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跨海 细绘苍龙

2020-03-11 11:23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服务区公路绿色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路修进去,不要把破坏带进去。”这两句话,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保人奉行的宗旨。“不光挂在嘴边,更践行在日常研究中,以资源承载力为尺,因地制宜,保护水土,敬畏生命,让生态理念更接地气,同时指导绿色公路轻轻放进每一片绿水青山,助推路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孔亚平主任如是说。

其中,公路环境保护作为交科院传统优势学科领域,近年来,在“公路路域生态保护创新团队”和“公路路域野生动物保护基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于传统植被保护与恢复、水环境保护领域持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拓展了野生动物保护、施工期低碳技术等新领域,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建立起密切的业务联系,为绿色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

从绿色公路标准创建出发

公路路域生态保护创新团队在绿色公路政策标准、技术研究与咨询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盘点起这些年里团队为全国路域生态保护出过的力,该团队领衔专家王新军如数家珍,满怀欣慰。

据他介绍,近年来,这支团队先后参与起草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等行业文件,主持开展了“湖北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吉林省绿色公路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通用指南研究”、“绿色低碳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研究”等绿色公路相关研究,主编或参编《绿色公路建设理论与实践》《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等专著2 部,在“高速公路绿色服务区建设指南”、“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标准”“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1 部分:绿色公路”、“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2 部分:绿色服务区”等4 项标准制修订中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交科院团队助力吉林龙蒲高速公路绿色公路建设

除此之外,该团队还为12项“十二五”部级绿色公路主题性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服务,其中吉林鹤大双示范工程先后获得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被载入中宣部纪录片《辉煌中国》、影片《厉害了,我的国》,成为了绿色公路工程行业典范。

“新时期,我们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工作,推动行业系列政策、意见出台,为绿色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中心副主任陶双成对该团队助推行业绿色交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提出了赞许。他表示,目前,该团队仍继续为7 条部级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提供着技术支持,并为深中通道等数十条省级绿色公路创建工作提供了咨询服务。

水环境保护不容小觑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是中央环保督察对公路行业检查的重点之一。由于工艺选择不合理、运行成本高、管理养护复杂等原因,目前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很难长期稳定运行,处理达标排放。

公路环保研究室总工、正高工刘学欣是公路路域生态保护创新团队水环境保护研究方向的责任专家。针对这一行业难题,刘学欣携团队开展了长达十年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

“多年来,我们研发了多介质生物生态协同处理工艺,通过PCR 等分子调控手段,驯化适应服务区水质特点的菌种,实现对污水的低成本、易管养、耐低温处理,在吉林、广东等不同气候区均进行了成功的工程应用,被评定为交通运输部优秀工法。在大家努力下,团队还主编了行业标准《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要求_第3 部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系统》,2020 年7 月1 日,这部标准正式实施,对提高公路水环境保护水平、推动绿色公路建设有重要意义。”刘学欣告诉记者。

解决服务区污水处理问题之余,桥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研究也在刘学欣团队的攻克目标之内。“这是为了防范公路沿线水环境风险采取的措施,但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导致事故池结构、容积、应急响应等方式五花八门,却无法有效防范公路危化品运输泄露,极易造成水环境污染。”

对此,借助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手段,研究团队专程开发了模块化、自动化的公路敏感水环境安全保障技术,进而实现桥上危化品事故自动识别与远程控制。“技术成果获发明专利3 项,在吉林、青海等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了成功应用,列入了交通运输部重大创新成果库,正在编制相关标准规范,将为公路沿线饮用水源地保护发挥实效。”他表示。

路域生态保护与重塑

植被保护与恢复学科,是研究员陈学平心中,全院最为历史悠久的学科之一。近年来,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其所处的路域生态团队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为区域公路边坡的稳定与生态效果提供了优质保障。

“在京津冀地区,区域空气质量管理严格,公路建设中边坡旱季风沙活动强烈,雨季冲刷严重,难以实现二者兼顾。我们依托京石高速改扩建工程,研究了不同材质植物纤维毯植被生长、水土保持及不同施工工艺的生态效果,最终成功研发公路建设植物纤维毯植被恢复技术,编制了植物纤维毯产品行业标准,解决了区域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难题。”陈学平告诉记者。

而在离京颇为遥远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可供利用的商品化植物种子少,植被恢复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在团队的艰苦科研实践下,依托青藏高原高寒区共玉高速公路、青藏公路建设等,提出了植被可恢复性分区分级、高寒草甸草皮与表土协同保护、高寒草原种子库保护等草原保护技术,同时研发了草皮格框植被恢复技术、土工格栅与生态袋结合的柔性防护技术,初步解决了青藏高原植被保护与恢复技术难题。”陈学平不无骄傲地说。

60 周年院庆,环保业务的老中青三代人座谈会合影青三代人座谈会合影

诚然,公路建设活动对沿线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难以全然避免,稍有不慎,不但将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域两侧的生态系统,还将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协调性。遗憾的是,由于公路工程空间尺度大、施工过程繁杂,公路建设碳排放一直难以科学准确量化。

在刘学欣看来,公路建设碳排放核算亦是绿色交通的重点领域。“依托河南三淅高速等部绿色公路示范工程,我们在一步步摸索中,最终创立了耦合施工活动的公路施工碳排放二元统计核算方法,构建起公路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调控体系,研发了公路全生命周期低碳关键技术,技术成果对交通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开展碳交易工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他表示。

为野生动物留出一条路

连续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并引起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兴趣,联合申报中交集团的科研项目,试图将我国成熟技术推广到海外工程中。这一切,是十余年前,公路路域野生动物保护基创团队领衔专家、博士王云几乎没想过的事情。

2020 年,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深耕细作十余年后,王云和他的团队终于凭着不懈努力,收获了交科院基创团队荣誉称号,更在所研领域蜚声海内外。

王云回忆,通过持续监测青藏公路藏羚羊通道桥,研究团队发现藏羚羊穿越率逐年递增,2019 年穿越数量是2017年5 倍,这一重要结论被纳入了亚洲开发银行的动物通道建设指南中。

思小高速公路亚洲象通道的持续监测中,王云团队发现该数据10 年前后通道利用率提高了22%,证明了亚洲象对通道的适应,该结论被纳入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的亚洲象保护指南中。

“不仅如此,团队还受邀参与了欧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委员会标准制定,以及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发起的全球首个交通生态学网站编辑工作。通过这些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了团队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王云认为。

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尚无一部公路野生动物通道的专项标准,他们还成功申报了中国公路学会团体标准《青藏高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指南》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公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规程》。

猜你喜欢
服务区公路绿色
绿色低碳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公路断想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服务区消费那些事儿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爱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