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地吐痰
- 爸爸的陋习
最讨厌他的:随地吐痰,而且屡教不改。有一次,爸爸一边开车,一边摇下车窗,“呸”一声,“飞”出去一口痰。我大声叫道:“爸爸,你怎么又随地吐痰了?这太不文明了。”爸爸嘿嘿干笑两声,说道:“好姑娘,爸下次不会了,不会了……”他每次都会这样说,气得我干瞪眼。爸爸已到中年,身材发福,胖得像大熊。每天下班回到家,他就往沙发上一躺,左手拿零食,右手拿手机,惬意得很。我劝他多运动,他也不听,还振振有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后来,我想了一招儿,就说学校要进行体育测试,需
作文·小学低年级 2022年2期2022-05-30
- 印度:一个“吐痰大国”的“吐痰文化”
政策去解决。随地吐痰,在许多国家都是极不文明的行为。一些地区,例如中国香港,还将其视为非法。但在有些地方,吐痰竟是融进了当地传统的独特“文化”。印度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位于加尔各答市的豪拉大桥,因其金属底座受到积年痰液的侵蚀,一度面临坍塌风险。可纵然这样,印度人依旧没有吸取任何教训。印度卫生部部长曾在国会公开表示,自己国家的国民早已将吐痰视为习惯。他们会在无聊的时候吐痰,在疲倦的时候吐痰,在生气的时候吐痰,总之,随时随地都在吐痰,只要闲下来就会吐。除了老百姓
今日文摘 2022年19期2022-05-30
- 爸爸的陋习
最讨厌他的:随地吐痰,而且屡教不改。有一次,爸爸一边开车,一边摇下车窗,“呸”一声,“飞”出去一口痰。我大声叫道:“爸爸,你怎么又随地吐痰了?这太不文明了。”爸爸嘿嘿干笑两声,说道:“好姑娘,爸下次不会了,不会了……”他每次都会这样说,气得我干瞪眼。爸爸已到中年,身材发福,胖得像大熊。每天下班回到家,他就往沙发上一躺,左手拿零食,右手拿手机,惬意得很。我劝他多运动,他也不听,还振振有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后来,我想了一招儿,就说学校要进行体育测试,需
作文小学中年级 2022年2期2022-03-03
- 印度官员:我们是一个吐痰大国
发起了“停止随地吐痰”的活动。一些地方政府還颁布了严厉的政令,防止病毒传播。作为一个“超级吐痰大国”,这种遍布市井街头的不文明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我们是一个吐痰大国”印度人有多爱吐痰?BBC称,印度人这一恶习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从喉咙处咯痰的声音到处都能听到”。尤为恶心的是,很多司机等红灯时都要把脑袋探出来“一吐为快”。2016年,印度时任卫生部长这样形容:“我们是一个吐痰大国。无聊的时候吐,疲劳的时候吐,生气的时候也吐。我们吐起痰来根本不分时
新传奇 2022年4期2022-02-03
- “脸”丢在哪里才合适?
我们吗?比如随地吐痰吧,我到过的一些国家,有的用中文标识“严禁随地吐痰”。这不是妖魔化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确有一些同胞不自重,不文明,把痰吐到人家的国土上去了。但反过来说,难道这些人在国内随地吐痰就是对的,就是爱国吗?不是的。我们的卫生不是称作“爱国卫生”吗? 中国这么大,世界的华人这么多,丢脸的事几乎是难免的,无论国内国外,发生在哪里也是一件丢脸的事,改变不了事情本身的性质。我们不要抱着“内外有别”“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来对待,来处理。遮人耳目,百般狡辩
杂文选刊 2022年1期2022-01-12
- 疫情下的“禁痰令”
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正式实施,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并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视具体情形予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禁痰令”可以说是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大背景下的应时应势之举。(选自“中公教育”2020年11月30日)素材解读1.廣泛开展“禁痰令”文明宣传活动,加强对民众的引导。相关部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4期2021-05-07
- 疫情下的“禁痰令”
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正式实施,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单位责令清除痰渍,并可以予以警告;拒不清除的,视具体情形予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禁痰令”可以说是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大背景下的应时应势之举。(选自“中公教育”2020年11月30日)素材解读1.广泛开展“禁痰令”文明宣传活动,加强对民众的引导。相关部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2期2021-05-06
- 小议文明
上,一位男子随地吐痰,受到了周围乘客的指责,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一位黑衣男子看不过,“教训”了他一顿。但冷静下来想想,穿黑衣服的人真的是“打得好”吗?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现象,使用“污言秽语”又“大打出手”的人又何尝不是“不文明”的体现?只是自以为“文明”的小丑罢了。首先,黑衣男子的初衷是值得认可的。与冷眼旁观者相比,他没有选择不干己事不张口,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给了随地吐痰者一个“教训”,但另一方面,这种“教训”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当之处。随地吐痰和用
