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龙,李冕杰,黄源活,黄贤英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526061)
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1]新时代的大学生是青年中最积极和最有活力的力量,更应懂得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特别是大学新生,他们处于一个适应转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树立正确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2],因此,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规划、控制和反思意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主要采取线上问卷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课题组将时间管理具体划分为时间管理意识、时间管理规划、时间管理控制和时间管理反思等四个维度,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调查,运用采用likert四级评分法进行问卷的问题设置,每个维度设置5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四个选项,分别为“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正向问题设置得分为3、2、1、0分,反向问题设置得分为0、1、2、3分,每个问题按照选项分别记分,该问卷满分为60分,分值越高,时间管理得越好。课题组从每个维度入手,分析被调查者目前对时间管理方面的认知与态度,从而得出结论。
课题组向各个高校转发线上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形式,以此得到不同大学一年级新生的问卷数据。此次一共有1573名学生填写问卷,经过筛选,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25份,占调查总数的96.94%。有效问卷数量较多的大学分别是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肇庆学院和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八所高校。课题组从有效问卷中提取各项数据并经过统计以完成此次的调查评估任务。
本次1525份有效问卷中,男生567人,占比37.2%;女生958人,占比62.8%;担任学生干部的有552人,占比36.2%;没有担任学生干部有973人,占比63.8%。1525名调查对象总平均得分为31.83,时间管理意识、时间管理规划、时间管理控制、时间管理反思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48、8.19、8.08、7.08,大多数人的得分都在21~40分之间,这说明大学新生时间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进一步结果分析中,得出当前大学新生时间管理的现状有如下特点:
在时间管理意识方面,1525份有效调查问卷里仅有4份得满分,11~15分的仅占13.5%,6~10分的占80.7%,0~5分的占5.8%,总体来看,相当数量的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意识相对不足,如“您能按照时间规划表的安排认真实施”的问题中,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高达54.1%。“您很明确自己活动效率最高是哪个时间段”的问题中,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占30.0%。同时,大学新生群体的时间管理意识呈复杂化特征:一方面,大学新生对时间管理意识较为淡薄,被问及“您是否认为自己目前还年轻,做些无意义的事也可以”时,23.9%的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另一方面,部分新生对时间管理意识的关注局限于自身随心所欲的事情上,呈随意性。如“您总是什么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问题中,回答“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高达62.2%,超过一半的大学新生对时间的把握比较随意。这说明,大部分大学新生尚未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由此出现淡薄时间管理意识和关注局限于自身两种现象同时并存的特点。
在时间管理规划方面,1525份有效调查问卷里仅有17份得满分,11~15分仅占12.5%,6~10分的占74.9%,0~5分的占12.6%。相当数量的大学新生认为自己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做好相关准备,如对“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您会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问题,回答“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高达78.7%。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很多新生认识不清楚,如对“您每天都有一个固定时间去安排明天的事情”的问题,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高达58.9%。对“您能够很好地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的问题,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高达43.2%。如对“您有对课余时间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问题,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高达43.2%。结合学生访谈情况,发现不少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规划存在一些模糊或是错误的认识,个别学生还表现出“大一的时光要好好享受”的思想倾向。
在时间管理控制方面,1525份有效调查问卷里仅有11份得满分,11~15分仅占15.5%,6~10分的占70.3%,0~5分的占14.2%。虽然有部分学生具有相对较好的时间管理意识,但是在行为方面,并未能做到知行合一。如对“您能严格执行已制定的时间规划”的问题,回答“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占44.1%;对“您始终坚持着健康且规律的生活作息”的问题,回答“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占50%;对“您能控制自己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的问题,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占40.1%;对“您经常会把任务拖到最后期限才去完成,甚至把任务延后完成”的问题,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占40.3%。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存在时间管理意识强而时间管理控制低的矛盾,存在一定的时间管理失范行为现象,需要高校引起重视和加强对新生的引导。在访谈中也了解到,部分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老师的约束,可以任意挥霍时间,其中不少人喜欢窝在宿舍里玩游戏、追剧、看小说,等等。
