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团组织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2020-03-12 08:08王文山周恩德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团组织人文精神社团

王文山,周恩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人文精神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类的文明进步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体现为人文精神的提升。高校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人文精神内涵、作用的分析,剖析社团组织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从学生社团成员、学生社团自身建设、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浅析基于社团组织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词汇。一般来讲,科学精神体现为对物质世界规律的执着探求,而人文素养体现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体现为人类对自身及其生活世界的关怀,对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成果的珍视,对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精神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为重要的尺度,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性的彰显。

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永恒话题,随着时代变迁而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开放特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每个个人的平等发展,人的类特性的应有发展,人的社会特性的和谐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性追求和意义性追问能力的体现,执着追求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升、持续培育。

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工业社会以来,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追逐利益、追求实用的功利浮躁之风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加之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使学校过于关注分数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高校,人文精神的匮乏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培育大学生具备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二、高校社团组织在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人文精神培育与知识教育侧重点不同。人文精神培育主要是培养人格意义上的全人,相对其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能够促使学生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精神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高雅的人文艺术活动是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并自觉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促进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化程度。只有把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社团组织是实施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特殊群体,具有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影响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社团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会形成包括社团制度、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社团产品等在内的社团文化,这种极富特色的社团文化为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为社团组织活动提供了外在环境。高考制度的改革实施,使中小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高校学分制、第二课堂成绩单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使传统班级功能弱化、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权,从而使学生社团在人文精神培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学生社团的本身的凝聚力、影响力以及活动丰富、贴近学生的特点,必将是成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社团组织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构建策略

学生社团成员、学生社团本身以及学生社团的外部环境是开展人文精神培育的三个层面。本文拟就以上三个层面对基于社团组织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策略作一探讨。

(一)促进学生社团成员人文精神的觉醒。这是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并达到效果的先决条件

曾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说:“学校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你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发挥到你的专业特长,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领导才能。在社团中,你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1]社团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生组织,是否参与社团取决于学生对社团作用的认识,能否用好这个平台也取决于参与学生自身有否培育人文精神的意识。

基于社团组织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参与者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培育自身人文精神的自觉意识和高尚追求。学校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社团、树立活动积极分子标兵、设立优秀社团组织展示平台等形式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见贤思齐的主动追求。学生社团成员作为最终受益者,必须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各项社团活动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奉献之我参与社团活动,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二)加强社团自身建设,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这是在社团组织中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建设,关系到在学生社团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发设计、自觉参与的,具有极强的自愿和自觉性。在社团活动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第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它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深层次的影响。根深才能叶茂,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守正创新之路。

第二,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创新是社团活动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源泉动力。一方面要丰富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可以结合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举办培训班,不断提升社团成员的获得感;可以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不断提升社团成员的参与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市场、人文景点、博物馆等地参观考察,不断提升社团成员的体验感;可以组织社团成员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工作,促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现实,认识自我,锻炼自我,不断提升社团成员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要结合新媒体、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线下活动线上报道、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活动形式创新发展的良性格局。

第三,加强人文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实践中,必须加强人文艺术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尽管学生社团活动都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方面的教育,但人文艺术类的学生社团由于社团的性质,其开展的活动本身就是关于人文艺术方面的,必将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文艺术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提高社团成员的人文素养。

(三)优化学生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是在社团组织中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保障

第一,在开放的社会中,学校必须善于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保障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保障。

建立社团组织发展的资源库。学校要主动与校内外艺术家、企业家建立联系,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支持;要建立激励考核机制,鼓励教师参与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艺术修养;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社团组织的工作能动性,促进本校社团与其他学校社团之间开展校际活动的交往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利共享,要求社团组用足、用好、用活现代网络传媒技术,主动展示社团成果,提升社团活动影响,促进教师的个人自我人文艺术修养的提高。

第二,形成高素质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社团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在指导社团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到以身作则。社团指导教师的人文修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精神建构的重要参照。指导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社团活动上倾情投入、真心付出,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三,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身处其中的组织和个人来讲,具有深刻的影响。学校在校园环境规划设计上必须下足功夫,精心设计、建造富有艺术色彩的建筑、雕塑和校园绿化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加强人文艺术知识的内化,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培育学生人文精神。

第四,打造富有特色的社团组织。特色是社团生命力的外在彰显。学生社团因其参与学生年级的层次性、专业的交叉性和兴趣的共同性而具有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功能,社团活动因其主体的参与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实践教育的功能。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必须注重学生社团的功能与社团活动的特点,突出特色、注重规划、分类指导,帮助社团构建朋辈学习共同体,不断培育学生社团干部和社团成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结语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现代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化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从全社会来讲,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人文艺术修养培育,从而不断推进全社会每个公民人文素养的提高。

学校是开展学生教育的专门机构,应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全员参与的工作。第一课堂应该是实施人文艺术教育的主阵地,第二课堂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活动能够完成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学生社团应该成为实施人文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人文艺术培养方面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人文艺术教育的效果。高校管理部门在对待大学生社团问题上要高瞻远瞩,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从学生人格完善的高度来看待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真正建设好、利用好这个平台,规范管理宏观调控,引导社团有序发展,建好指导教师队伍,提升社团管理干部素质,创建学习型社团组织,使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真正落实、落细、落小。

猜你喜欢
社团组织人文精神社团
缤纷社团
服务农村社团品牌打造 发挥各类社团积极作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育人功能的思考——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社团组织在新闻传播中的效用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全国各省、市、区期刊工作社团组织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