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陕西 西安 710018]
随着社会工业化和交通的发展,喉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增长。由于喉与气管、食管及颈部大血管等重要组织毗邻,往往发病凶险;而其中闭合性喉外伤因为颈部皮肤完整,外观无伤口,因此容易被忽视,延误处理,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喉气管狭窄等,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37例闭合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7年8月在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37例闭合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19 ~55岁,平均(41.5±1.5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绳索勒伤5例,钝器击伤3例,拳击及扼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 ~24 h。
37例患者均有颈部肿胀、皮肤擦痕、淤血及疼痛等症状。其中,21例声音嘶哑,18例咯血及痰中带血,3例皮下气肿,14例呼吸困难并伴有喉喘鸣,7例吞咽困难。所有患者入院后经间接喉镜、纤维喉镜及喉部CT 检查(见图1、2)。根据病情,按照SCHAEFER 等[1]的喉外伤分类方法进行分类:Ⅰ类16例(喉黏膜轻度水肿、血肿,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及环杓关节无损伤);Ⅱ类7例(除具备Ⅰ类喉黏膜表现外,还伴甲状软骨无错位的轻度裂伤,但环状软骨和环杓关节无损伤);Ⅲ类9例(喉黏膜严重撕裂伤,环状软骨无错位的单发骨折,甲状软骨错位或多发骨折,环杓关节脱位);Ⅳ类5例(除具备Ⅲ类喉黏膜表现外,还伴黏膜或软骨缺损,环状软骨错位或多发骨折)。
图1 纤维喉镜
图2 喉部CT
Ⅰ、Ⅱ类患者共23例,均无喉气管软骨损伤或软骨损伤无错位,呼吸正常。嘱患者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雾化吸入、吸氧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镇痛治疗,避免过多颈部运动和吞咽动作。
14例Ⅲ、Ⅳ类损伤患者均行低位气管切开术及颈外径路的手术探查及修复手术,包括对位缝合喉腔撕裂的黏膜、缝合撕裂的声带、复位环杓关节及骨折复位等。其中,2例气管离断伤者行气管吻合术;7例声门区及声门下区损伤患者,喉气管内放置支撑器以预防瘢痕狭窄的发生;5例软骨支架损伤轻者,放置填有碘纺纱条的指套,15 ~30 d 取出。2例软骨支架损伤严重者,放置硅胶T 形管,1 ~3个月后取出,更换金属气管套管后堵管72 h;1例顺利拔管,恢复正常发音及呼吸功能;1例出现喉气管瘢痕狭窄不能拔管,带管6个月后再次在全身麻醉下行喉气管裂开成形术:正中裂开喉气管,去除瘢痕组织,翻转肌皮瓣加宽喉气管腔,放置硅胶T 形管,3个月后取出,更换金属气管套管后堵管72 h,无呼吸困难,成功拔管。
23例Ⅰ、Ⅱ类患者经保守治疗后,21例症状缓解,呼吸通畅;2例患者48 ~72 h 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气管切开后,经纤维喉镜检查见喉腔黏膜严重水肿、喉腔狭窄,继续给予保守治疗,1个月后拔管,呼吸通畅。
14例Ⅲ、Ⅳ类损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例术后1个月出现喉气管瘢痕狭窄,6个月后再次行喉气管成形术治愈;其余13例患者均呼吸通畅,3个月后治愈拔管,1例患者因气管离断伤导致喉返神经损伤,遗留声嘶症状但呼吸通畅,未再做特殊处理。
所有患者随访1 ~2年,呼吸通畅,无喉气管瘢痕狭窄等并发症出现。
患者颈部外伤后,会出现颈部疼痛、声嘶、咯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检查见颈部皮肤完整肿胀、淤血及擦痕,可触及捻发音、压痛及喉部软骨变形等体征,即可诊断为闭合性喉外伤。明确诊断后,在患者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应尽早行纤维喉镜及喉部CT 检查,以确定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范围。
闭合性喉外伤的救治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纠正休克,及时止血;同时尽快进行清创缝合,恢复喉部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及喉气管的通气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多数学者认为,按照Schaefer分类,对Ⅰ、Ⅱ类患者,应先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及时处理[1]。一般要观察1 ~3个月后不出现呼吸困难,才算完全治愈[3]。对Ⅲ、Ⅳ类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后,尽早手术探查,重建咽、喉及气管结构,尽可能保全其 功能。
闭合性喉外伤的急救中,有学者认为,可先选择经口鼻进行气管插管[4]。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首先考虑气管切开[5]。因为喉部结构紊乱,插管不易成功,还会加重气道黏膜损伤,形成假道,尤其对于喉气管离断伤的患者,插管可增加窒息风险。在气管切开时应选择低位切开,有利于避开损伤部位,尤其在气管离断时,可以避免切开后气管插管麻醉时找不到离断的气管远端[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