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涵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2020-03-12 08:08赵英杰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概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赵英杰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之一,担当着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把新时代大学生培育为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命题之一,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指出它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1]48。使新时代大学生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鲜活代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是概论课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所在。

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教学主线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

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教学主线,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历程,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概论课教学的主题。概论课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文化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教学主线,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巩固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进而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为教学主线,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2]。为此,概论课教学系统梳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讲清楚是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使之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讲清楚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使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上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可。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是危害大学生思想成熟和理论清醒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在理论上清醒,才能在行动上才能做到自觉。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无常,社会思潮层出不穷,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以否定民族历史和文化、消磨民族传统和精神的方式,宣扬错误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价值观,如同迷雾般遮蔽了正处于思想认识形塑重要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教学主线,厘清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虚无主义、中华文化自信同文化虚无主义的界限,坚定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的思想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的理论信仰,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指南。概论课要“正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阐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3],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此,概论课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揭示,讲清楚“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4]150“社会主要矛盾的

变化”[4]152和“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4]154之间的关系;二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阐释,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4]158;三是对这一思想历史地位的评价,即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4]161“新时代的精神旗帜”[4]16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4]163;四是对这一思想实践基础的把握,即它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4]16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4]17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4]205“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4]22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4]236“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4]249之间的关系。概论课教学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扎实理论功底”“锤炼理论修为”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概论课以“扎实理论功底”“锤炼理论修为”实现知行合一,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学生努力掌握基本理论、扎实基础理论功底”[4]5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养成理论思考的好习惯”[4]5是概论课教学的两大目标,有助于实现“扎实理论功底”“锤炼理论修为”辩证统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知行合一、见行见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楚要不要培育,其次才能从实践上确定培育什么以及如何培育的问题。概论课教学以“扎实理论功底”和“锤炼理论修为”为两大抓手,强化学生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的能力,保持理论清醒和理论自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知行同构。

“扎实理论功底”是概论课教学首要目标,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概论课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一是筑牢理论基础。概论课要从宏观、全局、整体的高度,系统梳理我国社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具体历史时期的理论成果,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基本观点、核心要义、历史地位及时代价值等,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理论、打牢理论基础、扎实理论功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坚实基础。厚实理论基础,强化理论学习,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性、自觉性、系统性,是概论课扎实学生理论基础的重要方面。二是破除理论困惑。概论课结合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难点、热点和焦点,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教学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破除当前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困惑。三是培养理论思维。概论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素养,以此来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它是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总之,概论课通过扎实理论功底,破除理论困惑和培养理论思维素养,使学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锤炼理论修为”是概论课教学的又一目标,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概论课要以“锤炼理论修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能力。一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概论课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和能力。传授基本理论要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现代化建设的使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为学生讲解,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世界观、时代观,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提升责任感、使命感和奋斗精神。概论课结合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热点和焦点,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如“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5]等视角,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时代青年身处的时代场域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时代使命。三是强化外化于行的实践能力。概论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的始终,以思政教育促进价值观教育知行合一、以价值引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的工作基调,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总之,概论课通过锤炼理论修为,使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成为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三、以“坚定四个自信”牢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

“四个自信”是概论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着力点。概论课要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等,特别是围绕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主题,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7]377信仰坚定离不开理论自觉,理论自觉来源于理论自信,坚定学生“四个自信”,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可、主动传播和积极践行。

首先,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概论课教学要从坚定道路自信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概论课教学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探索、发展历程的科学分析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是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概括了中国道路,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6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基本要求、强大动力和思想保证,蕴含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中的本质内容和核心要义。中国道路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给世界其他国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具有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概论课树立学生的道路自信,认清这一道路是历史、人民和时代的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激励学生努力掌握真才实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其次,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概论课教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准把握和科学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8]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20为此,概论课教学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其一,从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论、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论角度引领学生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二,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高度带领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三大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历史和实践的经验概括。其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路径选择、战略设计的深度带领学生自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我国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概论课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整体性,重点突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内涵,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价值,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

再次,坚定学生的制度自信,这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直接有效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明确这一价值观的性质,“社会主义”这一前提指明了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概论课教学要结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特征、优势等,树立起学生的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9]概论课教学深入阐释这一制度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对制度的科学认知,深化对制度的准确理解,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20我们的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概论课教学力求做到抓住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灵魂,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原则;要坚持为党培养人才的根本原则,严格落实校党委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针政策,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实现民族复兴历史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最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17,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丰厚的沃土、最深沉的动力。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40-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继承与发展原则,是引导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传承开新的兴邦逻辑”“强国惠民的时代担当”“文以化人的精神主题”“向新而行的进取意志”[10]意义,这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逻辑,也是以此振奋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深层原因。概论课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先进文化,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以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责任使命和担当精神,树立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从中找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文化土壤和精神动力。不断增强党对校园文化环境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提供精神指引,把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作为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任务。

猜你喜欢
概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