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照出了人性的底色

2020-03-11 16:37:51文宁
工会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随地吐痰代际谣言

◆文/文宁

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折腾得全国人民春节回不了家,出不了游,聚不了餐,会不了友,生活节奏全被打乱,还有大批医护人员被抽调到防疫前线日夜奋战。最不幸的,是有人染病,甚至离世。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人的人性底色,照出了我们这一社会的五光十色。

先说说一只口罩引出的“代际战争”。

疫情来袭,专家提示,普通人有效的防护手段是在人群密集地戴口罩。可谁也没想到,一只口罩居然引发了一场“代际战争”——不少老人就是不肯听晚辈劝说出门戴上口罩,各种理由很是理直气壮: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会不懂吗?我不要戴口罩!”

“我经历过非典,没事!”

“戴口罩的,都是娘儿们。”

很多老人习惯于以长者的姿态教育孩子,可他们偏偏不明白,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接收消息的能力和渠道都比老年人要强要广。在很多老人溜狗、跳广场舞,或者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不靠谱养生信息时,年轻人第一时间在手机上看到最新疫情动态,以及专家的防护建议和科学解读等等。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可以嘲笑某些人群的闭塞、落伍,但疫情来临,一些人的无知可能将我们更多人拖进危险的境地。那些劝老人出门一定戴口罩的年轻人,看着无任何防护装备而随意出入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老爸老妈,只能提心吊胆地祈祷“老天保祐”。

代际间的隔膜,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社会隐患。老人吸纳新知识的能力本就有限,如果他们再被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隔绝,他们就会很容易被新知识、新信息抛弃,或者说,被这个时代抛弃。

其后果令人担忧。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人最容易相信和传播谣言,尤其是那些明显违背常识、一眼看上去就十分可笑的谣言——比如,“这次疫情是因为没放烟花爆竹”“这都是美国人的阴谋”之类?先别笑,真的有人相信这样的谣言。其中,老人居多。而一只口罩引出的“代际战争”,只是将这一潜在矛盾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暴露出来。

再说说一场疫情暴露出多少人的生活陋习、恶习,以及根深蒂固的非理性观念。

比如,不随地吐痰,不在非吸烟区吸烟,上公交车排队,小区溜狗要拴绳,不吃野生动物,这些道理不必再讲,可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冲突、矛盾、疾病是由于一些人根本不把公共秩序、公共环境当回事?

即使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核心地带,想找到一块没有痰迹的地方估计都很难,随地吐痰这一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的恶习在很多人身上可谓根深蒂固。

饭店不能吸烟,这是法律明文规定,可即使在北京,经常会遇到饭桌上一两位烟民说:“我抽根烟,你们不介意吧?”都是朋友,谁好意思说“不”?墙上贴着的“禁止吸烟”于是成了摆设,对二手烟深恶痛绝的同桌人只剩一脸苦笑。

从17年前的SARS,到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目前判断,病毒都是由野生动物传染到人身上的。可至今,一些人依然热衷吃野生动物。有人吃,就有人捕杀、贩运、宰杀、烹饪,这一过程给了病毒侵入人类的大好机会。

非理性的癫狂,还表现在“恐鄂”甚至“仇鄂”情绪,歧视、敌视来自疫区的人,最极端的,有人居然非法封堵武汉返乡居民之家。还有个别肺炎患者“挟病伤医”,在自己被确诊感染了肺炎后,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到身边医护人员身上,对着医生猛咳,撕下护士口罩向护士脸上吐口水。医患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居然“挥刀相向”,可悲可叹可恨!

这是一场战争,是与病毒的战争,也是与人性的战争。

猜你喜欢
随地吐痰代际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环球时报(2022-04-13)2022-04-13 17:16:04
痰盒
治理随地吐痰,罚款不是关键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4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4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中国盐业(2018年17期)2018-12-23 02:16:56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谣言
谣言大揭秘
学生天地(2016年32期)2016-04-16 0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