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柏云
报载,广东江门新会区大泽镇年轻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义务调解员黄欣怡,吸取前辈的经验,在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时,讲好“四种话”,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1月14日《工人日报》二版)
何谓“四种话”?
一是定心话,让劳动者相信通过我们可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二是风趣话,劳动双方有分歧时,讲一些风趣话,缓和气氛;三是圆场话,双方分歧严重时,讲一些圆场话,避免谈崩了;四是希望话,解决问题后,鼓励劳动者树立对今后工作生活的信心。
在别人眼里,做好劳动争议调解是费时又费力,要真正做好它,还真学问不少。“四种话”形象地道出了当下工会工作者在面对职工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技巧,也是广大年轻工会工作者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工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职工需求更趋多元,他们对差异化、精准化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处理劳动争议矛盾中处于特殊地位的工会工作者,必须有直面矛盾的勇气决心和解决矛盾的智慧能力,既在法律框架范围内维护职工的正当利益,又不使矛盾过于激化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工会工作者多讲、善讲“四种话”显得格外重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沟通留给人的印象,只有百分之二十取决于谈话的内容,其余百分之八十取决于沟通的风格。“四种话”其实就是柔性化沟通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突出一个“情”字,从情入手,以情动人,营造具有亲情味的沟通氛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会工作者与一般员工的关系是一种吸引型关系,但在必要时又是强调型关系。而“定心话”“风趣话”“圆场话”“希望话”不是工作中无原则的“和稀泥”,而是虚实相宜的以诚取信、以宽取信、以德取信形成合力的一种方法和艺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效应。
讲好“四种话”,就是要求工会工作者敢讲真话、善讲实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对职工讲空话、大话。总之,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工会工作者的“讲话”艺术不容忽视。工会工作者讲好“四种话”不是与生俱来,需要的正是把它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工会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提高工会工作的感召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