在四个时间管理维度中,时间管理反思得分最低,也是最不被重视的一个维度。在时间管理反思方面,1525份调查问卷里仅有4份得满分,11~15分仅占5.1%,6~10分的占71.0%,0~5分的占23.9%。总的来看,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对时间管理的反思。如对“您常常对自己没有好好利用好时间感到懊恼”的问题,回答“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占75.3%;对“您经常感到有忙不完的事情,到头来却又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的问题,回答“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占39.8%;对“一天下来,您会回忆和反省自己当天的不足之处”的问题,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占43.9%。通过访谈也可知,玩游戏、追剧、看小说与其他占用时间的事情在不受控制地浪费时间之后,有的学生会感到懊悔,停下来做规划内的事情;也有的学生有了懊悔的心却没有懊悔的行动;更有甚者完全没有对自己偏离时间规划轨道的行为进行反思。
加强时间管理,就是要让大学新生精准梳理对时间管理的认知和行动之间的矛盾,理性对待时间管理现状,成长为具备奋进者精神的新时代合格公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开创新的局面。”[3]因此,在增强学生时间管理方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4]。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艰巨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该把时间管理教育融入其中。
1.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时间管理”的概念虽然没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中直接出现,但不乏与其密切联系的章节和知识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人生态度是什么”“如何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如何向劳模学习”等部分,可以教育大学新生把个人理想的确立与时间管理结合起来。再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内容,也可以间接教育学生要做好时间规划。又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容,其中理想信念与个人的时间管理存在密切联系,让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不断利用好时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做出的不懈的努力,正确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避免出现学生对时间管理了解不深入、不充分、不客的状况。可见,大学生必修的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始至终贯穿着时间管理的教育。
2.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大学新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活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场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相关问题,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的[5]。具体而言,如设计宿舍生活与学习现场情景,要注意“三个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每天生活学习状态为切入点,现场情景里要求展示不同学生在宿舍里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场景,让表演的学生们得到相应的体验、让观摩的学生们在课堂上互动,使时间管理的知识更易入脑、入心。通过角色情景模拟,让大学新生更加清楚自己平时的时间管理状况。
实践出真知,要建立正确的时间管理意识离不开实践指导。只有经过亲身经历、反思归纳,才能真正养成时间管理习惯,把握好管理时间尺度。要把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时间把控问题,感知时间重要性,增强时间管理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资源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担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成效。
1.指导大学新生开展校园调研
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时间管理主题的调研行动,自觉在行动中深化认知问题。如校园里优秀学生党员、获学校奖学金的学生以及优秀教师是每位大学新生的学习榜样,他们均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认知与行动。引导学生就这个方向进行深入调研,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大学生通过亲自走访调查,可以充分认识到优秀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里的先锋模范,他们能够把握和管理好时间,积极为同学们做实事,同时不断制定学习目标而为之不懈努力;充分认识到获学校奖学金的学生是大学新生的学习榜样,他们具备较高的时间管理意识、规划、控制与反思;充分认识到优秀教师是大学新生群体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他们能为大学新生分享学习与工作的经验,教育学生们在平时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如何做好时间管理。通过调查与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无处不在,需要重视个人的时间管理。
2.引导大学新生根据专业特点投身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大学新生已然成为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的主力军,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养老院、乡村小学、村落、社区等志愿服务阵地,为留守小孩提供长期性的学习和心理辅导、为年老长辈送去爱心和温暖,或者结合专业特色启动留守儿童公益课堂项目,或者利用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给了大学新生时间管理和体验社会的实践机会,有机融合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两大目的,一方面,可以使大学新生开始反思自身时间管理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行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大学新生的视野,锻炼和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同时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3]第一,在校园环境的布局建设中凸显时间管理的元素,将名人的时间管理的励志故事以雕塑、宣传栏等不同类别的方式加以展示,营造提高大学新生时间管理意识的校园氛围。第二,将时间管理融入高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加强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让学生做好自己的规划和制定自己的目标。时间管理意识与行动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对大学新生的时间管理教育绝非朝夕之功,要多渠道、多维度、全方位展开,做到持续性和常态化,需要高校各部门的合力,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