成长 2021年1期2021-01-03
- 做礼貌的正义之士
翀我们往往对随地吐痰的行为嗤之以鼻,可一旦置身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认为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面对不思悔改的“恶势力”的时候,唯唯诺诺地选择妥协,不愿做一只伸张正义的“出头鸟”。潜意识中,我们总是会选择明哲保身,总希望有正义之士站出来,去伸张正义。大多数人都会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审时度势地伸张正义。可这样的正义往往是不切实际的,伸张正义,需要义无反顾的勇气,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这些畏畏缩缩的“正义者”不仅无法做到挺身而出,而且还对一些正义之士的“
成长 2021年1期2021-01-03
- 痰盒
且当今街道上随地吐痰的现象与日俱增,这不仅损害社会的环境,更是对文明的破坏,加上今年疫情形势的严峻,防控观念也深入人心,为解决随地吐痰的现象和为防控做出贡献,通过设想、取材、制造,痰盒应运而生,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随地吐痰的现象,而且可以阻断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关键词:随地吐痰;防疫;保护环境;痰盒1 引言有痰则吐,天经地义;有痰乱吐,害人害己,在我们周围,随地吐痰的现象无处不在,尤其在一些公共场合.看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吐痰是一种即破坏环境,又不卫生,更是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2020-12-14
- 良好卫生习惯要延续下去
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人多的地方也不戴口罩之类的现象与日俱增,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做法实在令人担忧。当然,目前国内的疫情确实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国外的疫情并没有得到控制,所以外防输入,内防复发和反弹仍然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和马虎。笔者以为,改掉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该做到和必须做好的一件事,这样做不仅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有利,也对公共卫生安全十分有利。比方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吸烟者如果自觉做到公共场所不吸烟,就可以减少二手
大江南北 2020年6期2020-11-12
- 治理随地吐痰,罚款不是关键
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规定提出,在图书馆、超市、公园、电梯轿厢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且拒不清除痰渍的,将处以100元至500元不等的罚款。疫情期间,治理随地吐痰更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最高罚500元”可能是全国最高了。同样治理随地吐痰,北京罚款额度由20元以上50元以下,提高到50元以及情节严重的200元。不过,治理随地吐痰,“最高罚500元”不是关键。随地吐痰的陋习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即便有疫情,亦未能断绝。不少人戴着口罩也要随地吐痰。随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4期2020-09-17
- “脸”丢在哪里才合适?
我们么?比如随地吐痰吧,我到过的一些国家,有的用中文标识“严禁随地吐痰”。这不是妖魔化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确有一些同胞不自重,不文明,把痰吐到人家的国土上去了。但反过来说,难道这些人在国内随地吐痰就是对的,就是爱国么?不是的。我们的卫生不是称作“爱国卫生”么?中国这么大,世界的华人这么多,丢脸的事几乎是难免的,无论国内国外,发生在哪里也是一件丢脸的事,改变不了事情本身的性质。我们不要抱着“内外有别”“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来对待,来处理。遮人耳目,百般狡辩,拿
杂文月刊 2020年6期2020-07-06
- 一针见血
引起警惕。“随地吐痰最高可处罚五百元。”——随地吐痰陋习由来已久,既不卫生也不文明,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却又屡禁不止。5月16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自6月1日施行。随地吐痰最高可处罚五百元。“有两位贫困癌痛患者,医院能否提供免费上门止痛?”——日前,湖南省肿瘤医院体改办收到了来自岳麓区民政局的咨询电话。原来,岳麓区有两位贫困癌痛患者急需
杂文选刊 2020年6期2020-06-11
- 吐痰史
心,人们不会随地吐痰,但在火车站广场或乡村就毫无顾忌了。罗斯·孔伯认为,不应预设性地把吐痰视为“极其恶心”的行为,这种行为背后有着历史的、文化的原因。事实上,在西方,吐痰被视为不文明行为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此前人们也肆无忌惮地吐痰。而在很多国家,吐痰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吐痰是在排出身体内的毒素。以亚洲文化来看,西方国家的人将喷嚏打在手帕上,然后放进口袋里,这更恶心,比吐痰还要糟糕。”在汉语中,跟“吐痰”或者说相对程度轻一些的吐口水相关的动
