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在脊柱创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0-03-11 05:09朱新宇吴华锋钟祥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二区湖北荆门431900
吉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椎弓肝素螺钉

朱新宇,陈 海,谭 军,吴华锋 (钟祥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二区,湖北 荆门 431900)

脊柱的创伤主要是由于暴力损伤造成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就造成患者瘫痪,而且在手术过后很容易引发并发症[1]。在我国骨科临床中脊柱创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手术创伤,术中的出血量较大从而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同时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并发症的发生一直阻碍着临床疗效的提高[2-3]。近年来,外科手术不断进步且手术相关器械也有了提升和更替,PCS椎弓根螺钉手术逐渐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中,其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4]。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进行术后恢复,这时便容易产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LMWH)可以降低血浆黏度,同时也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以作为脊柱创伤患者术后DVT预防药物[5]。基于此,本研究对脊柱创伤经PCS椎弓根手术治疗的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避免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试验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41.21±3.01)岁;平均病程(13.21±1.98)个月。对照组男47例,女28例;年龄24~62岁,平均(43.21±2.21)岁;平均病程(12.81±1.3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实施前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征得同意后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研究路线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脊柱创伤;②符合椎弓根手术指征;③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依从性良好;⑤年龄>20岁。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6];②凝血功能异常;③手术不耐受;④麻醉药物禁忌;⑤重要脏器疾病。

1.3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同样的体格检查,均给予PCS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术前排除相关手术禁忌,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麻醉实施完成后去俯卧体位,铺巾消毒后于正中位置打开手术入路,暴露周围相邻的椎板及关节突,在C型臂机辅助下对受伤椎体进行定位,明确受伤椎体的具体情况以及同周围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之后将椎弓根螺钉放入,把进钉处的骨皮质完全清除并逐步将椎弓根深入到机体的椎体深处[7];放置成功后通过影像学技术对螺钉置入位置进行明确,并观察置入深度是否合理,攻丝之后按照螺钉的置入方向拧入不同型号的螺钉,将钉棒完全固定并把螺钉冒拧紧,观察无误后对患者进行加压处理,在双侧的横突空隙间给予植骨处理。最后利用浓度为0.9%NaCl溶液对手术创口进行清洗,常规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营养神经类药物服用。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术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注射2次/d,每次注射剂量为500 U,连续治疗2周后停止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差异性表达。

1.4观察指标:手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生命体征及体查结果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两组均在手术前24 h、28 h及术后24 h、28 h和1周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全血的高切黏度(RBV1)、全血中切黏度(RBV2)、全血低切黏度(RBV3)和血小板聚集率(PAR)以及1 min聚集率变化;同时记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的手术前、手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10(IL-6、IL-10)的水平表达;还有观察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组间指标表达的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9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数比较: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的RVB1、RBV2、RBV3以及PAR和PAR(1 min)的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数比较

注:与对照组术后24 h、48 h、1周比较,分别为①P<0.05,②P<0.05,③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术前两组患者的CRP、IL-6、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表达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术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②P<0.05

2.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比较:术前两组患者PT、AP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PT均有一定程度上升,且APTT与FIB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术后各项指标改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对比

注:与术前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术后相比,②P<0.05

3 讨论

脊柱创伤在骨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多为受到外部的暴力打击造成,若不给予有效准确的诊断治疗,则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8]。在诊断时主要通过CT、MRI以及X射线进行影像检查,X射线检查最为简单,对受伤椎体处进行扫面,但其检查结果通常不准确,病变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容易漏诊[9]。现阶段脊柱创伤的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其对于患者的创伤更小,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降低了手术风险,并且更利于患者恢复。该种治疗方式的稳定性以及复位准确率都更高,解除了对骨髓的压迫,以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10-11]。

高建文在研究中证实了椎弓根固定手术应用于脊柱创伤患者的价值和疗效[12],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椎体改善效果更佳明显,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与此同时,椎弓根手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脊柱创伤患者的预后,但手术仍对于患者的血流循环、炎性因子的高表达以及凝血功能造成了影响,不同程度干预了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同时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是目前脊柱创伤手术治疗中需要克服的难点[13]。患者的体内CRP含量将极速上升,同时与纤溶酶原激活物相结合,减弱机体的纤溶功能,从而使得血小板集聚成团形成血栓,更会生成FIB,导致APTT与PT升高,促进血栓发展。刘亮等学者对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关节镜重建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控制术后DVT的发生[14],可广泛应用于骨科的手术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是所有分子量较低的肝素总称,同时其药用效果及特性同普通肝素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临床中主要用于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血流循环,同普通肝素比较具有更易吸收、生物利用性高以及不良反应更少等优势。除预防和治疗DVT之外,低分子肝素还被应用于进展型脑梗死、介入治疗以及心绞痛中。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试验组患者术后的血流变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同样采用PCS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可以减少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液黏度。手术过后的炎性反应是和DTV产生同属宿主反应,反应产生的IL-6与IL-10可以在不同的靶点造成发病机制,从而参与及触发血栓,所以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含量的高低将决定患者术后是否形成血栓,从而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手术治疗效果[15]。基于此,在对脊柱创伤进行椎弓根手术治疗时,术后24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炎性因子的高表达,改善患者的血流循环,进而达到巩固手术疗效的目的。对于低分子肝素是否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明确其临床更大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脊柱创伤患者经由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辅助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变,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从而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同时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得到有效的改善,可避免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椎弓肝素螺钉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