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智
中国梦的提出本质是建立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的基础上。从基础、动力、路径选择三个层面探究文化自信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对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一、文化自信是中国梦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深刻体现出文化自信之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其所承载的深沉、持久的力量是中国梦形成的重要基础。
(一)中国梦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华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自信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孕育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光荣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总结和对革命实践、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总结,囊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过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梦的提出,深深根植于中华5000多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近代以来的革命实践和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精粹为生存土壤,高度契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
(二)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需要深刻认识文化自信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自古有之,《礼记》中的“天下大同”就是鲜明的表現。在其影响下,前人对国家强盛、百姓安康不懈追求。在历史的演进中出现了如汉唐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等传奇。近代中国经历了外敌入侵和内乱,中华民族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我们现在想做,也是以前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中国梦的背后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传承,可以说中国梦既是现在的,也是历史的。可见,对中国梦内涵的把握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认真对待历史和敢于正视历史,通过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把握了解中国梦诞生的语境,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
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
在一定程度上“国家的文化实力是国家的基础实力……一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民族凝聚力等皆受其影响和培育,皆受文化实力的支撑。”[1]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推动作用。
(一)坚定文化自信能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与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高度契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概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承认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一般共识特性。二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总结,是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共识,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就曾论述:“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2]因此,倡导文化自信能间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更好地发挥兴国之魂的作用,进而助推国家富强的中国梦的实现。
(二)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人才
实现中国梦,人才是第一资源。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文化是一切思想、路线、政策形成的基础,没有文化的积淀,难以产生人才。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有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光荣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有自信的基础和底气,且都是经过实践证明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因而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头脑、培养人才,必大有裨益。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文化对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把坚持文化自信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文化自信本身作为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发生了转变,人民对精神文明建设有更为迫切的需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要解决或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价值体现为国家富强的象征性指标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民族振兴的衡量标准即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的标志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实现中国梦,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中国梦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景象,精神文明成果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需求是人民对幸福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但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国实际情况存在三个不相称:“一是和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方面的硬实力和影响力不相称,二是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相称,三是同我们倡导和奉行的先进文化价值观不相称。”[4]因此,只有实现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说实现了中国梦。
(二)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核心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过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书中的最后一章写道:“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3]足见对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之于民族及国家的重要性。实现中国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而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同时又不断创新、充满活力,我们理应对自身文化感到自信。通过坚定文化自信,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增强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让国际社会理解、接受和拥戴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而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王佐书.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1-62.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13(12).
[3]闫金红.意识形态视阈下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难民政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129.
[4][美]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粟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