幸福·悦读 2020年3期2020-05-19
- 熊先生的罚单
法令——禁止随地吐痰。熊先生暴跳如雷,他说:“这是存心和我过不去。森林这样大,吐口痰算什么!再说,我就是有这个毛病,爱咳嗽,爱吐痰,谁也管不了我!”“你可以改嘛!”小白兔在一边插嘴说。“你說什么?”熊先生差一点儿冲上去揪住小白兔的一对长耳朵,但他还是忍住了,只是没好气儿地说:“你知不知道,这叫积习难改,没你说得那么轻巧,你这个说风凉话的小东西!”小白兔吓得躲一边去了。小刺猬悄悄和小白兔咬了咬耳朵。小白兔又蹦了出来,他对管理森林的河马先生说:“其实熊先生的心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8年11期2018-11-21
- 河南郑州 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将受处罚
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闯红灯……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不文明行为,在河南省郑州市将依法受到罚款等处罚,还将记录在案,可公开曝光。《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共5章50条,分别为总则、规范与倡导、实施与保障、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在河南省首次把文明行为从道德层面上升到地方立法层面,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從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文明生活、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方面,对经常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要分类投放垃圾、不得在禁止吸烟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6期2018-07-07
- 抗战时期重庆市取缔随地吐痰运动
不断地科普“随地吐痰”的危害,希望纠正国人随地吐痰的陋习以达到有效预防肺痨的效果。同时,在社会精英们的眼中,随地吐痰不仅关乎公共安全,还关系到国家的文明与城市的形象。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重庆成为战时首都,肩负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历史重担,成为“国际观瞻所系”的国际大都会,对陪都城市的环境卫生及城市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地吐痰的现象在陪都甚为严重,不断受到社会精英的批评。为了取缔市民不良卫生习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以及整饬市容,重庆市卫生局联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5-30
- 为何有些老外爱在中国闯红灯
期间,为遏制随地吐痰,多地出重拳、借助高罚款来约束这一不良行为,先是某地抛弃了“天安门吐痰事件的0.5元罚款标准”,把随地吐痰罚款额度提高到了50元,并收到不错效果;接着上海哄抬“价格”,罚款额度被提高到200元,效果显得更是惊人;再后来一个城市竟开出了随地吐痰千元“天价”罚单,并引起巨大轰动。按道理说,千元罚单应当收到千倍抑制随地吐痰的社会效果,但让人惊异的是,相较于上海等城市,该地随地吐痰者面对如此高额罚单,竟无动于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大出人们意料
新传奇 2018年31期2018-05-14
- 吐痰考
一,就是解决随地吐痰问题。当时领导也做了批示,但没有明显收效。我以前认为,随地吐痰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情况,但最近去巴西看奥运会,没见到,之前去埃及、伊朗、肯尼亚、南非,也没见到。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随地吐痰?不讲文明?不守法?没有公共观念?难道不能采取类似于超生重罚的办法来管一管吗?但这时一定会有吐痰者振振有词:你都收拥堵费了,还要收吐痰费?又有人说,吐个痰算什么,你看那么多人做下天大的恶事,又是怎么罚的呢?其实这后面有一个道理,正如作家王树增所说:“中国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9期2017-04-06
- 李鸿章在英国『扬眉吐痰』
口痞子腔,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当然不是什么美德,李鸿章一生吐痰无数,最惊天动地的一口痰就发生在公元1896年。此时正是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一败涂地,李鸿章当然是战败的罪人之一。为了挽救国运,清王朝决定派大臣出使欧洲,来个合纵连横,牵制日本。最合适的人选是李鸿章,不过这老先生当时百病缠身,加之内忧外患,夜不能寐,哮喘的老毛病又发作了,咳嗽连连,因此,谈判桌上惊天动地的“随地吐痰”也就不可避免了,一向绅士风度的英国人竟也奈何不得。要知道,老人家当时已经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7期2017-04-06
- 租界里的烦心事
随便丢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但是,洋人受不了这个,要管。洋人巡捕,主要是印度人,国人称之为红头阿三的。所谓的管,无非就是打和罚。如果内急得不行,随地方便,被阿三发现,上去就是一脚,上海人幽默地称之为吃了一只外国火腿。然后就是罚款,大洋三角。交不出钱,则罚做几天苦力。当然,乱倒垃圾和泼污水,也是一样的罚。开始的时候,阿三只管打罚,租界不建公共厕所,逼人到华界方便去。后来,人道了一点,开始建公共厕所,最高档的,居然有冲水设施了,只是,进去方便,要出钱的。
