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旭,章建林,高小庆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湖南 株洲412006)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徒)是在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和师傅的实践知识传授中交替地进行学习和培训,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铺垫。这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制造2025 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已在中国各高等职业院校中运用,也逐渐成了中国最流行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一。高职机电类专业就其专业特点而言,更应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联合育人机制。
国家十分关切与重视职业教育,教育部办公厅2015 年遴选了165 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2017 年又确定了第二批203 家,2018 年确定第三批194 家。其中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占全部试点单位的73%,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截至2020-01,以“现代学徒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有7 706 篇文献,据知网文献数量,按年度统计如图1 所示。
其中2018 年2 027 篇,2019 年1 818 篇,预测2020 年将达到2 397 篇。可见自2015 年以来,以现代学徒制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呈稳健上升趋势。究其原因,2015 年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性文件,也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推动了中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开展,促使学者们从理论的研究向实证研究方向的转变,高质量、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也崭露头角。
据统计,中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机构形成了以华东师范大学、广西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首的高校研究群,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充分体现了研究者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理论研究的同时,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图1 2011—2020 年现代学徒制发文数量统计
截至2020-01,在中国知网以主题词为“高职机电”,关键词为“现代学徒制”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文献42 篇,本文将对这42 篇文献进行样本分析。
各年度发文量曲线近似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参照图1。2014 年以前没有相关研究,2014 年仅有1 篇研究成果,自2015 年政策支持以来,年发文量逐年增长,预测2020 年将达到13 篇,这与国家的政策和支持力度分不开。
而平均每个发文单位的发文量为1~2 篇,研究成果不多,由此可知高职机电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看似火热,实则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实证研究的更少。
研究层次分为行业指导(社科)类、基础研究(社科)类、高等教育类、工程技术(自科)类、职业指导(社科)类、行业技术指导(自科)类。其中行业指导(社科)类、基础研究(社科)类所占比例较大,共30 篇,达到71.42%,而自科类的研究共4 篇,仅为9.52%,说明多数研究为社科类研究,涉及企业技术层面的研究极少。
42 篇文献的发文单位,均为高等职业院校,仅有1 篇署名了企业单位,且与高职院校联合署名。说明了高职机电类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单位中,企业的参与度并不高。当前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表现出了“壁炉效应”(高校热,企业冷)。
将42 所高职院校的发文数量,按照省级行政区划分进行统计,如表1 所示。
表1 各省份发文数量统计
由表1 可知,虽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共3 批多达562家,但机电类专业有研究成果的仅集中在上述17 个省份36家单位,其中发文量多的单位集中在江苏、山东、湖北、福建,显然这和区域产业类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派生了优质的办学资源,推动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稳步发展。如江苏是闻名全国的制造业大省,其制造业产业总体规模大,有活力,基础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江苏有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劲需求,由此所带来的辐射效应直接影响本省高职院校资源获取量,因而研究成果较多。
由表1 还可以看出,36 家发文单位中有17 家单位为教育部公布的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而福建、黑龙江、广东、河北各省均为非试点单位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这些高职院校虽未被列入教育部试点,但他们在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路上积极探索,不甘人后,为推动高职机电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研究焦点集中在高职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模块)、教学资源库、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双元育人、政校企行等方面。各研究单位从不同角度探索改革路径。
现代学徒制归根结底都要落地生根,才能成为有效的育人模式,因此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建立试点班级,从专业的顶层设计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从教学资源的整合再到课堂上的落实,都需要做大量的实证研究,最后才能成为可复制的经验。
当前学校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积极研究,但校企关系却若即若离,仅为浅表化的合作。在中国制造2025 背景下,中小企业对现代学徒制试点颇有兴趣,但学徒需求量却不大,不愿加大投入。大型制造类企业虽对学徒需求量大,但因有自己的内训体系,针对性更强、实效性更高,又因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依然有自主择业权,不愿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制订相关法律,给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大力扶持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让企业从中得到实惠,从而让现代学徒制能真正落地生根。
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在实操层面遭遇障碍,难以聘到合适的师傅。企业一线师傅“懂技术,技能强”,但教育教学技能相对比较匮乏,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效果。且企业师傅不愿抽出大量时间与院校教师共同研究教学项目,较难实现企业项目的教学化改造。另外企业的师傅不愿意到学校任职,还因为学校的课酬低,耽误在企业的正常工作,得不偿失。水平高的师傅有其他的生产管理任务,水平一般的师傅害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
高职院校校内专任教师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而与时俱进的实践技能只有到企业一线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但是在企业学习就耽误了正常的教学,教学行为无法认定,多数教师因到企业无法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而导致薪酬补贴被倒扣,从而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
因此国家需建立健全具有法律效力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企业师傅聘任制度。学校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有高超技能的企业师傅来校教学,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
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同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将引发学生的矛盾心理,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企业把“学徒”当做是廉价劳动力的现象,学生害怕成为改革的“实验品”,知识技能都没学到,毕业后不能找到对口的职业岗位。因此,必须明确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各方的权、责、利,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企业认知。
高职机电类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双主体育人、校企联合育人、教师师傅共同育人理念,现代学徒制才能真正水到渠成,且需要政策扶持、配套制度、师生待遇、用工安全等多方面举措,才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