗掉秸秆155783吨,减少煤炭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遇到的问题
笔者电话访谈了济宁市兖州区店子村前任村长书,从他那里得知该村曾于上个世纪末统一为村民修建沼气池,为村民提供燃料。开始全村407户居民都使用沼气池,但由于产气不稳定,易堵塞难疏通等问题,再加上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年人不懂得如何保养和维修,到2003年,就已经全部停止使用,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使用过沼气。据笔者调查了解,济宁地区出现类似情况的村庄还有很多,应当予以重视。
1.自然因素
济宁市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发达的河湖水系,为其成为农业大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济宁地区耕地面积910万亩,常年粮食组织面积1100万亩,是全国主要的粮棉油基地也是特色农产品和名优畜牧品繁育基地。2018年,济宁市粮食总产540万吨,年产小麦253万吨、玉米215万吨、水稻40万吨、薯类19万吨、大豆13万吨,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十分之一,全国百分之一。各种农作物和禽畜会产生大量的秸秆,木屑和粪便,而这恰恰市生物质能所需要的原材料,如果在济宁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既有丰富的原料供给,还可以可以避免农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破坏、减少处理粪便所需要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济宁地区发展生物质能,不仅可行,而且还很有优势。
2.社会因素
一方面,生物质能的发展得到了山东省省委政府和济宁市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曾指出,要“重点支持生物质供热”。同时在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在《济宁市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为深入推进我市能源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济宁地区将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转而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因地制宜地规模化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不仅如此,济宁市环保局还拟定在济宁十二县市区布设20个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开展生物质燃料替代锅炉燃煤的试点工作,提高秸秆成型燃料生产准备水平,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政府的扶持下,济宁地区发展了多家生物质能企业,向村民收购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利用其发电或将其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等燃料后再出售给村民使用,由于生物质颗粒具有热量大、纯度高,灰渣少等特点,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接受和使用。综上所述,有了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企业在生产上的跟进以及村民们在使用上的接受,生物质能在济宁地区定能有个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
1.虽然乡村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但是由于其分散性和能量密集度低的特点,难以实现高效规模的应用,导致其经济效益较差。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济宁地区,而是广泛出现在全国各个发展生物质能的乡村地区。
2.生物质能这一新型能源虽然得到了广大青年人的认可,但由于使用起来相对复杂等原因,仍有很多老年人无法接受,正如同上文提到的店子村的例子,许多老年人由于不懂如何对沼气池进行保养和维修,使其最后落得一个被废弃的结局,现如今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留在乡村地区的人口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限制了生物质能的发展。
3.生产技术不足,使得很多生物质能产品在质量上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其使用,甚至会对使用该产品的机器造成损坏,这便导致很多村民更愿意选择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的传统能源。
4.市场监管不足,由于生物质能产品市场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以及相对规范的法律监管,导致该市场各种商品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证,村民对其信心不足。
为了实现生物质能在乡村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济宁市政府在保持原有有利因素的同时还应针对限制生物质能发展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避免生物质能建设的分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多个乡镇间建设共用的站点,将各个村庄的的农业废弃物统一运往该站点进行集中处理,发电后再将电力输送到各个村庄,通过规模化和集中化,提高经济效益。
2.加大对生物质能的宣传以及对农村居民的教育,但不能只限于形式上的宣传,而是要自上而下具体落实到每一户农村居民,改变农村居民在能源使用上的观念,教会他们生物质能在使用上的具体操作,提高生物质能的接受程度。
3.鼓励学习和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在生物质能方面的成熟技术,并借此提高生物质产品的质量,为其逐渐取代传统能源的位置创造条件。
4.政府加大对生物质能市场的监管力度,努力出台相应法规,制定统一的市场标准,改善生物质市场存在的问题,恢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