视野 2017年2期2017-01-24
- 租界里的烦心事
随便丢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洋人受不了这个,要管。洋人的巡捕,主要是印度人,国人称之为“红头阿三”。所谓的管,无非就是打和罚。如果内急得不行,随地方便,被阿三发现,上去就是一脚,上海人幽默地称之为“吃了一只外国火腿”。然后就是罚款大洋三角。交不出钱,则罚做几天苦力。当然,乱倒垃圾和泼污水,也是一样地罚。比起随地大小便,洋人更痛恨中国人的随地吐痰。这事儿也的确是国人的软肋,随地大小便,多少还有点儿不好意思,但吐痰,则随时随地,张嘴就来。即使有钱体面的大
读者 2016年23期2016-11-16
- 吐痰考
一,就是解决随地吐痰问题。当时领导也做了批示,但没有明显收效。我以前认为,随地吐痰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情况,但最近去巴西看奥运会,没见到,之前去埃及、伊朗、肯尼亚、南非,也没见到。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随地吐痰?不讲文明?不守法?没有公共观念?难道不能采取类似于超生重罚的办法来管一管吗?但这时一定会有吐痰者振振有词:你都收拥堵费了,还要收吐痰费?又有人说,吐个痰算什么,你看那么多人做下天大的恶事,又是怎么罚的呢?其实这后面有一个道理,正如作家王树增所说:“中国
读者 2016年23期2016-11-16
- 怒推“吐痰男”是一种以恶制恶的伪正义
的瞬间,之前随地吐痰的谭某被人猛推一把,掉下一米多高的轨道。所幸他反应迅速,猛地一跳,逃离轨道,躲过了一劫。目前,推谭某的李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长铁警方刑事拘留。消息一出,舆论的矛头直指“吐痰男”,类似“推得好”“就该让吐痰男长长记性”的言论不绝如缕。“吐痰男”固然有错在先,但自有专门的制度章程来规制。随地吐痰是个人的素质问题、道德问题,而推人者所面临的却是违法问题,不仅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自己也要为此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如此,实在得不偿失。(资料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29期2016-10-18
- 南开的“容止格言”
讲粗话,不是随地吐痰,但和讲粗话、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教养欠缺的表现。后来,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散文《旁若无人》,先生用漫画般的笔法描写了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与抖腿者邻座的气愤与无奈。我边读边出汗,仿佛被先生无情唾骂的那个令人生厌的家伙就是我本人……我特别庆幸自己曾是南开中学的一员。这里的‘容止格言我一生都不敢忘怀,‘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真教育,是不放过花叶上针尖大的虫眼。因为热爱春天,所以热衷提醒。真教育的使命,乃是让人
伴侣 2016年10期2016-10-12
- 人类吐痰史
?中国据说,随地吐痰在中国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京剧《文昭关》讲的是战国时代的故事。剧中的老生东皋公就先在帘后“嗯——吐嗯”一声后再出场。名作家邓友梅不解,就问研究京剧的人,这是什么意思?才得知那是吐痰的声音。欧美随地吐痰的行为被伟大的荷兰人文学者伊拉斯谟与意大利作家卡萨分别于1530年与1558年在著作中耻笑为“龌龊的”,他们都认为这种行为是粗野的、不文明的。吐痰的习惯成为公共卫生机构的根除目标,是在1882年德国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肺结核杆菌之后。
养生大世界 2016年1期2016-02-12
- 南开的“容止格言”
讲粗话,不是随地吐痰,但和讲粗话、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教养欠缺的表现。后来,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散文《旁若无人》,先生用漫画般的笔法描写了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与抖腿者邻座的气愤与无奈。我边读邊出汗,仿佛被先生无情唾骂的那个令人生厌的家伙就是我本人……我特别庆幸自己曾是南开中学的一员。这里的‘容止格言’我一生都不敢忘怀,‘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真教育,是不放过花叶上针尖大的虫眼。因为热爱春天,所以热衷提醒。真教育的使命,乃是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6期2014-11-27
- 南开的“容止格言”
讲粗话,不是随地吐痰,但和讲粗话、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教养欠缺的表现。后来,我听说民间有句俗语叫‘男抖穷,女抖贱,还有句话叫‘人抖福薄,老百姓对抖腿这毛病的深恶痛绝由此可见一斑。再后来呢,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是《旁若无人》,先生用漫画般的笔法描写了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与抖腿者邻座的气愤与无奈。我边读边出汗,仿佛被先生无情唾骂的那个令人生厌的家伙就是我本人……我特别庆幸自己曾是南开中学的一员,这里的‘容止格言我一生都不敢忘怀:‘气象:勿傲、勿暴、勿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4年6期2014-07-16
