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斌
桥梁书是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过渡性读物,重在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桥梁书主题丰富,内容多样,充分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读桥梁书,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一、巧设支架,培养理解力
低年级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较习惯于通过直接经验学习,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读完故事之后,难以在头脑中形成故事的整体脉络,这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故事、讲述故事。因此教师在阅读交流中,要善于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走进故事,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故事,理解文本主题。
比如,《大自然的故事·草尖上的老鼠》是俄国著名自然文学作家维·比安基的力作,它图文并茂,讲述了小老鼠吱吱的历险之旅、成长之旅。吱吱的经历一波三折,能极大激发小读者的阅读期待;它每一次历险都能化险为夷,又能给小读者带来阅读的安全感与满足感;在历险过程中,它从最初的慌乱无助,到最后的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一切,让小读者汲取到了成长的力量。
本书中,吱吱曲折的历险经历以及在经历中成长,是交流的重点,也是学生梳理故事的难点。笔者在讲述故事之后,搭建如下支架,步步推进,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感受、发现吱吱的成长。
1. 认一认:出示故事中的插图,认识关键动物(吱吱在历险路上遇到的天敌)。
2. 排一排:回顾故事内容,将这些动物图片按照故事出现的先后顺序排队。
3. 说一说:吱吱是怎样避开天敌的追捕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学会了什么本领?
4. 想一想:你发现了吱吱的改变吗?如果故事的最后它没有跟兄妹俩在一起,它能独自生活吗?
基于学生实际,首先搭建“认一认”“排一排”两个支架,共同绘制出吱吱历险的故事地图,巧妙地让学生把握故事全貌;接着以故事地图为支架,师生回忆吱吱成长画面,一起梳理出吱吱学会的本领,感受吱吱的成长。前三个学习活动,又为第四个学习活动搭建了支架: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现在的吱吱已经能够在森林里独自生活了,因为它已经学会了生存本领,即使它没跟兄妹俩在一起也没问题”。这些支架环环相扣,互为表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地提供支持。
二、内容重构,培养评鉴力
整本书篇幅长,信息量大,同一人物和事件常常间隔出现,在阅读过程中不容易形成完整的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内容重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小猪唏哩呼噜》是一套非常有趣的注音读物,每本都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极富想象力和趣味性。学生独立阅读,往往只是享受单个故事的阅读之乐而未曾进一步对人物进行综合思考、统整评鉴。在与学生共读讨论这本书时,笔者抛出了这个话题:这只小猪,究竟是聪明还是糊涂呢?有时候,他还真是糊涂虫、傻家伙呢!理由是:
1. 他记不住自己的生日。
2. 当他听到大狼的宝宝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饭时,自愿给大狼当食物。
3. 他干活特别卖力,可是从来不计较报酬。
有些学生似乎被笔者说动了;有些学生陷入了迷惑中,他们似乎不完全赞成,但是又一下子想不出理由来反驳。笔者知道,这是因为他们的阅读信息库尚未被激活。于是,笔者出示了本书当中的“人物角色网”,帮助他们回忆。
看到“人物角色网”所展现的这些角色,学生开始在大脑中迅速捕捉、调动已有的故事积累进行信息重组。有些故事情节印象不深了,他们又纷纷翻开书本,去寻找,去思考。继而,他们逐个有理有据地反驳笔者:“我觉得这只小猪一点也不傻。他一个人当保镖时,因为走夜路害怕,故意模仿大狼先生、妈妈说话,吓跑了大老虎。”“我认为这是一只善良的小猪,小蛇花花找不到朋友,他就和花花做朋友。”“小猪的坚持不懈值得我学习。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自己批发水果去卖;又帮象博士干了三个月的活。”“小猪还会见义勇为呢!看到猩猩老二欺负山羊老汉,就跑出来阻止,被踢了一脚,还不放弃。”
聚焦小猪唏哩呼噜这个角色,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比较全面地勾勒出了相对丰满的人物形象,初步学会了如何多元评鉴书中的主要角色。
三、捕捉闪回,培养联结力
在桥梁书中,作者通常会设置一个重复出现的场景、人物、画面或者动作、语言,甚至“道具”,帮助读者借助重复形成勾连,强化印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善于运用捕捉闪回策略,带领学生关注重复的语言、动作或场景,帮助学生实现与作品的深度交流,与作者的深度对话,进而反观自身,与自身成长进行联结,在阅读当中读到自己。
比如,《弗朗兹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对一个男童从6岁到8岁这一人生阶段进行追踪观察以后,用幽默的笔触,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多元立体的儿童形象。这本不足8万字的儿童小说,节选了10个发生在弗朗兹身上的故事。横向看,每一个故事是相对独立的;纵向看,从第一个故事到最后一个故事,一步步见证着弗朗兹的变化与成长。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真实有趣,充满生活气息。书中的弗朗兹,性格比较内向。书里每次写到他遭遇个人成长危机时,都会重复写到他“又尖又细”的尖叫。在和学生交流时,重点围绕“弗朗兹的尖叫”,展开讨论。
1. 找一找:书中哪些地方写到了“弗朗兹的尖叫”?
2. 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尖叫?都有谁引起了他的尖叫?
3. 说一说: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弗朗兹相同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你认为弗朗兹的处理方式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通过讨论,学生便会发现:弗朗兹的每次尖叫都发生在他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内心极度焦虑时,他用尖叫掩饰内心的恐惧、惊慌、气急败坏。引起弗朗兹尖叫的人主要是乞克察克老师、佳碧和同学,这些人都与他的学校生活相关。由此可见,弗朗兹成长中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学校生活,而矛盾冲突的对象为老师和同伴。他畏惧权威,缺乏沟通方法;他渴望表现自己,但又常常力不从心。
其实,弗朗兹身上的问题,就是当前阅读这本书的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学生讨论着弗朗兹的举动,就是在解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有意义的联结,有力地推动了阅读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學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