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下的城市环境导向设施规划设计研究

2020-03-11 07:19史亦轩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史亦轩

摘 要: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代表其独有的精神,而环境导向设施又是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文章对文化认同下的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系统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结合设计的空间话语以更加理性且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环境导向设施系统研究以符合目標人群行为需求、心理需求和城市环境建设要求,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文化生态平衡发展。

关键词:文化认同;环境导向设施;图形语言;文化释义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导向设施系统规划与设计已成为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基于文化认同来探讨环境导向设施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可为更好地研究城市环境设计语言提供帮助。借助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的设计,建构出可读的空间文化性符号,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一、文化认同下的城市环境导向设施

文化认同是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兴起的一股思想潮流,对于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和促进区域融合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认同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其在环境导向设施中的语言表现是根据地方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科技艺术、文化遗产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领域内依托设计手段建构形成的富有精神内涵、别具一格的文化环境导向设施。

当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却忽略了对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以至于出现文化缺失、文化表现媒介差、文化认同缺失等现象。为了改善此类现象,满足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文化建设的更高要求,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以留住城市中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环境导向设施在特定地域文化下有着人们思想价值、行为表现所累积的特定风俗及习惯等,将文化与环境导向设施图形语言设计相融合,可以充分满足目标人群行为需求、心理需求和城市环境建设要求。总的来说,城市环境导向设施是城市空间结构最好的划分手段,是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风貌展示和文化融合最为直观的展现方式,是最能代表城市个性与文化底蕴的有效介质之一。

二、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的空间话语

(一)空间指引

环境导向设施系统指引人们在所处的空间环境中明确移动的方向及位置。如果把整个城市空间看作一本典籍的话,那么环境导向设施就像开篇目录,是反映城市文化认同、指导城市阅读、检索城市文化特色的最佳工具。它的指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在陌生空间中的紧张感,使人们对城市文化有较为清晰的“目录式”认识,也使得个体与所处空间的文化建立起稳定的联系与强烈的认同感。

(二)空间感知

1.距离与尺度

空间的范围是既定的,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系统若需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并达到空间比例的平衡,距离和尺度感显得尤为重要。以建筑为例,通常人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形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的圆锥。布鲁曼菲尔特的《城市规划中的尺度》中关于建筑的视觉提到,人在看前方时,如果按2∶1的比例看上部,即成为40°仰角。如果想要在建筑上部看到天空,那么建筑物与视点的距离(D)与建筑高度(H)之比(D/H)等于2。仰角等于27°时,则可以看到整个建筑。但如果间距不足2倍则不能看到建筑整体。当建筑只有孤立的一幢时,建筑是雕刻式的、纪念碑式的,在其周围存在着扩散性的N空间。当那里再出现一幢建筑,二者之间就开始产生封闭性的相互干涉作用。假设以D/H等于1为界线,在D/H小于1的空间和D/H大于1的空间中,它即是空间质的转折点。因此可得,D/H大于1时,将产生远离之感,D/H小于1时,则会产生成迫近之感,D/H等于1时,建筑高度与间距之间有某种匀称性存在。

在设计城市环境导向设施时,不管是外部空间还是内部空间,掌握距离和尺度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城市外部的空间场景中,尺度往往是漠然的,因此距离与尺度的把控是提升城市环境导向设施质感的设计重点。

2.材质与触感

城市环境导向设施作为空间配置的重要载体,其在设计上运用多种材质和触感的不同变化方式,将给城市参与者以“文化—体验—情感”连为一体的话语形态。布莱恩·劳森在《空间的语言》中举了一个例子:“他在一幢由伟大建筑设计师安恩·雅各布森设计的建筑里体验时,不小心将画草图的笔掉落在地,当他弯下腰去捡笔时,吃惊地发现被地下供暖系统加热的通常感觉很冷的地板却异常温暖,这一次对于材料质感的接触使他有了更为温暖、更为私密的空间体验,于是在感知与根据记忆作出的期待之间出现了不一致。”在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的感知中,不同的材质与触感会给人一种区别于传统视觉的体验方式,其直观的心理反馈性将改变人们对城市固有的思维记忆模式,其作用具有丰富的内在价值及影响力。

(三)空间隐喻

隐喻是人们用来创造意义的工具,空间隐喻设计通过逻辑思维来构建空间中事物的认知方式,使人们发现被忽略的事物间的内在文化美学价值。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系统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带有文化认同属性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精神空间”。人们用一种充满隐喻的方式看待城市空间,也凭借着想象和隐喻将城市空间中的意象作为建构和分析表征空间的手段,使得城市空间与建立在城市环境导向设施图形语言之上的文化表征空间形成一对辩证的关系。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与所处的城市空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作为一个符号为人们与陌生化的空间提供一些看似坚固、持久的联系,这也为展现城市精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跳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在文化认同视野下以更加新颖的思维方式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系统在环境中的隐喻作用及象征性表达,充分协调城市内各分区的不和谐因素,将环境导向设施设计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地域名片。

三、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系统的设计语言

(一)空间可塑性

每一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其独特的文化认同体系,以呈现城市特色、城市文脉及发展历程。城市环境导向设施表现形式并非以单一的固定形态而存在,通常需要包含多方面的城市文化信息,这就造就了其在设计上灵活自由、充满美好想象、充满着无限可能、丰富多样的创造性特点,即超强的空间可塑造性。

(二)叙事互动性

叙事互动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手法,城市环境导向设施设计通过叙事互动的空间话语将城市文化认同的人文信息及其语境呈现出来,在人与城市文化认同属性之间建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在叙事互动性指引下,结合城市不同的文化主题叙事,将各空间排列组合,增强各分区的互动连通性,使城市环境导向设施既能给予人们指引,也能考虑到人在城市环境中行为需求、心理需求的变化。总的来说,这一叙事互动性的特点满足人们新语境下互动体验的要求,使用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市空间中,成为城市文化最直接的参与者。

(三)文脉延续性

越是历史悠久的城市,越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和精神财富的高度集中的文化认同。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用何种方式保护城市文脉特色、延续文脉价值上升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不同的城市,地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个性化差异,这一特点也恰恰赋予了城市环境导向设施更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人们通过城市环境导向设施这一媒介将自己置身其中,建立起连接个人与城市、歷史与未来的纽带。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人成为城市建设进程中主动有为的主体,在城市文化认同的更新和文脉的延续中不断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结语

城市环境导向设施作为一种表达城市内涵和文化风貌的载体,其设计必须符合目标人群行为需求、心理需求和城市环境建设要求。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环境导向设施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理性且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环境导向设施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意义,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去探讨环境导向设施系统规划与设计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以期达到设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

[2]武敏敏.小空间的无限场景:空间中的蒙太奇[D].中央美术学院,2014.

[3]刘丹,张仲凤.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下的标识导向系统[J].包装工程,2019(20).

[4]张佳会.公共环境导示系统设计的价值取向[J].包装工程,2011(22).

[5]吕凤显.导向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6]田中直人,岩田三千子.标识环境通用设计:规划设计的108个视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易毅.建筑内环境视觉导向设计连贯性分析[J].包装工程,2009(12).

[8]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9]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贡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1]LYNCH K.The image of the city[M].Cambridge:MIT Press,1960.

[12]SMITH R A.Density,velocity and flow relationships for closely packed crowds[J].Safety Science,1995(4).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