- 882例晨痰厚涂片结核杆菌检查的结果分析
中的标准, 随地吐痰的现象频繁发生, 人们的不良习惯等一系列原因, 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结核病的传播。所以, 人们应当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 改善生活方式, 保护生活环境, 尤其是结核病患者, 更要重视社会公德的遵守, 外出时禁止随地吐痰, 组织与团结社会群众, 一同遏制结核病的传播, 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结核病;晨痰;结核杆菌;检查;结果分析结核杆菌, 实质上就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对结核患者痰液中的抗酸杆菌进行合理的检测, 对于防治结核病具有十分重要的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3期2014-06-20
- 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
讲粗话,不是随地吐痰,但和讲粗话、随地吐痰一样,是一种教养欠缺的表现。后来,我听说民间有句俗语叫‘男抖穷,女抖贱’,还有句话叫‘人抖福薄’,老百姓对抖腿这毛病的深恶痛绝,由此可见一斑。再后来呢,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是《旁若无人》,先生用漫画般的笔法描写了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与抖腿者邻座的气愤与无奈。我边读边出汗,仿佛被先生无情唾骂的那个令人生厌的家伙就是我本人……我特别庆幸自己曾是南开中学的一员,这里的‘容止格言’我一生都不敢忘怀:‘气象:勿傲、
做人与处世 2014年5期2014-05-23
- 吐痰史
心,人们不会随地吐痰,但在火车站广场或乡村就毫无顾忌了。罗斯·孔伯认为,不应预设性地把吐痰视为“极其恶心”的行为,这种行为背后有着历史的、文化的原因。事实上,在西方,吐痰被视为不文明行为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此前人们也肆无忌惮地吐痰。而在很多国家,吐痰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吐痰是在排出身体内的毒素。以亚洲文化来看,西方国家的人将喷嚏打在手帕上,然后放进口袋里,这更恶心,比吐痰还要糟糕。”在汉语中,跟“吐痰”或者说相对程度轻一些的吐口水相关的动
读者 2014年5期2014-02-13
- 蚂蚁扑倒了大象
蚂蚁还不如“随地吐痰”蚂蚁更有力量。设想,某日季市长随地吐痰被清洁工逮着了,季市长恼羞动粗,这事被传上网了;或者,季市长的儿子随地吐痰被逮动粗,说“我爸是市长”,被传上网了——这些都可能影响季市长的仕途,“随地吐痰”蚂蚁比“满城挖”蚂蚁更神勇。还甭不信,没见着季代市长随地吐痰吧?所以他踏踏实实地被人大代表全票扶正为市长。有人说,季建业以前在昆山、扬州就敢想敢干,没人能挡得住,但到了南京就行不通了,毕竟是省会城市,在南京,比市长官大得多的人有的是,必然有制约
杂文选刊 2013年12期2013-09-06
- 我快被逼疯了
插队:81%随地吐痰:76%不注意个人卫生:74%紧追不放的驾驶:73%不守时:68%看不懂的说明书:63%不说“请”和“谢谢”:62%电话传销:62%邻居的吵闹:61%网络弹出式广告:59%难拆的塑料包装袋:57%说粗话、脏话:52%自助语音电话:52%街头涂鸦:51%用手机大声打电话:51%公共场所吸烟:50%道路施工:35%打扮暴露:22%(阆 苑摘自《普知Reader's Digest》-美国读者文摘版权合作,2011年3月号)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0期2011-05-14
- 随地吐痰伤了中国人形象
中国形象时,随地吐痰往往是最让中国丢分的一项。德国《焦点》周刊前不久撰文表示,随地吐痰已成为中国人的一项“特殊体育运动”。对此,医学专家认为,哪国人都吐痰,但是中国人吐痰不仅成了社会问题,也和中国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文化习惯等联系密切。与空气污染、饮食习惯有关中日友好医院中医专家、呼吸科副主任张纾难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爱吐痰和人种并无关系,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的身体结构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呼吸道构造却大致相同。但是,比起其他环境
环球时报 2010-01-152010-01-15
- 我爱画画
家的路上,他随地吐痰。我告诉爸爸:“不能随地吐痰,这样不文明。”他好像没听见。我又说了一遍,他还是装作没听见。我一进门就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一个大人在吐痰,吐出的不是痰,而是虫子。我想,大家都随地吐虫子,那明天的地球会怎样呢?我把这幅画拿给爸爸。爸爸看了,很不好意思地说:“我改,我改,我改还不行吗?”我爱画画,爱得入迷。我要继续画下去,把祖国的山山水水、人间的善恶美丑全都画出来。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09年10期2009-10-20
- 写好你一生的每一笔
诸如“请不要随地吐痰”、“请爱护报刊图书”、“请勿大声喧哗”之类的提醒语,虽然图书馆内人才济济,但是大手笔们谁也没有兴趣书写这些张贴在墙上的标语,所以以前都是一般工作人员随手写几张,应付了事。现在,这个任务落在了临时工姜东舒的身上。姜东舒从小就爱好书法,接到任务后,姜东舒领来了纸、笔和墨水,一份一份,认认真真写起来。一笔一画,周周正正;一撇一捺,尽显锋芒。仅“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个标语就写了几十份,楼梯口、过道、阅览室,都要张贴。每一份,姜东舒都像对待一幅书
感悟 2009年7期2009-08-17
- 成为大众“爱人”你还需要注意什么?
