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450014 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缺血性心脏病[1],简称冠心病(CHD)。CHD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预计在2030年冠心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杀手[2]。虽然冠心病影响生活的许多方面,但其大多数风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都是可以预防的。而健康教育作为冠心病预防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在降低CHD复发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是单向传输健康教育内容,但高达80%的信息被立即遗忘,几乎有一半的患者回忆不正确[3,4]。Teach-back模式又称为反馈式教育或回授法,教育者以简单的形式解释教育的内容,以便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并在培训结束后,要求患者以自己的语言解释内容,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理解,教育者则继续重复教育内容,直到确定患者已完全理解[5]。本研究旨在探讨Teach-back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康复及教学提供一种模式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和心外科的冠心病确诊患者,共13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病房床号奇数和偶数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依照Teach-back模式和传统教育模式由教育者实施教育。干预组71例,对照组64例。干预组男39例,女32例,平均年龄(59.28±9.49)岁,平均病史(6.35±2.6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08±2.78)年。对照组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64±10.86)岁,平均病史(6.58±2.8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19±2.8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沟通无障碍;自愿参加;能积极配合治疗;知情同意;经心电图、实验室检验、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相关检验或检查确诊;随访性良好。排除标准:有语言表达及沟通障碍者;拒绝参加试验者;理解能力差者。
1.3 实验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入院时发放冠心病健康教育手册和知识调查问卷,入院第2天于病房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做详细讲解,出院前一天发放知识调查问卷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及随访结果。
1.3.2 干预组 实施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疾病病史及治疗经过、受教育年限、入院情况等基本资料。入院时向患者发放冠心病基本知识调查问卷,及时评分并记录。实施Teach-back模式方案:①口头讲解。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基本知识,包括冠心病基本理论、病因、治疗、预防及管理等相关知识。②效果评估。医生与患者“角色互换”,让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将学到的知识回授给教育者,教育者根据患者讲述评估患者的掌握程度。③错误纠正。对患者理解有偏差或者容易遗忘的内容进行纠正和再补充。④答题考核。根据所讲述内容制定考核试题,采用集中考核的方式,要求患者独立完成答题,不合格者重复二、三阶段,确保所有患者考核合格。⑤随访记录。对出院患者每15天进行1次电话随访,记录随访结果,每个患者随访周期为3次。干预组发放冠心病知识调查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时间与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1.4.1 知识调查表 入院和出院时向两组患者发放冠心病知识调查表,共9个条目,总分为36分,根据等级划分为优(≥28分),良(19~27分),中(10~18分),差(<10分)。
1.4.2 治疗依从性 随访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并整理两组患者数据,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主要从以下6个维度:规律休息、合理饮食、坚持服药、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
1.4.3 生活质量 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包括8个维度:身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各个维度的最高分数为100分,最低为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6,7]。
1.4.4 患者满意度调查 出院前一天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对医院、科室、医生及护士在院情况意见及建议。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知识评价情况比较 入院时,干预组与对照组调查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出院时,干预组患者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知识评价得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知识评价得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入院 出院干预组 71 17.10±7.82 24.32±6.90对照组 64 15.34±5.91 18.22±5.71 t-1.479 -5.618 P 0.142 <0.001
入院时,干预组患者得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4,P=0.156)。出院时,干预组患者得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03,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得分优良情况比较(n)
2.2 治疗依从性比较 在第1次、第2次、第3次随访中,干预组患者规律休息、合理饮食、坚持服药、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复查等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组患者PF、RP、BP、GH、VT、SF、RE和MH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调查满意度(85.9%)显著高于对照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见表5。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时治疗依从性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PF RP BP GH VT SF RE MH干预组 71 68.46±13.96 65.04±11.00 73.72±10.78 71.77±11.22 68.31±12.83 62.70±10.61 60.07±12.68 72.39±12.26对照组 64 63.47±7.74 59.34±7.86 69.55±10.12 61.84±7.70 63.91±8.81 58.45±11.66 55.32±8.49 63.56±7.90 t-2.604 -3.489 -2.311 -6.004 -2.343 -2.219 -2.583 -5.020 P 0.01 0.001 0.022 <0.001 0.021 0.028 0.011 <0.001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CHD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8]。CHD属于慢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病家族史、性别、年龄和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体育活动等,后者属可控制因素[9]。也有研究显示,心理压力是与炎症增加相关的CHD的独立危险因素[10]。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疾病进展加速,严重影响CHD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随着对CHD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干预在降低冠心病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所以,控制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将有益于延缓冠心病疾病进展。而CHD患者的健康素养往往较正常人低,因此本研究将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CHD患者,让患者深刻认识CHD,进而提高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
Teach-back法被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推荐为“全面性预防措施”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国外一些专家提出Teach-back模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育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病因、诱因、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以及预后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12]。Yen等[13]研究者关于Teach-back在患者教育和健康结果中的用途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中发现,在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教学效果的认知、疾病的认识与管理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实施Teach-back组患者均较优。在越南进行的一项首次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干预组的知识和自我护理(维持、管理、信心)均高于对照组[14],表明Teachback法在促进心力衰竭患者的知识和自我护理方面具有明显的益处。本研究重点关注Teach-back模式对CHD患者知识评价、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CHD知识评价均较低,表明CHD患者入院前对疾病认识不足。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知识评价情况和得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还发现,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该模式不仅显著提高患者对CHD的疾病认知,还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患者对心绞痛的认识不足与缺乏治疗密切相关[15]。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当更加关注CHD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接受和坚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HD作为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本研究采用SF-36量表评估CHD患者生活质量水平。SF-36量表是一种调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问卷,于20多年前开发并且在各种患者群体中得到验证,主要用于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Teach-back方法组CHD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组,表明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Teach-back教育模式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与王艳等[16]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来源于对医院、科室、医生及护理人员。在一项关于测试Teach-back法对患者评估医疗服务提供者影响的研究中发现,Teach-back教育模式是一种可以改善患者满意度等结果的方法[17]。在目前中国紧张医患关系下,患者满意度已经成为评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成分。而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医学教育的重点仍关注于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他们认为医生最高目标是医治病患,而忽略了“医患沟通”及“患者知情”。因此,Teach-back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宣教方式,不仅可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更重要的是该模式对患者良好预后的培养和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由于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医患之间双向传输模式,其效果不仅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提高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参与教育人员包括医生及护士都需经过严格、统一、规范的培训和考核。