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鹂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山东 东营 257000)
2015年7月6~7日,中共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先进性,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1]。时隔两年,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群团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及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论断,为做好新时代群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群团改革的根本目标。先进性是群团工作的永恒追求,是群团组织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必然属性。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群体的桥梁和纽带,保持和增强先进性是党对共青团组织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共青团保持生命力的必然之举。
山东省东营市现有基层团(工)委209个,团总支169个。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目标,特别在培养和引领青年人发挥先锋作用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思想教育更加深入。为破解基层青年政治学习中出现的随意性、无序化、碎片化的问题,团市委联合东营市委党校重点打造了“青马工程”品牌项目。优选学员、讲师、课程,突出理论导学的重要性和研讨交流的实用性,摆脱大水漫灌的“说教式”,力求实现精准滴灌的“沉浸式”,确保理论学习更加亲切、更有成效。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优化师资配备,完善课程设计,健全运行机制,不断深化“青年大学习”,广泛开展与青年面对面的宣讲研学活动,把党的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让青年愿意听、愿意学、愿意用,思想引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二是社会实践更接地气。积极开展青春建功行动、青春扶贫行动和青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发挥青年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先锋作用。三是组织建设更加完善。突出抓好“三联四促”常态化下沉基层,共选派34名市县团的党员干部组成6个下沉工作组,分别下沉19个镇街,每名下沉干部每年负责联系1个镇街、重点联系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志愿者队伍2支,常态联系当地青年20名,确保了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到实处。以全面坚持从严治团为目标,重点抓好智慧团建、基层组织建设和严格团员发展管理。近两年新入团团员的系统录入准确率达到95%以上,集中清理整顿空心化、僵尸化和软弱涣散基层团组织376个。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采用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形式,对全市团员青年进行抽样调查,共回收问卷1733份,其中学生团员278份,机关事业单位、乡镇、企业团员青年1455份。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凝聚力逐渐减弱是当前共青团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调查中,有35.3%的受访者认为,共青团组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引领工作“道阻且长”。思想引领是共青团组织的主责主业,抓不紧抓不牢就会阻碍团组织与团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各级团组织在抓思想引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些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总体上看,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现阶段青少年的特点及网络媒体对其影响决定的。在调查中,有53.9%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青少年奉献意识不高,44.9%受访者认为青少年责任意识较差,有42.3%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造成这些问题主要在于青年人急功近利,精神空虚,缺乏信仰的思想弊端。此外,网络、新媒体中的信息潜移默化影响了青少年的思想、价值取向、道德素养等,其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对做好共青团思想引领提出了严峻挑战。第二,团组织活动“浮于表面”。新时代,能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工作成为衡量共青团组织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调研过程中,有11.5%的受访者认为,团组织活动初衷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虎头蛇尾,雷大雨小,最后草草收场。这表明团组织活动既缺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深度,也面临过度追求广度导致精度不够的问题。第三,团员先进性不足。团青不分、团员先进性不足是共青团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共青团就会失去对青年的引领作用。从调研情况来看,认为作为一名团员一定要比普通青年先进的人只占50.8%。团员不爱团、不想团的问题较为突出,团组织开展工作时,往往对团员与青年不作具体区分,通过依托团员来吸引凝聚青年开展工作的制度设计落实不到位,团的工作基本靠少数团干部推动开展,削弱了团组织的先进性。
基层共青团组织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源头,是共青团组织中的桥头堡,最能反映一线青年最根本的变化和需求,也是青年最先接触和最容易接触的基层组织。团组织覆盖面大小、是否具有活力,严重影响着共青团作用的发挥。调研中发现,部分基层团组织有名无实。有些乡镇村、街道社区,由于青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居多,导致团组织出现没有专职团干部、没有稳定的工作对象、没有活动项目、没有活动经费的“四无”状态,团组织成为有名无实的虚设机构,组织生活形同虚设。在对参加团组织活动的频率进行调查中发现,半年参加一到两次活动的占调查人数的31.7%,每年参加一到两次活动或没有参加活动的占15.2%。部分基层团员的政治参与意识非常薄弱,对团的认同感严重下降。专职团干部数量严重不足,县区、镇街团委工作力量与所承担工作任务不匹配,团组织人手少、任务重,同时还存在专职不专用、长期被抽调的现象。
团组织和团员的作风关系到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着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团的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责任感不够强,部分基层团委和团干部对团的工作思考深度不足,工作过于被动;二是工作信号存在层层递减现象,导致出现了上热下冷、前紧后松的症状;三是对基层团干部的教育管理,抓得偏轻偏软,特别是对乡镇以下的基层团干部培训覆盖和频次亟待提升。
一是制定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要充分认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把团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党委(党组)要主动给团组织出题目、下任务,支持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到基层到一线发挥突击队的作用,避免共青团工作的盲目性,让青年更加紧密地贴近中心工作。二是加快相关制度措施落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县(区)、乡(镇)、社区党建带团建联席工作会议,对团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落实县(区)、乡(镇)是党员的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常委会和党委会制度,便于共青团能够及时了解与掌握经济、社会以及党建方面的最新信息,并落实到青年工作中。
思想引领是共青团组织的主责主业,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将会大大提升。对此,共青团组织从完善培养机制、丰富培养形式、拓宽培养渠道着手,进一步深化青年思想教育。一是完善培养机制。将更多优秀青年纳入培训范围,从严从优选调学员,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跟踪培养;注重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锻炼培养相结合,针对不同青年、不同需求,探索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研究建立系统、专业的效果评估机制。二是丰富培养形式。在开展理论研学的同时,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丰富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激发青年学习兴趣。三是拓宽培养渠道。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等,开展好各类参观瞻仰、警示教育、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活动,使用好互联网平台,正确引领青年思想,转变青年精神状态,发挥青年作用,凝聚青年力量。
一是开拓青年阵地。在巩固学校、机关、行政村等传统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基础上,针对大量团员、青年在体制外聚集的实际情况,发挥党建带动、行业推动、园区联动、产业互动等模式,努力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新兴行业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域开拓阵地。同时,依托现有“青年之家”,广泛吸纳青年社团、青年社会组织常态化入驻,增强“青年之家”联系服务青年、服务青年的能力。二是凝聚青年社会组织。对于青年社会组织,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骨干、引导社团、协调资源的作用,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中骨干成员的沟通联系,并及时发现不同领域青年组建社会组织的意向,积极孵化培育健康的青年型社会组织。三是发挥先进团组织带动。深化“五星级”基层团组织创建活动,注重发挥团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市级以上共青团系统评选表彰中,优先考虑推荐被命名为全市“五星级”基层团组织的团组织及其负责人。同时,进一步完善星级评定机制,实行年审评价,进行动态管理,对于不合格的单位要及时摘牌,克服重创建轻管理的问题,提升基层团组织的组织活力。
一是完善团干部管理体系。配齐配强基层团组织干部队伍,探索建设专职兼职以及挂职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的青年队伍,着力解决基层团组织人手不足、专业化不强的问题。同时根据团干部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制定培养规划。二是健全团干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与干部的培训机会、薪酬变化联系起来,切实发挥好导向作用。同时,要健全团干部晋升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团干部政治待遇的相关规定,提高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培养团干部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完善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和团市委机关干部、区(县)团委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线上通过网络平台,线下深入城乡、社区、学校、群团服务站等直接开展联系、服务、引导工作,确保团干部大部分工作时间在青年当中,第一时间能够掌握青年群众反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