起裤腿。◇ 随地吐痰。◇ 过分的梳妆打扮。◇ 经常用手挖鼻孔。◇ 当着别人的面打嗝。◇ 一边蘸着唾沫一边数钱。◇ 漂亮的女生从身边走过时,直直地盯着她们。◇ 用完餐,一直用牙签在嘴里捣来捣去。◇ 在电影院等公共场合坐下后,把脚搁在别人的座位上。◇ 频繁地搔抓头皮。◇ 经常把鞋袜脱掉闻自己的脚。◇ 打响指。◇ 不择地方,倒头便睡。◇ 勾肩搭背,大声说笑。讨人喜欢的生活态度◆ 长得不好,就要有才能;没有才能,就总是微笑。◆ 学不好时尚,就朴实。◆ 尽量少向朋友
学生天地·初中 2009年2期2009-03-10
-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
,许多中国人随地吐痰的习惯是多么令人厌恶。更加可怕的是,甚至有人把随地吐痰作为我们民族的“国粹”而大书特书。随地吐痰是一个我们已经与之斗争了几十年的坏习惯!随地吐痰是一件小事,是比吃饭还要小的事。但是,它是一种恶习,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环境景观的罪魁祸首,同时,它又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缺乏道德约束的坏习惯。几乎没有人不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但是为什么随地吐痰仍然是我们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注这些小事情。所以,当
天津教育 2009年1期2009-02-13
- 公民,请勿随地吐痰!
国人为什么要随地吐痰,但是,他们就是在这样做,随时随地。我真是怀疑,中国人从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的那一刻起,是否意识到这对于中国来说已成为民族灾难。”——叶琳娜痰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像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气管炎、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等的病原体,均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危害性很大。——某卫生网站大老爷们的随地吐痰怎么了?!只要不碍着别人就oK了!看不惯的都是娘们!——某网民国内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人承认是吐痰者。
百科知识 2008年14期2008-08-06
- 写好你一生的每一笔
诸如“请不要随地吐痰”、“请爱护报刊图书”、“请勿大声喧哗”之类的提醒语,虽然图书馆内人才济济,但是大手笔们谁也没有兴趣书写这些张贴在墙上的标语,所以以前都是一般工作人员随手写几张,应付应付了事。现在,这个任务落在了临时工姜东舒的身上。姜东舒从小就爱好书法,接到任务后,姜东舒领来了纸、笔和墨水,一份一份,认认真真写起来。一笔一画,周周正正;一撇一捺,尽显锋芒。仅“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个标语就写了几十份,楼梯口、过道、阅览室,都要张贴。每一份,姜东舒都像对待一
意林 2008年12期2008-05-14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耳朵哥哥不要随地吐痰我同桌总是随地吐痰,不注意卫生。我不想和他坐在一起,找老师重新安排位置,却被拒绝了。我很烦恼,你有办法吗?广西省桂林市小读者康傅强你应该帮同桌克服这一不良习惯,而不是躲开他。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诚恳地告诉他,随地吐痰不仅污染环境,还传播细菌。你可以委婉地跟他谈谈,或者写张小纸条、画张漫画提醒他。他看了,应该会慢慢改正。——大耳朵哥哥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007年4期200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